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Andrea De Santis on Unsplash
(金漆皮毛)AI寫作時代 抒情文屹立不倒
太 皮
最近最紅的科技話題,非AI聊天機械人ChatGPT莫屬了。由於該程式還未開放澳門區使用,我又懶得翻牆,至今未嘗親身領教,但從網上看到很多相關資訊,包括ChatGPT對種種問題的回覆,我感到不太陌生,印象中以前也時興過一款類似應用,AI的形象是一隻雞仔還是鴨仔,回答也很聰明,只是內容較簡單,未能出口成文。
其實不只AI寫文,也有AI繪圖,繪出來的美女個個樣靚身材正,假可亂真,隨便問一個沒有接觸過的人,肯定以為是真人,宅男會產生戀愛感覺。
不少人分享ChatGPT的回覆,大多持玩笑或嘲諷態度,例如問近日利物浦大勝曼聯七比○的感想,AI竟答那是謠言;不過,也有人誠心讚賞其寫作能力,貼出其寫的“現代詩”,以之作為AI終將取代作家的證據。我作為一位業餘詩人,雖然水平低,但看到AI的大作還是只能啼笑皆非。最大感觸是,在一些人眼中,現代詩就是一些分行的運用比喻的句子,詩人的詩與AI的詩並無二致矣。
AI會搶作家飯碗嗎?要看哪一類作家,如果寫以資料為基礎的研究性或分析性文章的論文作家,絕對有可能。然而,對我等“低級別”的、只懂傷春悲秋和無病呻吟的抒情文作家來說,我看未必。
AI聊天機械人的特點是能夠收集和學習語言數據,並利用特定模式,將文章生成出來,簡單如一篇小紅書筆記,只要將部分千人一面的文章輸入,選擇“天花板”模式還是“避雷”模式,就能輕鬆生成。
相信AI要寫一部論文著作(例如經濟學的研究專著)也很簡單,只要輸入相關領域大量著作,設置文章結構模式,設定每一章節的字數,就能生成一部觀點獨特的論文,易過食生菜。據說現在亞馬遜已有二百部GhatGPT所寫的書出售,我相信不出若干年,論文都將由人類學者和人格化的AI合著,前者的責任不再是寫作,而是導引後者及修訂作品。
那麼,為何我認為AI不能搶抒情散文作家的飯碗呢?皆因AI無論多麼厲害,都沒有人類的真情實感。也許,它可以模仿人類情感寫出比二流甚或一流作家更優秀的文章,但可能只展現喜怒哀樂等層次比較單一的情緒,是否能演繹出人類獨有的同理心和共情力,尤其是散文家和詩人的悲天憫人氣質呢?我相信不太可能。退一萬步,AI哪怕擁有了上面那些條件,寫出與真人抒情文毫無二致的文章來,但那只是假的抒情文而已。
議論文無論人寫、AI寫還是猩猩寫(按概率論,這是有可能的),都不會有本質意義上的真偽,只要署上作者名就可以了。然而,抒情文就算署名AI作者,也不見得是真的。抒情文與真實的人生經驗分不開。
沒有幼時私塾的學習生活,魯迅如何寫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沒有妻子的患難與共,梁實秋能寫下《槐園夢憶》?沒有故鄉回憶,汪曾祺怎能創作《端午的鴨蛋》?沒有養病及留學歲月,白先勇還會撰寫《驀然回首》嗎?
不勝枚舉。散文家都不用寫自傳,他們每一篇文章都是自傳的一部分,只要涉及到自己,涉及到真情實感,抒情文就不能被沒有情感經歷的AI作品所取代。
其他藝術品亦然。藝術品被稱為人類智慧結晶,除本身質素外,背後涉及的人和故事,也是作品靈魂一部分。也許AI在解決手指和側面的問題後,也能創造出真人一般的美女圖像,但不能取代真的美女照片,那只是二次元世界的不同表達方式罷了。
當然,散文作者可以透過指令,與AI合作撰文,屆時涉及的將是要否真實署名的道德問題。不過,我相信可能也會有這麼一天,AI能獨自寫出真正的抒情文,那表示AI已經擁有個體的線性記憶,並對記憶產生解釋和情感,其文章的閱讀對象將會是其他AI,而那時,人類將離滅亡不遠矣。
(原載於澳門日報3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