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12, 2008

蘇州行之下集大結局


打算日日都寫篇網誌,不過估計都不是太多人關心我的生活和我的旅遊行程,加上每日都走得很累,何必辛苦自己,因此作罷。很快,我六日五夜的蘇州之旅即將完結,中午我便會出發到上海過一夜,明天乘火車回澳。之前幾日懶得寫網誌,原打算將一些用相機攝錄得來的短片放上網讓有興趣的朋友看看,不過用酒店的寬頻上傳東西確實不易,最後也得放棄了。

我在蘇州第一天和第二天的行程大家都知道了。第二天晚上我寫完網誌後,有點肚子餓便落街買宵夜,誰不知當時氣溫驟降,我落到樓下已凍得受不了,生平第一次凍到牙關打震,迷迷糊糊地叫了炒麵(澳門叫上海粗炒),立即奔回房間,幸好沒着涼,要不然就慘了。

次日雖然還有些小雨,但中午時便停了,空氣十分清爽,我人也舒暢不少,先到了觀前街逛,走到以前無所是事便會去買書的新華書店,發現那裡幾乎未變;然後走到附近的街道,終於讓我找到了那個蒙自米線。傳統米線還是那個味道,但那個令我想起也饞涎欲滴的炸大排卻沒有以前好吃,不知是換了師父呢,還是我把它想像得太美好了。去完觀前街,我便走到對面的大儒巷,一直走到平江路,再去丁香巷,看望我以前的住所,期間拍了些短片,我遲點會上傳,有興趣的留意了。接着我便到了那個我一直想去卻一直沒有去的耦園。原來耦園原本的門口都成了爛地,正在重新舖設,旅客大多透過動物園入內,那看門人見我既然來了,又很客氣地問路,便准許我進入通道,去另一邊買票,我買了耦園的票,順便買了動物園的。進入耦園參觀,發現那裡除了有點臭之外,確實是一個好去處,真讓人有種大隱隱於市的感覺,以前自己因為一個可笑的原因而沒有參觀,現在總算一償所願了。

          觀前街一景
         以前蘇州是看不到乞丐的
         大儒巷
        改建得古色古香的平江路
         小橋
            流水人家
             丁香巷入口處
        我以前便住這裡
        河邊人家
         牛奶箱及報紙箱
        馬桶,蘇州女人的嫁裝
         耦園一景
         耦園的水埠,蘇州園林中少有

從耦園出來,一直到了東園和動物園,竟然沒有人去檢查我的票門,因為他們都想不到有人會從耦園那邊過來,早知道我就不買那二十元的票啦!不過那張完整的門票可以收藏好,將來能以高價賣給收藏者。動物園雖然在我以前的住所附近,但我也是一直沒去過,以為沒甚麼好看,卻原來獅子老虎甚麼都有,剛好還有一隻熊貓正在當地巡迴展覽,想起澳門貴為“國際城市”,連一個讓小朋友開心一下的動物園都沒有,不禁有點兒汗顏。值得一提的是,蘇州動物園中有一隻鎮園之寶叫做“斑鱉”,全世界只剩三隻,體形如大海龜般巨大,壽命有好幾十年,我在參觀時,那斑鱉曾將頭探過出來,聽朋友說以前斑鱉還在西園寺時,見到牠的人都會吉祥。另兩隻一隻在越南,和蘇州的一樣都是雄性的,還有一隻在長沙的公園,是雌性,最近專家將雌的那隻搞到蘇州去,希望牠們可以製造下一代。

我從蘇州動物園出來又在周園逛了一陣,有點累便回去休息了。

         斑鱉的頭
         憂鬱的金錢豹
         熊貓一直睡
        可愛的黃麂,唔知點解香港有個裝修佬要打死佢
        呢條友食緊我畀佢的香口膠,應該唔死得啩
        咁都賣到廣告
          呢兩隻係馬騮來的

再次日,中午起身便去了蘇州博物館參觀。蘇州博物館新館由原藉蘇州的貝聿銘設計,據說是他的封筆之作,但澳門科技館又說是他的告別作,真搞不清那個才是,不過人家話起就起,而澳門的就還在興建之中,因此澳門科技館肯定是貝聿銘最後落成的作品。博物館能看的東西不少,不過由於大拘泥於蘇式的白牆黑瓦設計,顯得有點沉悶。看完博物館還可參觀旁邊的太平天國忠王府,可以看一些太平天國的事跡。忠王府旁的便是中國四大園林之一的拙政園,我以前讀書期間已去過多次,曾經在景點旁依照解說教一位朋友廣東話,後來出差到蘇州又去了一次,可以說對那裡頗為熟悉,本來就不想去看,一見門票要七十元(聽說荷花節時要九十五大元),就更加望而卻步了,不過大家未去過,建議可以去看看。

               蘇州博物館
           穿起它的男人一定很英偉
            古代Q版陶俑
         自拍
         忠王府

參觀完博物館便去蘇州大學,從五月一日起那裡實施甚麼治安規則,要出示身份證才能進入,門衛沒怎麼留難我,我讓他看我的回鄉證,他根本不知那是甚麼,我便讓他看身份證,身份證上有個區徽,還算認得出。校園沒甚麼改變,只是殘舊多了。我由本部一直走到東區,才發現以前自己每次都步行或者騎單車走那麼多路。本來我打算這幾天就買一輛單車用用的,兩百元左右,好過搭的士,但一來第一天落雨,二來蘇州好像多了很多車,路上有些危險,最後作罷。周六的校園十分冷清,到了東區的大門,只見那裡有棟甚麼韓國大東大學蘇州分校,聽朋友說我以前就讀的文學院已搬到很遠的獨墅湖地區,而原本的地方已專門給外國人就讀。以前在蘇大讀書的外國人通常來自美日韓三國,現在則多了些東南亞人和南亞人。看來澳門的科技大學要成為出神入化的學店,應該向蘇州大學學習一下。

         兩邊的宿舍我都住過
         蘇大一景
           方塔是保護文物
           舊東吳大學正門
         鐘樓
      校內的橋,我以前要走過這條橋,經過遠處的高建築,來能去到課室

去完蘇大,我又去了中國與新加坡合作的蘇州工業園區,那裡的發展令人咋舌,五六年間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街道乾淨整齊,真有點新加坡的感覺。澳門沒有土地,要像這樣發展是不可能的,的士司機告訴我那裡的房間一平米大概一萬元,相當於一千元一呎,也不便宜了。以前讀書時那裡還是荒郊野外,看到它逐漸逐漸的發展,實在有點兒感動。

晚上到了十全街,那裡以前是留學生出沒的地點,現在看還是有相當多的外國人。格局大致沒變,但不少讓人懷念的舖子不見了。與同學宏爺相約在那裡的洋洋飯館吃些東西,聊聊蘇州的發展。

        蘇州工業園區發展得很快
           金雞湖
        園區一景
         十全街與鳳凰街交界

昨天,由於睡過頭,中午才起床,到南浩街吃些新疆菜,便到了山塘街,沿着那重建的山塘街一直走到虎丘去。山塘街是由白居易在蘇州為官時所築,他先是開鑿一條運河,由閶門的護城河一直到虎丘山腳,然後在河邊築一條堤,蘇州人稱白堤(杭州的白堤比蘇州的早,古代人已那麼喜歡借用概念),逐漸聚集人烟,後來被稱為山塘街,聽聞康乾盛世時皇帝下江南必來此處,後來大概是毁於大平天國的戰火,重建後成為平民流販居處。我以前讀書時喜歡騎單車周圍走,但卻沒發現過這個地方,印象中只好像闖進過其中一小段。後來中國國家地理雜誌介紹蘇州時曾有一張照片拍攝了山塘街的景象,看了文章,我才知那裡的歷史是那麼豐富的。我畢業後當地政府重修了近住石路的一小段供遊人參觀,初時要收費,但那裡景點不多,沒甚遊客,商戶將政府告上法庭,最後才免費讓人參觀,其實那裡是很值得一遊的,大概可以看看宋明時江南的民俗風貌。我沿着山塘路走,走過了重修的一段便是普通的居民區了。在國道和火車軌下穿行,去到一個叫做五人墓的景點,以前我在地圖看到這個景點就曾經想去這個地方,在大學的古文選集好像也讀過有關事跡,想不到不期而遇了。入內參觀盛惠一元五角,售票員老是對我說蘇州話,我聽了兩次才知道她說:“裡面沒東西看,只有那個碑。”我說沒所謂啦,便買了票去看那個碑,其實碑後還有個墓園,一班街坊正在那裡喝茶聊天。我曾經參觀過唐伯虎墓,五元的門票,也就是看一些介紹和看那個墳頭,也不知是真是假。我出來時見到那個售票員又為自己倒米,用普通話跟一個遊客說裡面沒甚麼好看。那遊客問可以看到墓園嗎?售票員又說沒有。我才知道她會說普通話,看來她把我當做上海人或蘇州人了,幸好我吳方言還辨認得幾句。

之後又走到一處工地,看介紹說那是一座古廟遺寺,正打算重建。介紹下面又隱晦地引用《紅樓夢》一段話,提到了那個葫蘆廟。介紹沒說明葫蘆廟是否這裡,讓人自己去想。其實《紅樓夢》提到的閶門外十里長街也許就是山塘街,葫蘆廟也許就在這個街上。好不容易走了近三個圈松山的路程,才來到虎丘腳下,猶豫不知是否上去好,因為自己也是去了很多次,但我本計劃要上去走走的,最後還是上去看了。六十元的門票,實在貴得離譜,我認為二十元就足夠了。虎丘跟我以前知道的也是沒有變化,只是池水再髒了一點。離開虎丘,我又坐巴士到處看了一會,便回酒店了。

           山塘河
         山塘街入口
         山塘街一景

           五人墓
         傳說中的葫蘆廟遺址
         虎丘

今次蘇州之旅,主要去了些以前經常出沒的地方和去一些以前未去的地方,蘇州的園林我基本上都去過了,不過還有藝圃和怡園等一兩處沒去,留待將來有機會再去。雖然第一天來到覺得蘇州變化很大,但現在看來還是相當熟悉和親切的。下次來也許不會花這麼久,可以減少兩天,不過也許是五年後的事了(除非同學結婚叫我去飲)。蘇州商舖的服務態度還跟以前一樣好不到哪裡,我真不知那些提供服務者的心態是怎樣的,不過我已經慣了。今次在蘇州,最受不了那些三輪車夫(人力的或電動的),我本想一個人優哉悠哉地逛街,但那些車夫老是跟着我,問我要不要去美女街!他媽的!哪有甚麼美女街?那叫美女引誘你搞到你被人宰到一頸都係血街就真!我每次都想打七那些當我係水魚的車夫!建議各位如果是獨自一個、肥胖和外貌猥瑣的人,最好不要去蘇州,否則你會被人煩死!
         臨頓路一景

          石路步行街一景

Thursday, May 08, 2008

寫作‧工作‧旅遊(三)及蘇州行之一



是一篇長長的網誌,各位瀏覽者未必愛看,我只是以此作為日記記事,請容許我記流水帳。 我的旅遊計劃,經常因各種意外情況而出現拖延。本來,我打算四月三十日就出發前往蘇州逗留半個月,但後來因為參加了澳門筆會組織的旅行團去參觀剛入選世界遺產名錄的開平碉樓,我便將起行去蘇州的日期改為五月四日,打算在新會吃過午飯後告別團友,自己一個去廣州搭火車的。然而,又有兩件事令到我的這個計劃不能赴諸實行,最後我將去蘇州的時間定在七日早上。

       (開平碉樓)

碉樓之旅

先說說碉樓之旅。五月三日和四日的開平、恩平、新會之旅是一次頗愉快的行程。第一日上午我們參觀了自力村碉樓群,雖然對那裡的歷史只有約略的了解,但聽着導賞員帶點土音的介紹,真能讓人對華僑的苦難史發出感嘆,望着碉樓也不能不有所感觸;下午,我們又參觀了立園,聽到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嶺南文化這一非主流的中華文化,有其粗野而坦率的一面,那是北方及江南文化所沒有的。關於參觀的其他感想,因為澳門筆匯雜誌有一個徵文活動,我就打算再寫一篇通順認真的散文去思考一下,這裡的日記就不談了。

次日我們參觀新會蒲葵園暨蒲葵博物館(?)以及一個不記得叫甚麼名字的無土種植示範區。新會我去過幾次,我特別喜歡新會方言的渾樸,讓人感到說這種方言的新會人不會有甚麼複雜的情緒,因此新會都好像沒出過甚麼像樣的生意人,經濟也一直比較落後。我在蒲葵博物館了解了葵扇等用品的製作過程,這是比較有收獲的地方;至於那個溫室般的種植示範區,不提也罷,如果是小孩子去玩玩倒不錯。

此次短途旅行,團友都玩得很開笑,第一晚本來可以去浸溫泉,但我為免自己肥笨的身軀影響觀眾眼目,因此並沒有參與,而是與團友去唱k,想不到的是那間所謂的細房竟然有澳門大房的質素,更想不到的是音響質素很好。澳門筆會的成員只要拿起咪來唱歌的都有好歌喉,李展鵬有翻生張國榮之稱,水月和谷雨則有翻生梅艷芳孖寶之謂。我猛咁飲酒,飲到好醉。飲醉酒其實是一種境界,這表示你玩得很開心,對其他人沒戒心。一個人自隊是不會飲醉的。次日結束旅程,我們在車上玩起做動作猜電影名的遊戲,我與瑪姬及小茵子一組,李展鵬、林玉鳳及小脂夫人一組,大家玩得很高興,期間湯梅笑姐做了幾個只有外星人才能夠解碼的動作,令人絕倒!

出發

原本打算坐火車去上海再到蘇州,因為一來我已有五年未嚐過坐火車滋味,二來想省一點錢,在開平旅程結束後,我去到位於金葉酒店前那個候車站的服務櫃台問價,服務員告訴我買機票也很便宜,我便問要多少,她說由珠海去上海的春秋航空連機場稅連燃油附加費連保險才500大元,我心想這麼便宜當然要買啦!但因為回程的航班在十分不方便的早上七點起飛,所以我打算回程就坐火車回來,到臨行前一晚少睡一點,買本雜誌或小說,在舖上讀下書,睡下覺,二十小時的車程是很快過的。就這樣決定,拿起機票一看,票價好像打了三折,只需299元,燃油費等雜項共需170元,服務員幫你訂票收30元手續費。其實春秋航空的機票你自己也可以網上訂購,但因為要有大陸交通銀行之類的銀行卡才可預訂,而訂票後去到機場好像還要辦一些手續和買保險,倒不如就在那些服務櫃台一次過搞掂。

於是,七日的早上我便起行了。由於有些濕滯嘢發生,我出門時已是七點九,而去珠海機場的班車八點半由拱北出發。我快馬加鞭,騎電單車到了關口,泊在亂車堆中,不理它的死活,然後去換錢,衝關,八點四已到了中珠大廈。由於很久未試過自己一個搭飛機(以前出差都有人安排好),看到機票資料列印張上提醒旅客要提早一個半鐘Check in (班機起飛時間是十點五十分),而巴士到站時已經九點半了,加上我又不知這種平價機票是否有甚麼特別之處,不禁有點擔心趕不及,去到櫃台後問服務員最遲甚麼時候Check in,她說十點二十分。屌,即是說提早半個鐘Check in就得,嚇了我一跳。Check 完in,因為知道航班不包飛機餐,於是便到了機場的大家樂吃早餐,如圖所示,17元一個套餐算係幾抵。


事實上珠海機場託管給香港機場管埋局後,硬件方便生色不少,但服務態度(不是說大家樂的)還需改善。吃完早餐到候機室,才知道航班會延遲一個鐘,反正得一個等字,便買了本《電影世界》來看,看到《瘋狂的石頭》導演寧浩的訪問,才知他也看不懂No Country For Old Men的結尾部分。把大半本雜誌看完,便是上機時間,只見機艙環境尚算不俗,除了顏色“娘”了點外就跟南方航空差不多。飛機起飛後,乘務人員間斷地向乘客銷售食物及紀念品。穩穩當當地,飛機大概兩點鐘到了虹橋機場。一出機場,我就感受到江南地區與中國其他地方不一樣的空氣質感。在機場外搭941公交車到上海火車站,路程遠,又塞車,大概三點四十多分才到達,我立即走一段路到了售票大樓去買到蘇州的火車票及十三號由上海到廣州東的火車票。比起以前讀書時經常要排長龍購票,在現在這個旅遊淡季及平價機票大量興起的時候,購火車票真是快過打針。

因為肚子餓,在火車站附近的Burger King買了個套餐吃,在香港和澳門都沒機會嚐的東西,在上海反而嚐到了。

五點鐘由上海搭火車去蘇州,這是我五年來第一次坐火車,車上看到那些久違了的老鄉們(內地對農民的稱呼),竟然有種很特別的感覺,逐漸讓我回憶起自己的學習時光來。火車經停崑山站,不多久便到了蘇州,出了蘇州站,但覺整個城市的感覺已經很不同了,好像自己的女朋友嫁了人後,又回到自己的身邊一樣。我打的直奔酒店所在的石路去,沿途只見五年來蘇州發展很大,以前一些破舊的街區,現在都發展成熱鬧的旅遊區了,我一陣頭昏腦脹。的士到了石路一帶,那裡改變之大竟讓我一點都認不出來,想當年自己還經常在此地留連呢。找到速8酒店,見介紹說這是美國有名的品牌,本名叫Super 8 Hotel,當年以收取8.88美元一天的收費而聞名。酒店是我在澳門用攜程網預訂的,平日168元一天,門市價標示178一天,就不知Walk In客能不能議價用更低的價錢入住。

花了十個小時,以電單車→巴士→飛機→巴士→火車→的士(還差搭船)等交通工具,終於到達了入住的酒店。酒店也正如網上用戶評價所說的,比較乾淨、方便,樓下有日本餐廳,走幾步便是蘇州兩個主要商業區之一的石路,美食街步行街應有盡有。事實上,樓下還有一間貌似提供特殊服務的髮廊,這個就是用戶沒評價的地方。

陌生的蘇州

在房裡試了一下寬頻上網,對酒店客房來說,這個免費的寬頻上網網速算是快的了。上次在恩平的錦江酒店,上網費竟是令人咋舌的50大元!我花6元錢去酒店附設的網吧上網,十分鐘都LOAD唔出一個網頁,頂佢個肺。

我七點幾出外,先是在石路一帶逛了一個圈,發覺路都認不出了,很不容易才回到石路最初發展起來的南浩街一帶,又逛了一逛。南浩街本是沿河而建,現在河的對面重建成古色古香的旅遊點,河中又提供觀賞輪服務。這些變化讓我感到陌生,不想那麼快便被它們沖擊我的腦袋,便搭的士到了另一個商業區觀前街,幸好格局還與我離開時大致相同,只是多了星巴克之類的熱門銷費場所。我本打算去吃觀前街附近的蒙自米線,但不知道是我記錯地方還是它已經消失了,竟然找不到。不但找不到自己想吃的東西,還不時被那些三輪車夫跟住。他們說只需花三元便可帶我去娛樂場所,有小姐玩。一個走了,第二個又跟住來,煩到我不得了。我跟他們說去這種地方我自己識去,他們還不願走,不知是否我的樣子似笨蛋還是似色中餓鬼。其實全中國都有這種勾當,三輪車夫或的士司機說不收錢帶你到某些娛樂場所,你到了那些娛樂場所後,往往會被宰得一頸血,而三輪車夫們就收受優厚的佣金,我在蘇州住得久了,新聞都聽過不少。

我隨便找了一間店子叫鴨血粉絲湯來吃,像當地大部分食店一樣,製作者往往在湯中加上大量味精及雞精,我吃的時候當然可口了,但之後我飲了一杯奶、兩杯咖啡和三樽水還止不了渴感。吃完鴨血湯,我逼不及待地走入了以前住過一年多的平江區。由觀前街對面的大儒巷進去,除了商舖改變之外,格局大抵沒變。事實上,兩年前我在北京中關村一帶的小街區中發現類似大儒巷的地方,我竟忍不住哭了起來,我當時也不知道是甚麼原因,這大概就是觸景傷情吧。

到了平江路,發現那裡竟然全個改裝起來了。在我離開時那裡已開始改建,但想不到會是這樣子。宋朝時蘇州叫做平江府,平江區便是平江府所在,那裡的街道排列幾百年未變,只是房子的式樣變了,現在的工程是重回那時的繁華回憶。因為晚上,我沒帶相機去,但我明天還會再去一次。關於對這種舊城改造的感想,我遲點也會認真的寫點東西。

我一直沿着老路走,看到白牆黑瓦,垂柳小河,不禁吟唸出自己那首《江南的雨夜》來,慢慢走過了長長的街道,才知道這些路是這麼長的,以前走慣了,不覺一回事。很不容易到了丁香巷,拐入我以前獨居的樓房下,發現那裡還完好沒變,又是一陣感動。之後在一條小橋上坐了一陣,便坐的士回酒店了。在蘇州的24小時M記買了兩杯咖啡,回到酒店樓下,發現原來那裡有好些無牌宵夜攤子,等陣也落樓睇下有咩好食。

    (十梓街一景)


  (蘇大的舊校門,現在看來真是很寒酸)


   (雙塔街區)

第二天‧有雨

想不到的是,原本好好的天氣,半夜竟然下起大雨來,到了早上還在下。我八點幾起身,先完成一件我答應人要做的翻譯工作,在中午時便出外逛去。由於下雨關係,心情不是太爽,在一間綠楊餛飩的分店與吃午飯的人逼着吃了一碗餛飩和兩籠小籠(八個我吃了六個),不知是否肉價貴的關係,餛飩的肉少了許多,但小籠包卻很足料。吃完東西,走了一陣,便坐車到了十梓街。十梓街是蘇州大學舊門入口處,我由鳳凰街一直走到校門,只見那裡有變的,也有沒變的,總之很讓人懷念。由於落雨關係,我又要拿傘,又要影相,很狼狽。見到兩個女學生,叫她們幫我影相,可惜技巧太差了。我沒進學校看,打算遲點再逛,便到了十梓街旁的小路一直走到雙塔街區,那裡曾經有我很多愉快和值得懷念的回憶,尚幸變化不大,使我還不至於起恐懼之心。

走到干將路,又回到鳳凰街,最後在與十梓街交界處的一家名典咖啡中點了杯泡沬芋香珍珠綠茶來喝,女服務員不知怎麼老是對我笑。飲品甜到嘔,沒喝完。坐了一陣,轉到十全街,並沒向旅遊商店集中地的方向走,而是向人民路的方向去,途中發現曾給我十分美好的味覺回憶的韓式美食漢陽宮已經結業了。一直走到滄浪亭,花了二十元購票入內參觀(十元才算合理價錢)。滄浪亭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其實和五年前差不多,相信五年之後也是那個樣子。喜歡滄浪亭的原因主要是它與我喜愛的沈復有關聯。這裡是由北宋文豪蘇舜欽所構建,明季(清初?忘了)的沈復(沈三白,大家應該在高中時讀過他《浮生六記》中的一段)曾與深愛的妻子築室亭外,每逢佳節均到亭內賞玩。《浮生六記》本是一本快將淹滅世上的著作,沈復也是名不見經傳的人物,後來俞平伯(?記不真切)在書肆中購得只有前四記的殘本才得已重見天日,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書,建議大家找來一讀,他對妻子的愛深深滲透到字裡行間,看這本書時我看了很多其他書,大都忘記了,但這本書很多內容我還記得清清楚楚。

在滄浪亭出來後,我又回到鳳凰路,去吃盛熙源的餛飩和小籠,記得以前一碗餛飩不到三元,現在要六元了,加價快得很離譜。小籠包味道沒多變,還是以前那個味,師妹莉莉年前也曾為我帶過一扎回來。由於吃得飽,人又累,身又濕,便回到酒店休息了。

回到蘇州,感覺很奇怪,我竟沒有自己預計的感動,是自己想太多了?還是自己懷念的根本不是蘇州,而只是那個時候那個心境的自己?真是很納悶,甚至有點想立即離開的感覺,不是說蘇州不好,而是感害怕,害怕甚麼?自己也不太清楚。



    (蘇州的巴士站)
(以前蘇州人的代步工作主要是人力自行車,現在的主要代步工具是這種電動自行車)


  (滄浪亭外觀)
        (望山樓)


   (滄浪亭裡築在假山上的小徑)

    (蘇州主幹道干將路中間是一條河)


     (蘇州多了很多汽車)
    (十全街一景)
     (蘇州的電話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