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潭山上眺望澳門半島及珠海 |
(金漆皮毛)
大小澳門
太皮
(一)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我有位住在路環的朋友在新口岸找到工作,儘管她有電單車,但首先想到的是要找工作地點就近的房子租住。當年半島往返路環,實有現在來回澳門與中山的感覺,一到晚上路黑人稀,怕如都市傳說般,獨駕電單車,會多一個“人”坐在背後。
以前澳門人在本地的活動軌跡確是比較局限,住在中區的在中區上班,住在北區的也少有跑到離島打工,每遇雨天,只能眼見為憑,以身邊朋友同事為證,以為暴雨籠罩整個澳門地區。現在不同了,隨着城市發展,職住不平衡,澳人日常活動軌跡擴大,由路環趕到半島返工,乃至由三鄉經關閘跑到路氹上班,已成常態,這些“長途跋涉”者,在雨天積雨雲遍佈不均時,便會遇到“奇景”:半島(或珠海)艷陽高照,離島(或澳門地區)暴雨如注。
近十年我住在路環,幾乎每天都要過大橋到半島上班,天氣不穩時,那“奇景”便常看到,每見電單車駕駛者不知闖進雨區,趕緊穿雨衣,十分狼狽。忽感澳門好像也有一點“大”。
澳門由一九一二年的十一點六平方公里,到二○四○年預估的三十六點八平方公里(還未包含佔“半壁江山”的橫琴),確實在變大。當然,說有點“大”,我是十分心虛的,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現有面積四十平方公里左右,比二十年後的澳門還大。
不過,我常有這種想法:不能以內地省市的地理概念來套在澳門之上。
內地一條自然村裡住的人,往往不比澳門一幢“新邨”(大廈)裡住的人多,而前者的土地面積是後者的好幾十倍;又以旅遊景點為例,內地一個景點到另一個景點,往往得花幾個小時車程,一天只能遊一兩個景點,遊客千里迢迢來到,哪怕景點不大,總得花半晝來流連一番。澳門則不同矣,景點之間緊湊,既然路程短,在某一個景點留連太久,好像太過浪費,形成了一下子就遊完的感覺。
澳門:郊外的山、高球場、監獄、發電廠、機場跑道及港珠澳大橋在一張圖中顯現。 |
試想,如果花半天時間才能由住宿地點去到大三巴牌坊“景區”,遊客好大機會有半天時間自由活動。大炮台、關前後街乃至白鴿巢公園,可能會遊了個遍才走,相應的配套旅遊設施和商業活動也勢必應運而生,那麼,遊客便不會有一下子就玩完的感覺了。
當然,這只是幻想,無法印證,但以此為例,單從土地面積或人口規模來判斷澳門的社會現狀,一定會出現盲點。比較合理的做法,應該是建立特定的計算模型,將包括土地面積、人口、GDP、口岸數量以至外國人口的比例納入計算條件,才能真正得出維持澳門社會運作所需的服務規模等數據,包括旅遊設施、公共服務乃至公務員的數量等。
是否土地小人口少,提供公共服務的規模就一定跟着小?我看未必,以居住空間為例,外國一些面積大的城鎮,居民所居住的獨立房子愛怎麼搞就怎麼搞,就算有糾紛,也是兩三戶之間的事。澳門則不同,你僭建一個天台屋,影響的是成幢樓,你外牆維修,正常來說要協調大廈的幾十個乃至上百個業主。一個緊湊型的城市,要管理得好,需要的公共資源也許更多。
有很多事情,是只會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才發生,而澳門尤其奇怪,幾乎整個城市都是中心區、口岸區、旅遊區和居住區。因此,單純以土地面積和人口數量的比例來比照外地與澳門的情況,是會存在誤區的。就像香港七百五十萬人口有九十名議員,按比例的話,澳門的議員數量應該只需九名左右,現在卻有三十三名。當然,這只是感想,不是研究,不要期望我有進一步的闡述。
可以肯定的是,澳門小中見大,既是小城市,又是中等城市,中等城市的人口住在小城市的土地上,產生的社會問題不比大城市的少或小。
不過,話說回來,澳門的地理空間小,確是一個局限。澳門,有“擴大”的需要。
路環登山 |
(三)
有時看“小紅書”有關澳門旅遊及美食的帖文,只見博主都在宣揚澳門的美好,但來來去去拍的景物和介紹的食物都是那一些。當然,如果愛澳門,世遺建築和橫街窄巷確是百看不厭的。只是也有不少人“呻悶”,說澳門沒有好玩的,而且吃,拼不過廣州,購物,又拼不過香港。事實上,澳門的優勢是各種混血,包括風物、美食和人文風貌,這種混血才是澳門社會和旅遊業的根本。
誠然,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內地居民幾乎沒法出國,也不方便出境到香港旅遊。澳門抓準了香港缺位的時機,成為唯一出境遊目的地,但是風光不能長久,新冠疫情總有一天會結束,到時內地旅客對香港及國外“報復式”旅遊,澳門或再受衝擊也說不定。
在旅遊業上,澳門過去一直是屬於“大香港”的一部分,無論針對外國或是內地旅客,“香港遊”很大程度包含了澳門。我想,澳門旅遊業何不趁着旅遊目的地的名聲鵲起的時機,也發展“大澳門”概念呢?因利成便,將橫琴乃至整個珠海納入澳門旅遊的概念。似乎,澳門只能借助橫琴粵澳深合區,才能解決各種發展的局限,包括旅遊業。澳門的法律定得太死,反而橫琴可以有“走盞”的空間,例如澳門做不到的夜市;相比將橫琴變成澳門的一部分,我更希望其保留自身特色與優勢,只特別在通關上作出一體化的便利。
澳門賭權開放至今已二十年,六大博企在管理經驗及業務素質上均有極高水平,而且當初的政策傾斜,令博企在資源上擁有極大優勢。如果說澳門有甚麼是令人認為首屈一指的,相信非賭博莫屬,然而,賭博是一種掠奪,不會產生價值,如何透過賭博所得,產生價值回饋社會,不枉澳門人的犧牲呢?為讓澳門旅遊業發展成“大澳門”概念,六大博企可再出一分力。(原刊於《澳門日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