Tuesday, May 22, 2012

(七十二)變形俠醫綠巨人



  《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中,幾乎每個角色都十分出彩,鋼鐵俠、美國隊長及雷神托爾已在各自的電影中Show出了真本領,其中《鋼鐵奇俠》更拍了兩集,接下來還有第三集,風頭可謂一時無兩。其實,在Marvel Studio構建的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裡面,《變形俠醫》同樣拍過「兩次」電影,只是兩部電影導演和選角不同、情節屬於平衡宇宙,雖然各自有出彩之處,但比之《復仇者聯盟》中變形俠醫浩克既霸氣又可愛的表現,受歡迎程度差得遠了。

  李安版的《變形俠醫》(Hulk,內地譯作《綠巨人》),2003年由環球影業出品,以文藝手法來拍攝超級英雄電影,班納醫生因擁有改造基因加上受伽瑪射線影響,一發怒就會變身成綠巨人浩克而成失控,雖然電影解構了班納醫生的童年陰影及其對科學的執着,希望電影拍出來不是一部不用經大腦就能看懂的作品,但構思與觀眾看「爆米花」電影的心理預期有差,且電腦特效做得較遜,變身後的浩克更是King Kong上身,結果票房慘敗,還差點葬送了李安的前途。此劇班納醫生的飾演者是Eric Bana,他曾拍過一些著名電影,但此劇的造型,卻像一個八十年代的南美球星多於一個醫生。

  基於對李安版的批評及種種原因,Marvel Studio於2008年重新啟動更忠於原著漫畫及電視劇的浩克電影《新變形俠醫》(The Incredible Hulk,內地譯作《無滴浩克》),由Louis Leterrier執導,Edward Norton主演,他一改前作班納醫生的陰柔形像,更有男人味,雖然未變身,卻已具備一定身手。情節特意不跟第一集銜接,但可以對得上,班納醫生一直在逃亡及躲避政府追殺,過程驚險,視覺效果震撼,觀眾過足癮。這部電影亦正式納入了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中,與《復仇者聯盟》中出現的角色互通,在片尾處,鋼鐵俠還出場Show了一下。縱然此電影得到不少積極評價,其票房卻仍是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各片中最低。

(廣告支持)--> (請查看詳情)  

  《復仇者聯盟》中的班納醫生本擬續由Edward Norton扮演,但最後談不攏,改由Mark Ruffalo飾演,比之前兩部電影,片中的班納醫生性格又是一變,變得有點神經質及經常地不知所措,而浩克也由李安版的金剛feel,到新版的霸氣feel,再到復仇者版的霸氣可愛Feel,逐漸調整到一個觀眾喜愛的程度。電影中,浩克憑一己之力打死幾條比珍寶客機還巨大的外星怪物,隻揪打贏大奸角洛基,隨便一揮拳就將雷神打飛,令人印象深刻。

  五十年前即1962年的五月份,Marvel出版了第一期的Hulk漫畫,而浩克在電影版中的發展史,恰恰也像其原著漫畫經歷不同階段一樣,經過五十年的發展,浩克擁有了豐富的內涵及不同的詮釋。香港漫畫能引起人們思考的作品不多,美國的超級英雄漫畫,雖然大都以令人「過目即忘」為己任,卻往往有更多港漫所沒有的元素,港漫也有一些長青作品,但與美漫相比,還是缺少了哲理和人文關懷等文藝作品的靈魂。

    (原載澳門華僑報2012年5月22日)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