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30, 2009

四齣好戲:《十月圍城》、《神探福爾摩斯》、《阿凡達》及《執嘢執到瞓低》

這個聖誕檔期上映的電影,除咗《吸血新世紀》續集因為沒看過第一集而沒有看外,其他主要的電影都看了,以下用簡短的評語,來表達我對這些影片的感受:



  《十月圍城》:驚喜之作,勢必橫掃香港金像獎。雖然也是大堆頭的電影,一些諸如張學友和李嘉欣等角色也只是曇花一現,但比起《建國大業》的無厘頭大堆頭,真要高超上十倍。《建國大業》雖然也有編劇縱筆而走的地方,但描述起國家建國功“神”的時候始終礙手礙腳,《十月圍城》因為年代久遠,加上古古怪怪的清朝,可以發揮的空間真是大得多。

  雖然也有大量武鬥場面,但編劇和導演手法比起同期上演的《風雲2》高超上百倍,劇中幾條親情線和愛情線舖排得有條不紋,例如李玉堂父子(王學圻和王柏傑)的感情線、沈重陽(甄子丹)父女的感情線、戲班班主與女兒方紅(任達華與李宇春)的感情線、孫中山(張涵予)與母親的感情線,以及阿四與阿純(謝霆鋒與周韻)的愛情、劉公子(黎明)與父親妾侍的愛情、沈重陽與月茹(范冰冰)的愛情,各條故事脈絡交互映襯,有條不紋,令人感動。

  劇本人物對於道義的偏執,例如反派閻孝國(胡軍)對於報傚朝廷的執着,革命義士陳大白(梁家輝)對建立民國的執着(閻陳之間還有一條師徒線),阿四對侍奉李老闆的執着,王復明(巴特爾)對完成諾言的執着,還有大量“茄厘啡”在故事進行中的捨身成義,無不令故事更有層次感,更有血有肉。我真不明白同樣花一大筆錢,為甚麼《風雲2》可以拍得這麼爛,而《十月圍城》可以拍得這麼好。本片另一亮點是李宇春和巴特爾這兩個新演員,雖然李宇春演技有待磨練,但在片中飾演一個十六歲好打姑娘,“年齡”和打戲補救了不足;巴特爾的角色好搞笑,他的角色本來不需要甚麼演技,他只需要站在那裡一動不動,就已經戲味十足。場中更有他類似“打籃球”的Cross Over精彩場面,真是不要走雞。



 《神探福爾摩斯》:一齣驚險而又惹笑的電影。用《鐵甲奇俠》男主角羅拔唐尼去演這個角色的另一個喻意是:福爾摩斯已經被編劇和導演處理成另一個“超級英雄”。事實上,當《變動特工》完結、《蝙蝠俠》和《蜘蛛俠》上得太密的時候,實在需要另一個“超級英雄”來填補這個空檔。電影中的福爾摩斯已經不是專心於尋找線索,他變得與“超級英雄”一樣有超乎常人的靈敏的五官和驚人的記憶力,有與大部分“超級英雄”一樣的好身手,也一樣有女主角和SideKick,更重要是他不是簡單的破案,而是挽救一個國家、挽救整個世界,於是,福爾摩斯已經與《蜘蛛俠》一樣,可以成為一年或兩年一度的超級英雄電影了。雖然是“超級英雄”電影,但這部電影真是很好睇。



  《阿凡達》:也是不錯的電影,但我較喜歡前面兩部。這電影借助幻想中的星球,來宣揚一種環保意識,用人與自然的鏈結,以具象化的形式展露人前。人類在生存過程中,與一切動植物都有一種心靈上的鏈結,金馬倫就將這種鏈結移植到潘多拉星上,於是那裡的人具備了將身體的一部分鏈結到動植物身上的能力,透過這些能力,可以操控動物,可以讀取祖先的記憶,而大自然一旦受到破壞,這種能力將永遠失去。電影的成像特效,已經做得十分逼真,但由於我們始終沒看過實物,始終覺得看到的似卡通多一點,而且情節中大部分時間內,人類與納美土著的故事情節是分開進行的,因此總感到是真人版與卡通版之間的撤換。

如果要我選擇看《星球大戰》中的尤達大師還是《星戰前傳》中的尤達大師,我會選擇前者,因為雖然一睇就知是假的布偶,但感覺還是比較實在。建議《阿凡達》拍續集時,可以找一兩個Shot在戶外拍攝,用HandMade的布偶,那麼我們幻想起來就會有點憑借。另外,片中雖然有大量外星生物,但來來去去還是與地球差不多,這一來可以反映,適合地球人居住的地方的生物都是差不多的,二來也可以反映出,人類的想像力始終不能超脫所知道的東西的局限。




  《執嘢執到瞓低》:聖誕節過後,請了兩天假在家裡執拾東西。這些東西我執拾了一年,最後都不成功,還是一堆一堆的堆放着,這次一點算,由漫畫、書籍、雜物和玩具組成的紙皮箱有三十多個,本來想逐箱逐箱攤開,拍照,但沒有時間,不成功,最後的結果,是將一些儲了很久的採訪資料、報章、雜誌丟棄,省卻整理的功夫,因此又丟掉了幾大箱的東西。

  以前喜歡將一些重大事件的資料、一些有意義的出差的資料留下來留念或者將來參考用,這次也丟了大部分。現在最頭痛的是一些漫畫,都是一套套的,一套就佔據一兩箱,叫我丟掉呢又可惜,叫我借給人呢又吝昔,叫我繼續存下去吧,那我要與它們鬥長命待我八十歲時才可以拍賣出一個好價錢,真是雞肋,雞肋!還有一些以前採訪的紀念品,兩三年就積了幾箱,近年已經不再收集紀念品了,除了特別的記者證外,其他紀念品,難看的就不要,好看的就拿來送人,至於那幾箱,是因為沒有時間逐一檢查,有空的話還是是處理一下,清走一些。還有以前儲下來的很多郵票、郵品,以及這幾年無厘頭為了追回童年回憶已購下的大量玩具,看來,有時間,要在這個網址闢出一個欄目,將我可以出售的東西都貼上來,以等待有興趣的買家購買。

  兩日連續工作了二十小時,結果是病了一場,頭痛欲裂以為自己要爆血管身亡,現在則腰酸背痛腳酸手指痛,代價真是慘痛。我發誓,以後不再儲漫畫和紀念品,書本的話,逼不得已才會買,因為我家裡的十多二十箱書,一箱有幾十本,我一年看一箱吧,也可以看十多二十年,何況我一年最多看廿幾三十本呢!唉,雞肋雞肋!我對於文學、寫作這些愛好,根本就是雞肋!雞肋!

Wednesday, December 23, 2009

生活點點滴滴

(有啲相都幾靚架,不妨點開嚟睇)


李克強主持港珠澳大橋開工儀式。為了採訪這個活動,我要六點半起身,七點半到指定地點等,在海邊吹風兩個多小時,然後好白痴地聽人家致辭,然後就是離岸邊很遠的地方有工程船投下泥土。就係咁。

立法會一景。
澳門區慶暨崔世安就職典禮上,三姨太和四姨太一同出現。
儀式結束時,胡主席向大家揮手。領導人的招牌動作,這個動作,講求手臂的弧度,弧度不正確,也就不好看。
胡生同崔生入場。
我呢張相影到燊哥好精神,我見到佢仲同啲賓客講笑,比起香港報紙影到嘅好多多聲。
祐漢一個慶回歸活動。
青聯的龍賀回歸活動。
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團來澳演出,歌唱家譚晶。

個個都係靚女

  呢幾日還看了謝安琪及張惠妹的演唱會,不過冇影相。

Monday, December 14, 2009

仆你臭街及其他


活上有很多事,有時真想講一句“仆你臭街”!但有時講這句話,真是要考慮一下後果,這可能會影響到其他夥伴,或者惹來不必要的麻煩,因此,“仆你臭街”這句話還是只能吞回去,等到可以肆無忌憚的時候才說出來,對着那些滑稽可笑的角色大喝一聲:“仆你臭街”!

  最近看了不少電影,從近至遠,包括《奧戈》、《風雲2》、《花木蘭》、《奉公守法》、《關人七命》等等,可能還有,但想不起。最好看的當然是《奉公守法》,《花木蘭》中的趙薇也給人很大驚喜。《風雲2》令人失望,太多電腦特技和動作場面(好抄《戰狼三百》),雖然做得不錯,但故事情節和戲劇衝突欠奉,最後一場做足大半個鐘,看漫畫還可以,看電影真是覺得有點兒戲。《奧戈》是一部大部分本土製作電影,我看的是首映禮,月底會在電影院上影。希望大家看這電影不要有先入為主的念頭,就純粹當一部香港或內地的電影去看,你會有驚喜的,電影拍得澳門很自然,吳嘉龍演關員也頗具神緒。還有很多值得評論的地方,但電影未上映,還是遲點再討論。

  香港足球隊在東亞運贏日本隊奪金,全城歡慶,我透過電視也看得很感動,特別見到他們的特首像龍友、像普通觀眾一樣,看到全場的合拍打氣,真羡慕人家的團結和自我身份的肯定,不知道澳門人要等到甚麼時候才有這樣動人的時刻。

  本澳文壇代表人物黃先生昨日小登科之喜,小弟在此祝賀他與太座“事不宜遲”、“七子之歌”,恭喜!恭喜!


Friday, December 11, 2009

上傳“漫兩拍”《勵志漫畫〈我要高飛〉》及“回歸紀情”《澳門人絮語》



  大家“欣賞”住我的報上文章先,明日再跟大家報告生活。

  勵志漫畫與勵志歌曲一樣,創作起來不但比較容易處理,而且由於其先天感染力的關係,在受衆身上所起的作用也比較大,就像《錦繡前程》一歌:“斜陽裡,氣魄更壯,斜陽落下,心中不必驚慌”短短數語,朗朗上口,同時亦有增強信心之效。

  勵志漫畫也一樣,大多有一個模式,特別是短篇,以拳擊漫畫為例,其起承轉合的創作方法甚為淺顯,很適合初學畫漫畫者模仿學習。公式如下:開頭——主角從小體弱多病,被同學欺負,於是發憤要做一個偉大的拳擊手;發展——初學時諸多不順,比賽屢次戰敗,父母又不支持,但得到好友和心儀女孩的支持,這時候,遇到了強勁的對手;高潮——主角與強敵交戰,過程中驚險百出,當中更出現一些意外;結束——主角戰勝強敵,抱得美人歸,並且原諒了之前欺負他的同學。這模式可謂萬試萬靈,創作三十頁的短篇可以,創作長篇也可以,重要的是如何在細節和人物關係上推陳出新,在情節上翻出花樣,雖然千人一面,但讀者看起來還是會血脈賁張。(點擊看全文)


  前幾天要去立法會採訪,我騎着電單車經過孫逸仙博士大馬路,沿着海邊緩慢行駛。經過幾天的寒凍,那天天氣回暖,陽光和煦地照耀着,要不是駕着車,我眞想閉上眼好好地感受一下。霧靄使得遠處的景物看不清,但還可看到前方的旅遊塔,而右側是林立的賭場,左邊是海,隔了海是新興的 “氹仔城”,宣傳第九屆美食節的旗幟正在頭頂的燈柱上飄揚,忽然間,我覺得自己與這個城市突如其來地陌生起來。

  我時時刻刻都有這種陌生感。有時我會懷疑,我現在生存的澳門並不是我以前生存過的澳門。是的,這十年來,澳門變化得實在太快,急速的經濟成長步伐、城市面貌的急遽改變,都讓我們這些過慣閒適生活的人們難以適應。我腦海內揮之不去的,仍是童年時黑沙環海邊澄清的海水;仍是下午放學後,大三巴牌坊的寧靜與舒適;仍是雨天沒有行人的議事亭前地。(點擊看全文)

Monday, December 07, 2009

寫Blog及《“鈍胎”與消失的記憶》


像自從Facebook興起,Blog已經迎來了它的沒落,除了有時還有人在Blog上大揭別人私隱或者被人大揭私隱而引起關注外,Blog在生活中所佔的份量已越來越少,想起幾年前林海峰的“是但Up”有一句提到,當別人問起某甲的生活時,某甲說:你睇我個Blog啦......現在想來,真不免唏噓。其實寫Blog真是要有閒才可以,你總得花上一頭半個鐘,去寫篇文章,弄好個版面,而且寫完也不一定有人看,遠不如Facebook你寫句狗屎垃圾Status或者貼條狗屎垃圾Link(如此篇)來得多人關注和回應。Blog,真是可以休矣!不過,如我之類的人物,以Blog來練練筆,發表一下感想還是很不錯的,畢竟沒有一個讓自己感到有責任的場地的話,我是提不起勁寫東西的。

  以下是我發表在第三十九期《澳門筆滙》的另一作品,散文《“鈍胎”與消失的記憶》,幾特別,不妨一讀:


  兩年前,有一段日子心情特別鬱悶,奇怪的腦電波好像在腦迴內纏繞不止,在糾纏不清的情況下,突然間一個小女孩的形象重新出現在我的眼前,她戴著圓形的遮陽帽,呆呆滯滯地站在我的前面,背後是狹窄的小徑和葱綠的攀藤植物。我記得,那是很多很多年前,一個發生在馬場木屋區裡的場景,一個喜歡赤腳的小男孩與女孩“鈍胎”之間矇矓的情愫。

  說是情愫,也許有點牽強了,才幾歲的小人懂甚麼叫“情”?而且,記憶也是不完整的,只有一些片斷,但那段日子我一直在玩味那些極稀有的記憶碎片,我發覺,我之後對待女孩子的態度,也能由此找到根源。那大概是洪荒時代的日子,不過馬場木屋區是已經有了水泥路的,夾道的是一塊又一塊綠油油的菜田,還夾雜着一些池塘和茅廁,有時路邊是平房、木屋的牆壁,或者一些鐵絲網,便會見到爬滿了的牽牛花、青葡萄藤或者叫不出名字的染色植物,那些都是很普通,但相當美妙的物事。我們就讀的小學就在離木屋區不遠處的蓮峰小學,每日小孩子們結伴上課,途經的都是這些怡人的景緻。

  “鈍胎”和我一樣住在木屋區,也在同一間小學就讀。與“鈍胎”相識的日子,應該在幼稚園到小一期間,因為曾生病輟學的關係,我算是超齡學童,比一般同學年長一兩歲。校園裡有幾棵高大的龍眼樹,一到夏天便聞到“臭屁蝲”的味道及見到“小飛象”(龍眼雞)的蹤跡,這些印象,都很清晰,然而,有關“鈍胎”的印象,我只記得她穿著校服、戴著白色圓形遮陽帽,站在我面前的樣子,她的片斷好像獨立存在,與其他片斷若即若離。“鈍胎”梳着“冬菇”頭,眼小小,面方方,那時在香港的電視台正播放一齣受歡迎的西片,裡面有個角色叫做“鈍胎”,同學們便用這個外號來稱呼她,但她真實的名字我是老早就忘記了的。

  現在回想起來,“鈍胎”大概是輕度智障吧!人類天性喜歡欺凌弱小,她在校裡經常受到同學的取笑和欺負,我也是其中一分子。“鈍胎”對我是沒有怨言的,她對我特別好,每每欺負完她之後,只要撩她講話,她便會重新答睬我。她根本就沒有朋友,而我也覺得她太可憐了。不過,我之所以肯和她玩,也許還有一大原因,就是她常常會送些小玩具給我,與她一起有好處的關係。那時,在木屋區附近新建了很多工廠,生產聖鬥士星矢、變型金剛等玩具,那也是我到了三十歲還喜歡的玩意,在與其他小孩子到那些工廠“撿玩具”之前,我的玩具來源大都來自於我的叔叔們和“鈍胎”。(點擊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