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28, 2011

(五十二)淇澳島(四)

(廣告支持)--> (請查看詳情)

  放棄進入紅樹林後,我們從原路返回大路,眼看時候不早,也決定放棄參觀蘇兆征故居及抗英炮台了,打算只繞島一圈就回程去。這便是我的第二個遺憾,到島上竟只是走馬看花。我們沿大路一直騎,路況開始變差,路面也慢慢變窄,接着便是爛地,卻仍然有道路的形狀,不管那麼多,一直踩到一片農田中的小徑上,但見青山綠地,看得人好不舒服。路旁還見到不少耕牛,有大有小,正懶洋洋地吃草,好像還想走向我們。突然見到一個農夫神情緊張地一邊吆喝一邊向我們奔來,心想難道這裡不能進入?卻見原來只是他在驅趕牛群,讓牠們回到另一處所去。

  除了牛群外,我還見到一個第一次遇到的景象,就是有一大群喜鵲(如果沒有判斷錯的話)在路上一潭雨後的積水中浸洗,整個身子埋進水中,撥動翅膀,扭扭捏捏,見我們走來,又飛到遠一點的水氹中繼續洗澡,可愛之極。可惜沒帶單反,只有iPhone在手,想拍照也是鞭長莫及。

  可以說,淇澳島幾乎處於原生態,還未離開自然,但在大路上,我們已看到有人在做樓盤廣告了,還有個甚麼影視城用地被圈起,相信不久將來,那裡將成為橫琴的一個變奏,喜鵲將無處棲身,耕牛也只能一路向北。

  話說回來,我們穿過田野,正期待還有甚麼新鮮事物之時,卻發現盡頭處竟然是剛才的生態園入口處。後來回家看地圖才得知,淇澳是沒有環島路的,因為有些地方是沼澤地和山地。那時,我們見到要第三次走那條長長的路徑出大路,已經開始洩氣了,但也沒法。時候不早,不及我多想,帶着上面的遺憾,以及其他一些意外收獲,離開淇澳島去。

  回頭路難走得多,一來體力所剩無幾,下胯已經疼痛難當,二來沿途是已經見過的景色,沒有初見時之驚喜,驅使我們繼續騎行的只剩下一股意志。回到情侶中路一帶已經入黑了,雖然可以在途中一些驛站還車,但我們決定踩回拱北去,完成這次接近一百公里路程的創舉。友人心裡已埋怨我,卻敢怒不敢言,因為沒理由敗給我這個肥佬,唯有與我在極度危險(因要踩上馬路路面)的珠海漁女一帶路段小心翼翼地行進,回到拱北,還車時已九點了,累得散架。

  終於到過淇澳島了,算是了結一件小小心事吧(儘管有遺憾),生命中還有很多事未了結,繼續加油!   

  (原載於2011年12月27日)                                

Wednesday, December 21, 2011

(五十一)淇澳島(三)



  好不容易到了實實在在的陸地,我們走進自行車道中去。沿途有不少植物花朵,雖然不是奇花異卉,但比平時見到的也是大異奇趣,環境宜人,路況良好,奄尖的友人再次發出由衷的讚美:「這裡真似韓國啊!」我未去過韓國,不知是否如此,但我知道讓這位仁兄再來幾次的話,他一定不會是這副面口的。人生地不熟,沒有地圖,我們就沿着石屎路騎行,商議好環島轉一圈,順道看幾個景點,然後回去。

  對於終於來到淇澳島,心裡面倒有一絲淡淡的感動,因為要來這個地方一早就可以來了,這只是一個輕而易舉就可以達成的小小期望,卻拖到年過三十才實現,連這麼小小的事情也一直拖拉,我們人生中到處有多少想法和願望是只因為自己的慵懶而放棄了的呢?不過,這次淇澳島之旅也並非沒留下遺憾。

  我們沿路騎駛,只見到島上的遊人不多,遊人大多是駕着私家車(不少都是名貴房車)到來,的士自然沒有,連摩的也不見,可見島上經濟活動的落後。我們到達一個海灣處,那裡有兩三家食肆,只有篷頂結構,相當簡陋,周圍是些許漁民居住,在岸邊的礁石上有些遊人在看風景。路上有狗,估計是人們養來等大了宰來吃的,缺乏打理,好幾隻在皮毛上還掛着碩大的牛蜱。

  我們推着車子,進入一家較體面的店子裡吃東西,選擇一個靠海座位,衛生算是過得去,食物也廉宜,抵食夾大件,因為他們預計的份量都是四五人食用。吃飽繼續上路,見到大路中有一條岔路,路口有廣告版介紹進去就是那個淇澳紅樹林濕地生態園了,我們便轉進岔路去。

  雖然那時我們剛吃飽,但體力已消耗得七七八八,而且胯下被堅硬的座椅弄得十分疼痛,騎啊騎,路還真的不短,好不容易到達生態園入口,竟然不收入場費,我們便繼續往裡走,抵達紅樹林範圍外,卻原來須要放下單車才能進去。由於我們並沒帶鎖,加上那裡沒有託管服務,考慮到我們是每人付了八百元「人仔」押金租車的,就此擺放在路口可能出來的時候會哭爹喊娘,商量過後,還是決定放棄,留待下次。這便是我的第一個遺憾。

   (原載於2011年12月20日)

Sunday, December 18, 2011

我要說感謝!(《綠氈上的囚徒》和《搖搖王》)

  
  比起第一次出書(《愛比死更冷》),這一次(《綠氈上的囚徒》)雖然在facebook上得到眾多朋友的祝賀,但自己感受好像就比較少了一點。究其原因,相信還是因為現在自己的工作關係,太任意妄為和高調真是不太好,而且與上屆不同,由於有動員力的老手並沒出書,加上報紙也沒有刊登特刊和搞簽售會之類的活動,只有一個很官式但也可以將我們作品在建制內升格的頒獎禮,因此自己感覺比較冷清了一點。

  昨日的頒獎禮,有幸與各位評委老師、主辦單位負責人及文友相聚,未知大家有否各懷心事,但也氣氛融洽,特別是能夠與張堂錡老師、廖偉棠大哥及葛亮先生等高人會面,實在是難能可貴,畢竟他們都是早有盛名,前一位資歷深厚,中間一位眼界與學識令人折服,後一位少年有成,你不去接觸他們,是不知道自己的微小。尤其是張堂錡和廖偉棠作出評述時,胸有成竹和從容不逼的氣度令人佩服,他們對澳門小說的認同,令人感動之餘,也感到自己的努力並沒白費,往後可以抱怨少一句自己為何選擇文學這條路。夢子、林中英和姚風等前輩,以及水月、來遲、賀綾聲、盧傑樺、陸奧雷、梁錦生及望風等文友也很給力,還結識了不少新文友,收獲頗豐。

  昨日不但有朋友送來花籃給我,還有朋友說我叫皮爺已有江湖地位,開心之餘,作為一個小職員的我卻又誠惶誠恐,畢竟現場好多老細,加上自己因之前的工作留下了一些牙齒印,一旦有人有心搞我,我是無能力反抗的,但既來之,則安之吧。寫了一本作品,總希望可以宣傳宣傳,讓更多人看得到、買得到,那才不枉了自己的辛勞、不枉了主辦單位的籌備,也不枉了評判的評選。等到書店可以買到這本作品時,我才再閉嘴,然後為下一本、下下一本作品而默默努力!

  (我也希望我的同事們不要因為我獲獎而對我工作上的文稿留有一手,畢竟工作還工作,興趣還興趣,這些事我分得很開,我也不認為自己的文學作品好到哪裡,只是用不同的角度看東西,有心力寫出來而已。)

  現在身邊放着自己的兩本著作,分別是《愛比死更冷》及《綠氈上的囚徒》,現在感覺是有點不實在,好像它們不是我寫出來似的,好像與我一點關係都沒有,但確又實實在在由我每一個字在鍵盤上敲出來,然後經過很多次修改的完成品,那些情景還歷歷在目。寫作《愛比死更冷》的時間較充裕,因為早有寫書的打算,而且工作和生活也閒,但《綠氈上的囚徒》卻不然了,除了定時定刻的工作外,還有一大堆私事要做,我幾乎是每晚十二點過後才可以抽出一些時間寫作,別人春節時在遊樂,我卻沉浸在書中的沉重場面中,尚幸工作的假期較多,才得以一點一點地將這本書完成。有時為情節上一些要解決的地方而困擾,晚上溜狗時繞着公園走幾十個圈去苦思冥想,或者為讓自己觸發更多靈感,而在街上亂走,由祐漢走到議事亭,再由議事亭走回祐漢,那種經歷真是讓人回味再三。

  我好像疏忽文學獎了。這個文學獎小說組冠軍是我有生以來第一個冠軍,自從我初二起,我開始了文學家型的爛撻撻生活之後,我就一直沒有爭勝之心,直到高二,有個老師給我機會,做領隊參加勞工局那個職業安全比賽,初賽時得了第一,校長還在周會上開咪支持,到複賽時卻最終名列第二,校長就好像忘記了我們是誰似的。那時我就知道第一和第二只是些微的差別,但待遇卻是差天共地,但我真多謝那位老師。我在高中階段有幾個老師對我特別好,要不然我現在可能已經自殺了,因此我的作品中總有大量壞老師,但其中總有一兩個好老師,對人物起決定性的影響,《綠氈上的囚徒》就是這樣。

  說回小說組冠軍《搖搖王》,說的是兄弟情,感情是真的,當中有些情節也是真的,只是可能角色位置的不同而已,等發表後,如果有人有興趣了解,我再去解說。這篇小說是我在轉了另一份新工作後開始寫的,大槪到了九月中才開始寫,根據這個網誌的記述,在九月二十二日左右才定好結構,本來來不及進行第二次修改,卻因為颱風納沙突然殺到令我有一天假期,而可以將小說修飾得較完美,不但有貴人相助,也有老天幫忙。是巧合,也是機緣。

  寫完這篇小說,因為各方面我都比較滿意,除了當中有一些溯源性的文字讓我覺得有點累贅之外,其他都尚可,我就已有獲獎、甚至已有獲得首獎的信心。只是我知道任憑你設想如何美滿,都有滑鐵盧的可能,我也同時打定輸數,但這篇小說輸了不打緊,正如評判所言,我已透過作品作出了救贖,同時兩次獲得中篇小說獎,我已對自己的作品建立了一定信心,如果輸了我會面不紅耳不赤的拿去澳門筆滙發表,賺取稿費和博取發表機會。

  我本來對自己的困頓狀態百思不得其解,獲獎只是表面風光,現實中卻有壓力,未解決,但早前探望外婆,聽她囉唆了一輪,知道我們家以前的不容易後,我的心也就釋然了。我有現在的職業和文學上的小收獲已是上天的恩賜了,至於別人的體驗,我是不可以強求的。我家的故事也許將來可以寫成小說,但須要等到我生活條件好一點才自揭瘡疤較好。

  如果大家支持我,或者看了這裡的網誌有購買我小說的衝動,那麼我實在感謝大家,但大家記得也要關注其他幾本獲獎小說,包括:水月《回首》、初歌今《冰心》、梁錦生《印記》、呂志鵬《異寶》、何貞《澳門來兮》及梁淑淇《我和我的》,謝謝!

  貼上我的Facebook Status:「已經好多年無買報紙,因為家裡有,公司有,度度都有,今日因為周日,加上自己有份兒的新聞竟出在A2版,因此忍不住買了份。另外,稍為檢查了一下《綠氈上的囚徒》與其他獲獎者作品的排版,竟發現我的作品與大家的不同,大家的是一頁十五行字,而我的特別之處在於,段與段的行距比行與行的行距更濶一點,看得更舒服,也導致我的書因段落數的不同而行數有所差異,對話多的一頁只有十一行,對話少的一頁有十三、四行,所以我的書比較厚是正常的.....但我的書字數已很多了,為甚麼設計的還那麼厚待我?哈哈...這樣的特殊行距是可以一次性設定還是要逐行逐行解決呢?勁!感動!」

  以下是澳門日報刊登的活動消息:

  
李敬澤:政府推動澳文學前景闊
  得奬者:獲奬帶動有志者創作

  我昨晚有幸代表獲獎者發言,既然是沒機會發表的,我就貼在這裡留念一下: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老師、各位嘉賓和朋友:

  大家好!

  很榮幸能夠代表「2011年第二屆澳門中篇小說徵稿活動」的獲獎者發表感言,在此,我謹代表各獲獎者,向主辦單位及認真閱讀二十六個參賽者、總共兩百多萬字作品的評委們,致以萬二分的感謝!謝謝!

  寫作,是一個極其孤獨的行為,我們寫作者所走的每一步雖然都離不開自身的堅持和努力,但更加須要來自外界的肯定和支持,沒有這些肯定和支持,我們所走每一步都將更加舉步維艱,尤其在澳門這個出版業相對不發達、讀者數量少的小地方而言,我們得到反饋的機會更是絕無僅有,因此,像這種文學類的比賽正好給了我們一個希望,讓我們有動力堅持下去,期待獲得肯定的一天。雖然不一定能夠獲獎,但總有看得到曙光的機會。

  澳門的小說創作近年越來越得到重視,但過去由於種種原因,很多在報刊上發表的有意義的作品都未能結集成書,飄散在歷史長河之中,因此,我感到自己能夠在這個年頭進行創作,實在是非常幸運,因為這都是前輩們所種出的果,感謝有心人舉辦這個中篇小說徵稿活動,創建了一個平台,締造了一次機會,讓我們的作品借着這個平台,傳送到更多人的手裡面。這次獲獎,將化成我和其他獲獎者今後的創作動力,亦將帶動更多有志者投身文學創作,我更希望這些比賽能夠真正成為繁榮澳門文學的種子,大家的創作不單是衝着獎金而來,而是在平時也多發表作品。澳門現在已經越來越浮躁了,因此更需要文學藝術去淨化人們的心靈。

  「最本土的就是最世界的」,我堅信,只要能寫出感人的作品,無論閱讀者的文化背景如何,總會產生共鳴。澳門一直是一個在各個方面被邊緣化的地方,也容易被錯誤解讀,因此,由澳門人本體書寫的「澳門」是不能或缺的,當然,在大中華及全球化視野下對澳門的觀照也是必不可少。我希望類似的比賽能夠舉辦下去,給予我們更多機會。

  作為一個普通的寫作者,我熱愛創作,我懇請在座各位能抽出一點空間和時間,對澳門文學作出關注。有人說,賭場不怕你贏錢,最怕你不賭。我也想說,我們不怕大家批評我們,最怕就是大家不看我們的作品,我希望大家能夠閱讀我們的東西,作出實實在在的批評,那麼我們才有進步的空間。謝謝大家!

Friday, December 16, 2011

我終於獲得首個冠軍了!


 

   昨日下午還誠惶誠恐,傍晚已經收到主辦單位通知,實在感謝上天!要不是年中心血來潮買了個搖搖觸動了我很多往事與幻想,要不是九月中中篇小說結果公布令我放下心頭大石,要不是九月底的颱風納沙突然轉軚吹襲,我就不會有一天假期,我就難以將作品修改到較好的水準,這一切都早已有安排!我除了初中考過第一外,這可是我人生首個冠軍啊!

  《搖搖王》講的是兄弟情,主角如何透過參加救世者搖搖王大賽來解開童年鬱結,當中涉及到世界上另一個Macau,透過象徵方式反思澳門社會的生存狀態,故事底子卻是一個有科幻元素的歷險小說,結局出乎意料!敬請期待!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1-12/16/content_656453.htm連結

澳門文學奬明頒奬

黃春年陳德錦盧傑樺分奪小說散文新詩組冠軍

澳門文學奬明頒奬

  【本報消息】由澳門基金會、澳門筆會合辦的第九屆“澳門文學奬”,明(十七)日下午五時假澳門科學館會議中心舉行頒奬禮。昨日傍晚,小說、戲劇、詩歌、散文四組別評委總評,嚴格評選出各組別得奬者。黃春年《搖搖王》、陳德錦《清理辦公室》、盧傑樺《歸——期》分別奪得小說組、散文組、新詩組冠軍,戲劇組奬項從缺。

  澳門文學奬的舉辦宗旨是繁榮澳門文學,鼓勵寫作。設小說、散文、新詩、戲劇四個組別,本屆參賽作品散文組卅八篇、小說組卅三篇、新詩組五十一篇、戲劇組七篇。得奬如下:

  小說組冠軍由黃春年《搖搖王》奪得,黃燕燕《臨暗》獲亞軍,周家樂《嫖客》獲季軍;優秀奬:林小雯《窩居》、鄒君儀《何傷》、陳德錦《變形畫的圖框》、金珮珊《完美關係》及楊穎虹《可·口·可·樂》。

  散文組冠軍由陳德錦《清理辦公室》獲得,楊穎虹《眼睛想旅行》獲亞軍,甘駿暉《兩種文化》獲季軍;優秀奬:呂志鵬《一葉花香——澳門茶文化館偶記》、郭妙瑜《旅程》、梁芷嫣《戲劇之外》、梅仲明《澳門人和澳門座標》,及龔玉冰《夏季中的30°C》。

  新詩組冠軍由盧傑樺《歸——期》奪得,袁紹珊《娜拉的四重生命》獲亞軍,梅仲明《我和你,共生的城》獲季軍;優秀奬:陳德錦《重回南方》、龔玉冰《遊蕩的都在西藏——寫給昨天的大蘇》、鄭國偉《Cancao de Joao Maria》、呂志鵬《澳門簡史感覺版》及魏俊華《與詩對話——關於一個事業無成的“八十後”人生的倒叙組詩》。

  戲劇組奬項從缺。

  擔任是次評審工作的十二名學者、作家分別來自內地、香港、台灣和本澳。小說組評判為台灣政治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張堂錡、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講師葛亮、廣州《作品》編審林宋瑜;散文組評判為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吳淑鈿、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交流學院教授丁啟陣、澳門日報副刊課主任湯梅笑;新詩組評判為香港著名詩人葉輝、內地著名詩人嚴力、澳門著名詩人姚風;戲劇組評判為本澳戲劇評論家穆凡中、香港戲劇導演傅月美、澳門演藝學院戲劇學校校長李宇樑;總評判為澳門筆會理事長李觀鼎。

  第九屆“澳門文學奬”頒奬典禮,將於明日下午五時假澳門科學館會議中心舉行,所有得奬者均需出席,屆時各組評判代表將精簡評述參賽作品。得奬作品將在文學刊物《澳門筆匯》刊出。第二屆澳門中篇小說奬及第四屆“我心中的澳門全球華文散文大賽”同場頒奬。

Thursday, December 15, 2011

生活感言及《綠氈上的囚徒》


  說好要每周更新一篇網誌,但在八月開始無聲無色地斷纜了。這個網誌更新與否自然是沒人關心,只是自己對自己許下的承諾,一旦堅持不了,總覺得有點對不起自己似的。由於工作場所和工作量的關係,再不能肆無忌憚地利用上班時間寫這些無聊的東西了,而工餘時間我還要養狗、寫專欄及處理其他事務,故此不再寫網誌不代表我懶散,只是轉換了抒發的載體而已。

  今年一月份進入一個新的場所工作,還未適應過來,九月份我已跳槽到另一個地方去,雖然現在最緊密的工作伙伴都是認識的人,大家都很不錯,但我還在努力適應當中,畢竟對於這種食君之祿擔君之憂的身份,我心理上始終有一種不安全感。

  我到現在仍然很感謝上一個部門領導對我的青睞,給予我機會從泥淖中爭脫出來,也感謝現在的部門讓我可以有更充實的工作空間,試想想若沒有這些貴人的幫助,我現在到底會是甚麼樣子?可能連自己都吃不飽,每日還要為狗兒們的伙食而犯愁,更遑論有心情完成一部十幾萬字的小說。雖然日子還很長久,雖然將來可能會有磨擦和誤解,總之每日用平常心去生活,將日子過下來就好了。

  我不記得甚麼人說過,一個人一生人中最好的朋友或者工作上的戰友,都是你在學生時認識、或者初出茅廬時識於微時的人,看來這句話不假,現在我的情況正好這樣,雖然兜兜轉轉,但終於相聚在一個平台上。

  說回文學創作。我今年年頭創作的《綠氈上的囚徒》僥倖入選了2011年度澳門中篇小說徵稿活動,我剛剛已經將完成品拿到手了。出第二本書自然不及出第一本書般狂喜,但心情實在也爽到不得了,特別是書本拿上手那厚實的質感,而且成品出來的效果感覺很不錯,實在多謝設計者及製作單位的付出!太感謝了!

  這本書能夠入選,離不開幸運,我幸運在寫作過程中沒出過大事,幸運在今年初有份穩定的工作,幸運寫作過程得心應手,幸運有貴人相助,幸運本小說獲得張堂錡及廖偉棠等評判老師的垂青。其實我一直以來都很想說有關這本書的一些事,但由於難以定下心來寫網誌,便一直拖延,到現在也不知道可以講些甚麼了。這本小說圍繞住「五一」遊行的場景,內容在澳門來說相對敏感,不少場面很感人,也融入不少不同的故事,我知道我以後未必可以寫出這樣的小說,因此能不能獲獎,將決定我接下來的寫作投入度,一旦失敗的話,也許我會抬不起頭來;如果獲獎的話,由於連續兩屆都獲獎,那麼我可以認為自己已經獲得了肯定。同時,這本小說也將是一本測試澳門社會的試金石(如果引起了某些人注意的話)。(唉,學甚麼人寫東西,東拉西扯,說得這麼類累贅,連自己也皺眉頭)

  後天便會頒獎了,現在書剛拿到手,我正期待着小說正式面世,讀者和朋友們拿上手的一刻,現在一時三刻真是不知道可以再說些甚麼,姑且將前幾日貼上Facebook的一些宣傳語句貼上來先充撐一下。

是時候在Facebook宣傳《綠氈上的囚徒了》
第一彈:高大帥氣的男記者馮威廉,不能自拔地愛上一名較他年長的有夫之婦,不倫之戀到底如何發展?當他對那份愛迷失之時,美麗的女編輯張碧芝就出現在他生命中。接着,他發現了五一遊行背後重大的陰謀和驚人的內幕!

《綠氈上的囚徒了》宣傳
第二彈:中學生張永正因深愛的老師梁芳婷突然消失無踪,而痛恨起她那個爛賭的消防員男友,並在一個雷雨交加之夜,無情地燒死了那個賤人,然後,這中學生在萬般惶恐及被藥物影響的情況下,被一輛高速行駛的汽車撞得粉碎。這當中存在命運所開的玩笑,到底是個甚麼玩笑呢?連張永正自己都不知道,他只記得自己在林則徐的恐嚇下慌張失措,並在童年時的袋鼠好友懷中慢慢沉睡去。

梁芳婷辭去教職後,去做了一名荷官,這名可憐的荷官最後成為病態賭博犧牲品,一個萬劫不復的霉運載體!

宣傳《綠氈上的囚徒》
  阿茂父親在建國前曾經到過南洋謀生,六十年代排華時回到中國,然而並沒像同船的歸僑般被編入華僑農場,而是回到家鄉台山,娶妻生子。七零年之後,張福迎開始聽人說,公社對阿茂的父親進行了多次批鬥,有一次更有人說他夾帶私逃,要走私貴重藥材到澳門去,但被抓回來了。那是他第一次聽到澳門這個地方,知道那是香港旁邊的小島,有數之不盡的賭場和鹹魚。有一天,他見到阿茂父親背後插着一個牌子,被公社的幹部押着遊街。後來,聽說他被槍斃了,那是因為他在第五次偷渡時,不但散落了資財,還累死了一個戰士。之後阿茂不知所終,張福迎與林錫德都估計他被人殺了,很多年後,才聽說他在浙江做生意,發了財。

  好了,現在既然想不到寫甚麼,就等想到時再寫吧,反正正在放假當中!還有啊,我早前也參加了第九屆澳門文學獎的小說組,結果明天就會公佈,不知道能否得獎呢?其實那參賽作品我實在寫得十分享受,我很有信心得獎,但既然自己已獲得了肯定,不得獎縱然會不高興,但打擊就不會太大了,我會安慰自己說那是欣賞角度的問題!哈哈!

Wednesday, December 14, 2011

(五十)淇澳島(二)



  十一月中下旬的一個周六早上,約了朋友約瑟到珠海租單車踩,原先雖然也有踩去淇澳島的意願,但實際上出發前並沒定下具體目的地,因為不知道對方到底可以踩多遠,到出發時,我卻毫不猶豫地跟他說要踩去淇澳島了,他只是不太確切地答應着。淇澳島在他腦裡並沒有概念,反正陪我踩去就是了。

  我們由拱北的珠澳驛站出發,沿情侶路的廣東綠道一號線開始踩,踩過九州港、踩過珠海漁女、踩過野狸島、踩過香州港、踩過銀坑,一直到達唐家。沿途景色怡然,與拱北蓮花路一帶所呈現的珠海完全是兩個世界,特別是在情侶南路中段盡頭處的海角,在薄霧底下望出去海天一色的景象令人感到豁然開朗,雖然逗留時間短暫,但有幾分鐘俗慮全消的感覺也是好的。遊歷過世界各地、出名「奄尖聲悶」的友人也是對沿途景致讚不絕口,對香州碼頭那數之不盡的漁船所構成的圖案更是讚嘆不已,說有日本築地漁港的意蘊。當日天清氣朗,溫度適宜,我也覺得不枉此行。

  到得淇澳大橋前面,己經是中午,我們拍了張照片留念後就開始上橋,由於害怕高速行駛的車輛,我們並沒選擇在路面走,而是在顛簸的行人道上騎行。行人道是由石板舖成的,有些地方缺少了一角,可以看到幾十米下面的海水,友人有畏高症,自然嚇煞了他,我也害怕自己體重過高,一不小心壓爛石板掉下海裡,成為水族午餐就不好了。到得橋峰,望向海面,正有幾艘漁船在作業,波浪不驚,突然間有一樣巨大的白色生物從海中跳起再跌回海裡,由於距離較遠的關係,我難以把握其體積,判斷不出那到底是一條碩大肥美的魚呢,還是久違了的中華白海豚,便唯有邊走邊留心,期望再次見到,但那東西再不躍上來了。

  到得橋的另一端,行人路已無路可走,必須跳到馬路上,雖然有一處梯級可往下去,但那明顯只是到橋下的海邊,要入島,一定要做路面,沒有任何安全裝備及充足騎車經驗的我們,不得已,也就只能在橋面上走,可怕的是,那是一條高架橋,橋的護欄並不高,下面就是幾十米的地面,稍有差池後果嚴重,友人是連想也不敢想。
  
  (原載於2011年12月13日)

Wednesday, December 07, 2011

(四十九)淇澳島(一)



  淇澳島的名字,我從中學時代就開始聽說,除了那時常常聽到有大人說去淇澳島釣魚,還從珠海市地圖上看到位於該市東北面比澳門半島還要大的名叫淇澳的島嶼,就經常幻想起有關那小島的事情來。後來再長大一點,總思疑大人們到淇澳島去釣魚只是托詞,也許他們還有其他「正事」要幹。不過怎麼說都好,在我中學時代,橫琴島啊,淇澳島啊,甚至情侶路邊上輕易就可抵達的野狸島,也是我所神往的地方,縱然知道可能不會有甚麼看頭。

  出來社會工作後,無論是比整個澳門特區龐大的橫琴島,還是與鴨涌河公園大小相當的野狸島,我都去過了,就只有淇澳島沒去過。我當然知道淇澳島絕對沒甚麼特別,只是淇澳這個名字,一來有個「澳」字,對我這個澳門人來說十分有親切感,二來《詩經》中有「淇奧」一篇:「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這裡,「淇奧」指的是淇水的曲岸,通「澳」,故此,淇澳島一名可謂古色古香,很合我年輕時的脾胃。

  對於龍爪角和九澳村也未去過的澳門人來說,去淇澳島可能也是匪夷所思的事,但我卻一直念念不忘。曾經在網上搜索過有關資料,得知淇澳島原來有抗英炮台及沙丘遺址等景點,還有著名共產黨員、工運領袖蘇兆征故居;一年多前,還在做記者時,有一次,中聯辦組織本澳傳媒前往淇澳島「啖荔」,目的地是當地的紅樹林,也是那時才知道島上還有這個特色。那次因有工作在身,加上機會多的是,便讓了同事前往。之後我一直計劃着自行前往淇澳島的行程。

  一兩個月前,有一次心血來潮,在珠海綠道上的海天驛站租了架單車踩,沿着廣東綠道一號線,一直踩到唐家去,再偏離路線,到了一個橋頭,望着那跨海大橋及其後面的葱山綠蔭,我判斷出那就是淇澳島了,可是當時一來沒有心理準備,二來也是因為已近傍晚,一去一回只怕凌晨也回不了家,因此作罷,打道回府。雖然有點可惜,但我知道自己不久就會踏足那個嚮往已久的小島的,果然很快就迎來了機會。
 
 (原載於2011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