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10, 2018

成長的味


成長的味
太皮

  中學時,有段時間經常自己一人上大陸。“上大陸”有個限制式叫法為“出拱北”,就是離開澳門到珠海去。兩地也用不着“一衣帶水”這麼麻煩,陸地相連,只要徒步經過一個鐵皮頂的風雨廊,閒看田野風光,轉瞬已到異地。印象中,最初澳門的邊檢是不查證抑或只隨便看一看證件,只是到我有能力自己上大陸時,澳門已蓋好一所新邊檢樓,後來那樓拆了,取而代之的是現在兩層高的邊檢大樓。

  珠海那邊,在澳門回歸前是破舊的出入境大廳,除了新年,基本上沒人排隊。我有時也會帶些水貨過去,賺十幾塊錢零用。主要到拱北街市旁的書店買書。那時澳門的書我實在買不起,一本四五十元,在麥當勞打工也只十一元時薪而已,而珠海的書幾塊錢有交易。不過書店格調不高,除一些古典文學,幾乎都是通俗書籍,金庸、古龍和三毛等,那些現已幾乎只能賣文具的書店是我最初的文學寶庫。當年張愛玲好紅,上學經過星光書店見到台灣皇冠版的全集,像看金飾店珠寶一樣,不敢買,買不起;拱北街市書店後來有盜版,我整套買去,儘管錯字百出,也看得津津有味。雜誌期刊少不了,新出的《故事會》和《江門文藝》,追了幾年。

  後來看報,得知吉大開了珠海第一間新華書店。那時自己的世界很少,去吉大就像長途旅行,約朋友去,朋友失約。不記得後來是怎麼去到的,已忘記那書店的模樣了,但買書的興奮心情還記得,發現華夏出版社的“中國古典小說名著百部”,價錢實惠,種類繁多,我買了幾本,如獲至寶。

  在那附近有一家餐廳,偶然之下光顧,吃了一份沙煲咖喱牛腩飯,才幾塊錢。中國加入WTO前,美國總統特朗普所指的美國幾萬間廠還未倒閉,內地的物價還低廉,我身上幾十元足以感安心。那是有了支配金錢能力後的一種體驗。後來經常去吉大買書,也經常光顧那餐廳吃牛腩飯,直至中學畢業。其實那牛腩飯也不怎麼好吃,但有一種味道很特別,那是成長的味道。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