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04, 2018

【書評轉載】《殺戮的本意》 by 林格

殺戮的本意
林 格




《殺戮的立場》
作者:太皮
出版社:釀出版
出版日期:2017年6月

  氣泡緩緩升起,以為江湖是逃離塵世的樂園,誰料周遭水壓越升越高,窒息前一刻才記起,本想逃離的,正是這片水深的江湖;以為武功蓋世就能橫行,可本應逍遙自在的俠客,如今竟受困於法規之中。

  “這就是所謂的時勢,時勢可以造英雄,也可以造狗熊,我就是時勢造出來的狗熊!我原以為擁有一身高強武藝,不但可以報仇,也可憑此改變命運,卻因天下太平,物豐民阜,禁武令頒行,諸惡偃旗息鼓,武俠已無用武之地!習武者如不進入官府,下場竟如販夫走卒一樣,過着低微生活!你們說,這上天對我公不公道?公不公道?”

  《殺戮的立場》之所以殘酷,不在於大規模的殺戮情節,而是作者太皮把現實的困窘與不堪,偷偷沉入江湖之中。禁武令頒發後,劍客柴十郎的志願隨之終結,其後劍舞興起,柴十郎姑且憑“白雪生花劍舞曲”找到曙光,化名為柴錦衣,小有名氣。可惜好景不常,劍舞式微,東瀛劍舞團加入競爭,不少本地舞師投身新興的搏擊行業。苦學半生劍藝但遇不上武俠盛世,苦心經營的劍舞事業又被潮流沖倒,生活逼人,柴錦衣苟延殘喘,糜爛的心如一記膿包,擊穿後流遍全身。殘酷的或者不只是人,也包括這個將希望之火掐滅的時代。

  故事主線落在柴十郎“成魔”之路,太皮在頭兩章醞釀殺意,第三章末完成首殺,大膽地把小說的時間壓縮為一天。每次回憶與當下的跳轉,都乾脆地報了舊仇,成功渲染殺戮氣氛,讓讀者痛快;這亦冒險,小說若過早開誠佈公,失去懸念支撐,結局所帶來的震撼便會減少,但太皮早有伏筆,巧妙地讓“小馬兒”擔當重任,礙於閱讀樂趣,就不劇透了。

  若說不足之處,則是現有篇幅過短,支線劇情稍多。既有殘殺千人的戲份,角色難免眾多,比重分配非常影響閱讀節奏,誰人一句帶過,誰人穿插其中。雖說四俠的人物設定寓意深遠,而斬殺四俠亦能透露出柴十郎鄙棄又渴求大武俠時代的矛盾心態,但與此同時,引發這場殺戮的薛東東,以及與柴十郎愛恨交纏的孫千秋則顯得相對平淡。閱讀好的小說是種享受,讀者會貪,渴望故事不斷延續,有魅力的角色亦然,若終有一死,希望能在讀者愛上或記恨這個角色後,再將其處決。

  《殺戮的立場》的隱喻部分亦相當精彩,以職業為例:神、帥、將三捕階級鮮明的體系,與公職人員相仿;俠客、劍舞師、搏擊士亦明顯另有所指,需勤練苦習的武功,先是變成娛客的演出,再淪為爭鬥技倆,刀鋒如是,筆鋒亦如是。另外,記弁與媒客的比喻則更為明顯,如何操縱他人口舌,成了某些人的成功之道。小說裡江湖險惡,書外的世間何嘗不是,所謂殺戮的本意,可能早在閱讀的過程中被置換,怎樣殺掉一個人,殺掉一種信念,誰能說準?

(原載2018年1月28日澳門日報: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8-01/21/content_1238446.htm)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