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16, 2021

關於咪錶柱的文藝想像

澳門《力報》圖片


 鄉魂旅思(一二零)

關於咪錶柱的文藝想像

太皮

  澳門的街道泊車費多年來只加了一次:二小時泊車咪錶位由每一小時二元變成六元,五小時則縮水至四小時且每小時由一元增加至三元,雖說只加一次,但事實上過去曾經存在街邊位不用入錶、抄牌不用交罰款,乃至長泊咪錶位唔入錶冇人處理等“灰色”情況,因此,駕車成本不是增加一次,而是逐步“調整”了好幾次。

  作為擁車者,我人之常情自然不希望加重生活成本,卻又樂見近年空置咪錶位及停車場泊位增加,平心而論,現在的泊車情況比過去確有所改善。至於如何進一步加快車位的流轉率,就得靠政府的智慧了,不過我覺得有一個先決條件是要考慮的,就是有意見曾說的家庭用車的剛性需求,除非澳門民不聊生,否則這需求會一直存在,過激的經濟手段未必取得好效果。

  說回咪錶位。過去我們慣用的是那種每個車位獨立對應的咪錶柱,泊好車就入錶,方便快捷,除非咪錶公司人員來不及清理錢箱,否則“食錢”的情況不多,用戶除了希望增加電子支付的方式外,基本也沒甚麼投訴。

  換了營運公司後,咪錶柱也更新換代,據交通事務局網頁介紹:“現時使用的咪錶收費設備為‘一管多’運作模式,可接受投幣,及受澳門金融管理局監管的經營機構所發行的電子貨幣卡的付款方式。”看似先進了,但由於市民一時之間未能適應,加之裝置經常“食錢”、入唔到錢及出現甚麼“刷鑰匙卡”字眼而未能拍卡等情況,曾一度引起投訴及嘲笑,只是經過一段日子,市民也已經逐漸適應和接受了,好唔好用就見仁見智。我個人認為,該種裝置的使用尚可接受吧,卻又因所謂的“一管多”而多了一重煩惱,就是趕時間時,還要考慮泊位與咪錶之間一來一回的時間呢。

  至於舊咪錶柱,現在已陸續清拆,其實我有一個想法,就是保留那些咪錶柱,改變其功能,變成泊車位的“號碼牌”,因為現在地上的白色號碼既不美觀又難看清,有時又會甩色,倒不如美化及改裝原有咪錶柱,在咪錶上清晰寫上泊位的號碼,並與文藝界及文創界合作,如在咪錶柱上寫書法或塗鴉等,既可廢物利用,又可增添城市文藝氣息,何樂而不為呢?之前有關部門就曾動過垃圾筒的心思,畫上彩妝,或在空置地段的圍牆上繪圖,效果也不俗。

  當然,如果舊咪錶柱真的要拆卸,也可打新咪錶裝置主意啊,透過部門合作,利用其黃色主體作一些文創活動,或用來做公益廣告之用(商業廣告也可,收益要歸政府),有助增添城市的生氣與活力。 (原發表於2018年7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