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18, 2024

(金漆皮毛)熾熱大三巴



 (金漆皮毛)熾熱大三巴

太 皮


    大三巴牌坊早前被雷電擊落了石塊,位置有點刁鑽,據官方調查,那落石應為早期的修補石料。牌坊有四百餘年歷史,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至今屹立不倒,必然有其道理。

    牌坊旁是哪吒廟,結構甚小,在空間和氣勢上對牌坊未構成威脅,卻也保佑一方水土安寧,住民免受瘟疫侵襲。日前哪吒誕,廟方在廟前平地辦盆菜宴和神功戲酬神,澳門筆會獲邀,我叨光蹭飯。坐的位置可看到牌坊底層,感覺有點怪異,因我視野的一邊是個大香爐。我一直有衝動想去查看落石位置,只是怕座位被人挪到不知甚麼地方,加之美食當前,實不忍稍離。

    那盆菜是我迄今吃過最美味的。雖也是“一鑊熟”形式,但各食材間沒有串味,尤其十分容易將其他食材味道毀於一旦的江瑤柱竟安分守己。席間的花語為文說:慶賀神誕而特意製作的食物,無有不新鮮不好味……我們所食用到的,也是神靈所享用到的,欺神的行為就不要做。

    由於天氣悶熱難當,我由栢寧停車場前往時而熱汗涔涔,遊客又多,恨不得吃上Mario的無敵星星一路撞開途人。吃盆菜時我身體像增生了幾倍毛孔,汗是止不住了,只苦了坐我周邊的女作家和一包又一包陣亡的紙巾。盆菜實在太美味,我只感不虛此行,熱得有道理。

    想不到十多天後,又在牌坊旁再熱一次,這次熱也是同樣有道理。在澳門酒薈的天台,筆會舉行第二期“澳門聲音”青年文學沙龍,不但天時與盆菜宴一樣熱,同樣也有美酒佳餚。佳餚都精緻可口,不說那“重本”的串燒,連切片沙樂美腸也非凡品。更重要是現場有年輕作家和詩人的聲音,而我被深林的夾娃娃故事吸引了。李觀鼎榮譽會長的點評更是精彩,我恨不得拿出身份證將出生年份塗改,當一回年輕人。

    那裡可以望到大三巴牌坊,我又想到找天要看那個落石位置。

Wednesday, December 11, 2024

(金漆皮毛)眼不見 心不煩




 (金漆皮毛)眼不見 心不煩

太 皮


    歐洲國家盃進入十六強階段,我一場直播乃至精華片段也沒看過。過去,我定會用“如火如荼”來形容賽事,畢竟也是半桶水球迷,大賽又怎可錯過?然而今屆我對歐國盃可說是心如止水,要不是打開社交網絡看到朋友帖文,都不知道英格蘭靠悶和對手首名出線。

    出現如此狀況,我總結原因有三方面:

    一是內地體育資訊網站“雪緣園”關停。多年來我賴之以知悉賽果,起床第一件事,是迷迷糊糊撿起手機關掉鬧鐘,打開澳日網頁版看新聞或雪緣園看賽果。後者賽果頁面的版面配置和排列格式已根植我腦中,其詳盡資料庫也十分好用,看其他網站總不慣。自從其不再更新以來,我也沒特意從其他渠道吸收賽事資訊,久而久之,連帶全球足球運動在我的感覺裡好像也偃旗息鼓似的。

    二是本地電視台沒有直播。直播歐國盃是本地電視台多年來優良傳統,一直為不少麻甩佬增添幸福感。最貼心是同時作網上直播,就算我家中電視被女兒的兒童台壟斷,又或深夜不便,我仍可透過手機來“機中窺波”,不看全場,看最後幾分鐘也十分過癮。電視不直播,市面不搞活動,我又甚少看體育版,過去能感受到的氣氛銷聲匿跡。

    三是投注站撤離社區。先旨聲明,我並非鼓吹賭博,只是說個事實,就是遇到一些話題性的賽事,我會小注怡情一下,歐國盃之類的大賽,更會怡情兩下、三下。只是經過不同法例實施,加上場所業權變動,市面的投注站買少見少,馬會經營權結束,那裡的投注站也結業,於是我心血來潮買波的機會就幾乎沒有了(那裡可以偷雞停車,而且投注者十分少)。至於進入其他投注站是要有一定決心的,不能心血來潮,畢竟被熟人看見的機會極高,總有點偷偷摸摸之感。由是觀之,當初那些減少社區賭博風氣的舉措相信是有成效的。

  現在同時進行的還有美洲盃,而七月底還將迎來夏季奧運會。過去這些體育盛事我都十分關注,只是除了前說的原因外,還有個人關注面的變化,已甚少看體育新聞,久而久之,竟對體育資訊“免疫”了。看來我並非半個球迷,而是假球迷。

    有健身專家表示,要減肥,其中一個辦法是關掉電視。何解?主要是因為新聞會帶給人太多負面情緒,增加壓力荷爾蒙釋放,從而導致肥胖。關掉電視,世上就沒有戰爭了嗎?社會上就無殺人放火?非也,只是眼不見為淨,你不去主動接觸這些信息,這些信息也不會找上門來,那麼你就不會常看到小孩被炸掉雙腿的慘狀。

    要不要把社交網站也關了呢?也不一定,因為社交網站的喜好設定和演算法能一定程度將你的眼光局限於自我為中心的一個小圈裡,接觸到的是同溫層信息居多,負面信息你忽略一兩次,就會減少出現。

    話說回來,社交網站上一些表面上看來美好的事物,卻可能更令你容易抑鬱:為何別人有好工作?為何別人伴侶那麼好?為何他朋友那麼多?為何她做甚麼都成功?人們在社交網站上分享的都是美好一面,然而這些“美好”,對他人而言卻可能有負面影響。正所謂“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只要眼不見,心就不煩。這正好說明了我為甚麼當下對體育盛事不再有感,原因也許是我已較少透過綜合式的電視新聞和報紙來吸收資訊,取而代之的是被社交網站和手機應用程式的推送牽着鼻子走。

    信息個性化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也令我們少了共同話題。我想,近一兩年香港華語片的票房節節上升,是因為大家都想在網絡時代找一個共同話題和記憶點,人們潛意識裡希望拋開成見,並透過具香港身份象徵意義的電影來找到群體的認同。

Wednesday, December 04, 2024

(金漆皮毛)閱讀效率


 

(金漆皮毛)閱讀效率

太 皮


    正如傳統的理財方式是開源節流一樣,加大閱讀量的辦法也不外乎增加閱讀時間和提升閱讀效率,後者有一些秘技,從網上能找到不少分享,我想其核心離不開專心。專心,效率自然能提升。

    偶在小紅書看到有人在讀書博主的筆記下留言,說自己以上班“摸魚”(類似粵話的“偷雞”或“蛇王”,都與動物有關)的時間,三天內讀完《百年孤獨》。我嘖嘖稱奇,假設那人上班全天候讀小說,三天也只是二十四小時而已,看兩本推理小說還可以,讀完該書每一段都相當於一篇短篇小說份量的文字(我的感覺),對我來說是不可能的任務。煲劇能快進,閱讀我真不忍心一目十行,對於這種名著,我更只會用虔誠的地氈式方法來閱讀。

    我的閱讀速度慢,之前好像談過了,不過,我發現,在閱讀沒有頁碼(只有進度條甚或把進度條隱藏起來)、不知道書本厚度的電子書時,我的閱讀速度竟會提升。於是,近年我已不再執迷於實體書(雖然最近“六一八”又買了一大批),打開電腦、手機就能閱讀,有時用手機讀一本簡單的英文公版書,遇到不認識的或有疑惑的字詞、句子,輕鬆點選一下就能翻譯,十分方便。

    雖然我始終很喜歡實體書,尤其書籍散發的油墨或紙張香氣使我癡迷,但某些實體書(特別是精裝書)捧讀時不舒服,放在桌上不是,拿在手上又累人。有時看書看得累了,我就躺下來,那麼閱讀效率不是慢,而是消失了,因為沒有比這更易使我進入夢鄉。不過,當我用電腦閱讀電子書時,竟奇跡地投入和集中,忘了時間,不知疲倦。這不能不歸功於那始終發光的電子屏幕,使我像吸收了高濃度咖啡因一樣。

    我也知道電腦屏幕發出的光對眼睛不好,但反正不看書時也是用電腦來煲劇看電影,視力問題,老了再算。

Wednesday, November 27, 2024

(金漆皮毛)好雨知時節




 (金漆皮毛)好雨知時節

太 皮


    這幾年,好像未試過像今年一樣,接連下了幾個月的雨。當然也不是沒有晴天,但與雨天相比,可忽略不計。

    我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常有像這樣連綿的雨天,也許只是記憶上的誤差吧。我對不少下雨情景印象深刻,新馬路騎樓下那骯髒的水跡、車水馬龍的高士德大馬路撐着五顏六色雨傘的人潮、在內港海上像一群躲雨猴子般緊挨着的漁船,還有台山中街那小集市所在地在雨中成一汪池塘……

    當年內地流行一本小說叫《花季 · 雨季》,後來改編成電影,我在永樂戲院觀看了首映。那女主角來了,只見她離開時等車接送,印象中好像也在落雨——還是電影名字之故,令我記錯呢?

    沒有名山大川構成的美景,小城只會在氤氳的雨霧中透發出濃濃的市井氣息,街上人的臉就像蒙克筆下那些抽象的面貌,迷迷離離,我愛死那些下雨情景了。那時好感性啊!畢竟少年人,時間是批量式的,喜歡浪擲就浪擲。

    以前的雨令我有一種溫柔的體驗。感性需要時間支撐,只有由時間賦予的鬆弛感,才可以撐傘慢慢走在街頭,不用趕着去甚麼地方,不用擔心衣服被弄濕,可盡情傷春悲秋。人一旦匆忙,下雨只會變成抱怨語氣中的“又落雨”,雨像跟人作對,在上下班途中或忘帶傘時傾盆而下。過去,雨是細雨,大雨,大暴雨,最多冠以霏霏或瓢潑來形容,現在無論大人小孩,都關注雨量,透明的雨染上黃紅黑三色,感性已變成理性矣。

    芥川龍之介在短篇小說《妖婆》中,有一幕描寫主角新藏與戀人阿敏及朋友阿泰一同擠在蛇目傘下躲雨,討論如何應對妖婆。我不記得這一場雨在情節中的作用,但那三人緊挨着在河邊草棚下和石材上躲雨的情景,卻幾乎是整篇小說中我最印象深刻的地方。

    日本小說常常出現下雨的情景,令人愛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