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23, 2019

我的工業史19──打工生涯的飲食與詩意

示意圖(網絡圖片)


我的工業史19──打工生涯的飲食與詩意
太皮

  自從負責「開箱」工作後,我走動的機會較多,逐漸與其他暑期工熟落了。我們這幫暑期工,幾乎都住在北區附近,總能找到共同話題,由於上班時不能過於親近,下班時又各自歸家,故此我最期待的時間是下午四點半至五點那半個小時的休息時間。我們總是把握機會跑到廠廈旁的八達新邨前吃下午茶。在大廈那破敗的商場裡,有兩三個中老年婦人擺攤,售賣蘿蔔糕、芋頭糕和粽子等,切好的蘿蔔糕和芋頭糕一元一塊,我們賣一塊糕(有時我也會買時時食餅乾),再到旁邊的超市買益力多或盒裝飲料,然後坐在馬路邊的護欄上邊吃邊聊天。

  具體談過甚麼記不得了,大概總不免談論一下工廠裡的人事,也介紹了各自學校的狀況吧,當然也少不了討論賺到的錢要用來做甚麼的話題。正所謂「吊頸都要透下氣」,那半小時的休息實在難能可貴,成為我暑期打工生涯一項重要活動。

  那時家裡窮,沒甚麼零用錢,早上上班,我只吃一個麵包,有時好像也不吃;中午下班有兩個小時,由慕拉士大馬路步行回到台山接近青洲的家裡吃飯,家裡中午一般不做飯,吃的都是前一天晚上的剩飯剩菜,吃飽了再步行上班。在回家途中,因天時暑熱,經過台山中街時,我總會光顧一家雜貨店買一條雪條,我還記得那老闆已上了年紀,兩個鼻孔露出了亂蓬蓬的鼻毛,他知道我集郵,後來贈了我幾張郵票。

  遇到橫風橫雨的天氣,回家路程太遠,便跑到舊可樂廠對面黑沙環新巷附近買飯盒吃。那裡當年是小販區,有幾個專賣飯盒的攤子。當年澳門北區廠廈林立,快餐飯盒需求量大,一個飯盒大概七、八元左右,滿滿的一大盒,對於甚少有機會上館子吃東西的我來說,飯盒這種與住家飯不同口味的外食,總是令人垂涎欲滴。現在,快餐飯盒予我而言已離美味甚遠,但回想那時吃飯盒的感覺,依然勾起味蕾對那種難以忘懷美味的想念。

  暑期工工友大都住在祐漢和黑沙環一帶,住在台山的只我一個,晚上下班也是一個人回家的。那年我已開始看書寫作,詩意在心裡翩翩起舞,但我不是勞什子文青,只是一個卑微的書僮。有幾天,晚上下班時都遇到滂沱大雨,內心的詩意更盛了,作了一首詩:「際夜雷霆閃震盪,天地倏黑忽光亮;夜半嬰兒啼哭聲……」最後一句我已經忘記了。這首詩平仄不對,用詞也稚嫰,只是一首打油詩,但卻記載了當年的少男情懷。(待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