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07, 2012

(九十六)傷心夜市



  最近西灣湖夜市計劃鬧得沸沸揚揚,不少人都反對在那裡開設夜市,認為會破壞原先的寧靜氛圍,剝奪澳門人的休憩空間。雖然我不常去西灣湖,但一年中總有些時候,會將電單車停泊在西灣大橋底,一個人靜靜地沿着西灣湖岸,一邊追踪着小游魚小水母小蝦小蟹等生物,一邊思考恩怨情仇的卑微人生。有時,我會得到一點紓緩。

  西灣湖應不應該設夜市呢?我不支持,也不反對,我不支持是因為西灣湖的湖光山色在鬧市之中實在難得,我不反對是因為我認為,澳門實在很需要有一個夜市,不是為旅客,而是為澳門人自己。然而,現在的反對者將西灣湖不應該設夜市,與澳門不應該設夜市混為一談,甚至認為澳門夜市一定是為旅客而設的,我覺得,這種想法大錯特錯。

  雖然沒有人進行調查,但據我自己觀察,每年去美食節的人,本地居民十佔其九,其實美食節的食物也沒甚麼好吃,那些遊玩設施更是年復一年一模一樣,大家要尋的就是趁墟一樣的熱鬧,為平淡的生活添些市俗的記憶。豪客不會去夜市浪費春宵,旅行團只會被安排吃洗腳水團餐,大多數自由行會去買電子產品和化妝品,有點兒質素的旅客才會去夜市一遊,畢竟澳門旅遊業不是以夜市為主打。

  反之,我認為夜市對澳門居民生活場景的立體化更為重要。有人說,將西灣湖變成夜市後,將來澳門人難道只能帶小孩子去賭場逛嗎?其實西灣湖不變成夜市,現在澳門也沒多少合家歡場所了。貧窮草根階層在塔石廣場祐漢公園參加政府街記工記的園遊活動排隊領獎固然易於滿足,富裕階層亦可帶着子女到賭場酒店豪華餐館高級商場吃喝玩樂享受Spa,至於起點只為一萬二千元月薪的所謂「中產階層」的「拖後腿者」,在澳門實在沒甚麼可以消磨的地方。不少美其名為合家歡的場所,骨子裡其實歧視窮人。故此,我更渴望澳門有一個包容性強的夜市。

  記得小時候,北區的三角花園,一到晚上,就會有很多大排檔,熱氣騰騰,張燈結彩,歡聲四處,像是個小型夜市,那時家貧,由馬場木屋區出三角花園吃一趟大排檔已是重大節日一般,父母都穿着飲衫,小孩子歡天喜地。雖然細節不記得了,但那種人來人往熱情處處的熱鬧感覺仍在。還有銅馬茶座,我雖然只在白天去過,但也聽說過那裡晚上的情景是很多人的記憶,其實就是一種夜市的感覺。其他還有諸如桃花崗和義字五街,隱隱然就是我們心底裡對市集的期盼和想像。

  因此,我認為,夜市是平民的生活場景,是構成一個城市靈魂的處所之一,其意義比起單純的旅遊功能,實在大得多了。我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帶着我的子女,去夜市吃茶果湯,買便宜的毛公仔,玩「搵笨」的擲圈遊戲。

  當然,我現在也不太樂見西灣湖設夜市了,在這個社會氛圍下,就算真能在西灣湖設夜市,最終必然會受到政府的過度管理,一旦過度管理,夜市就會欠缺生命力、欠缺創造性和包容性,也就最終欠缺平民化。政府的管理可以將事情變得有條不紊,但容易變得死板呆滯,祐漢街市新舊熟食中心的情況可見一斑。

 (原載於2012年11月6日)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