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27, 2006
剛在E-Mail看到的一篇好文章
一個教授給一群學生出了這麼一道題目︰一個聾啞人到五金商店買釘子,先將左手兩個手指作持釘狀,放在櫃台上,然後右手作錘打狀。
售貨員遞過一把錘子,聾啞顧客搖了搖頭,指了指作持釘狀的兩個手指,售貨員終於拿對了。
這時候又來了一位盲人顧客.......「同學們,你們能否想像一下,盲人將如何用最簡單的方法買到一把剪刀?」
如果你是當中的一個學生,你會怎樣回答教授呢??不可想太久....十秒內答........哈哈...很容易的唷....."
想完請high light下面
答la~答案在下面.....你想到了ma...
你是否答︰只要伸出兩個指頭模仿剪刀作剪布的動作就行了。錯了!!
其實,盲人只要開口說一聲就行了。
"當一個人進入思維死角,智力就在常態之下。"
Monday, January 23, 2006
記錄,以提醒自己
真是自己少有的文學對話,其實我係想借寂然發泄自己的文學抱怨,估不到寂然哥咁認真。
雖然自己從沒有真正投入到文學的事業中去,也沒有出過書,但已將文學、寫詩、寫小說作為自己的終身志趣,若有日想放棄這一志趣時,看看這些討論,相信有助自己的激憤。
太皮留言:澳門文學連《澳門日報》的框位都走不出走出去走去邊?202.86.162.117 -- 2005-12-28 03:53:40
寂然留言:太皮:我相信事在人為,如果單說文學,澳門的小說和詩歌都有人試過"走出去",只是沒有走得太持久,同時,我又相信出日轉內銷是比較受重視的.很多外地刊物都歡迎投稿,大家都不去嘗試就肯定走不出去了.202.175.107.130 -- 2005-12-28 14:28:38
太皮留言:寂然哥其實我想說的係團結就是力量你與文輝兄及夢子等人在公在私都有一點影響力可否與外地的文學雜誌推出澳門專輯?然而,問題是澳門文學在澳門沒有太多人認同得到不本土起碼認同的東西,在外面能得到人?的尊重嗎?我也覺得澳門的小說創作太不活躍了拿今次書展為例(雖然沒有去)澳門新出圖書就沒有一本小說(去年都好像沒有出過)現在能引起人們興致閱讀的文學,能夠引起人們談論的文學就只有小說了,如果澳門的作家只拿著一堆散文、詩和評論去外面闖,情況實在不樂觀澳門的小說也有問題的,結集出版的澳門長篇小說從來沒有(一些前輩的小說只是在篇幅上說得是長篇,情節和外延只與中篇相當),人們要評論和談論,材料就少了,再說,澳門人的情感並不是所有人能感同身受的,與世界其他地方的共性很少,對於澳門小說(文學)能在外面出頭,我實在也不樂觀。澳門既沒電影等媒體支撐文學創作,又沒有廣大的市場,我仍然看不到澳門文學的未來202.86.167.222 -- 2005-12-29 01:13:43
寂然留言:太皮:見到你一腔熱誠,我真高興。見到你把澳門小說想得那麼重要,我更高興了。我的意見是:真的好作品在什麼地方也會受歡迎,在澳門是不可能受到太大重視的,因為當你稍有成績,就會有人在搞平衡,有另一些人在拉你後腿,說你壞話,令你心灰意冷。所以我總覺得戰場不在澳門,要拼就到大陸拼到台灣拼,過去筆匯在國內在台灣都搞過澳門文學專輯,梁淑琪的小說就在這些專輯中得過很好的迴響,不過這些專輯的組織總讓我有交差了事的感覺,後續工作仍是做得不夠,宣傳也不是很充足,希望日後可以改善。還有,我自己不太認為爭取重視是重要的事,好的作品出來了,所有人都會重視,沒有好作品,越多人重視越出事,所以還是先儲蓄好作品,累積口碑為佳。澳日新出了一本小說叫“聚龍里舊事”,作者周毅如,我未有讀過,不過也可見出版社是重視小說的。我因為疏懶,遲遲交不出作品,出不成書,明年當會努力。澳門文學有沒有未來真是那麼重要嗎?我想,只要有一個讀者在看,我也會寫得開心,這個世界只有極少數的作者是名家,只有很少人能靠寫作成功,可是要寫的人還是在努力,有一些人還是要用寫作去表達自己。我才不管文學的前途呢,我自求我道!
太皮留言:寂然哥:我忘了前天才在文化廣場翻過《聚龍里》呢本小說,我見我越來越沒記性了。說到文學的受到重視與否,你一時說人?潑你冷水,一時說我自求我道,好像有點矛盾呢?在我認為,有人批評好過沒人批評,有人潑冷水好過沒人潑冷水,有人?度搞事總好過一潭死水。潑冷水的人總有其潑冷水的理由和市場。只是為甚麼只有人潑冷水,而好像沒人向潑冷水者潑冷水,怕?咩??我也是認為在澳門搞文學是自己的事業,我將來要出書,也不指望會有出版社支持或基金會支助,出自己的金錢印本,也是自己的心血。好像你在一本雜誌上說過,在澳門搞文學,堅持就是勝利。但是,我想說,當一個人的創作進入一定程度,例如你,是否應該要背負一點使命呢?是否應該將自己的創作生涯與澳門文學的未來掛勾呢?我沒有質疑你的意思,只想說,你和澳門所有有才華的創作人應該背負一點使命。沒有繪(望了點寫)炙人口的文學作品的城市,很難說是一個大都市。是你說要有取悅讀者的野心的,你有好的民意和基礎,應該可以成功的。自娛自樂的話留給我吧。202.86.148.101 -- 2005-12-30 02:31:16
太皮留言:??打開你的BLOG才知你將討論POST上去我補一句,我在最近一首詩中提到要做「稱職的詩人」,我認為做個稱職的詩人是很難的,尤其在澳門,因為詩人甚麼都感說,甚麼都敢反映和創造。我說,由於澳門的通俗文化不發達,外地人(或者大陸人和台灣人)接觸澳門的物事就少之又少,不像打開一本香港小說聽到的都是中環和尖沙嘴等熟悉的名字,澳門的文學作品就給人一種疏離感。至於大陸人或台灣人打開馬爾克斯的作品的感受,又是另一回事了。我在內地讀大學,有港澳台文學的選修課程,澳門文學將土生文學隆重地闢為一章,我估這是《大辮子的誘惑》之緣故,所以澳門的文學發展應該與澳門本土的流行通俗文,如電影和流行樂壇分不開的,澳門文學自己出去打天下,情況真係唔樂觀。我不知道有沒有其他詩人為澳門的流行歌手填詞,或者填了怕畀人笑不敢用真名,但我想澳門文人是時候考慮這些問題了,支持流行文化,等於支持文學202.86.148.101 -- 2005-12-30 02:58:40
寂然留言:皮哥仔:我沒有說被人撥冷水啊!我的意思是,我們的文學活動可以做得更好,特別是在宣傳上,即使是文學獎,本來可以是一件文學大事,但出來的效果只像一般的徵文比賽,可能看慣了很多大型活動,看到一些活動沒有做到最大的規模,不免覺得可惜。
至於是否有人潑冷水,也不是大問題,這些年來我聽到的不盡是好聽的話,但這沒有關係,寫作就是這樣,我還是寫得很愉快。我第一次出書在香港,是一本武俠小說評論,當時我沒有任何資歷,連澳日的作者都不是,不過香港的出版社給了我很好的待遇。幾年前我為香港的教科書公司寫澳門版的語文教科書,得到的更是持續多年的好處。所以我一向認為出書不要自己出錢,有人肯為我出,我很願意,沒有人為我出我也不會自己拿錢來出,這是我自己的態度,也是我一直信奉的原則,就是你有好作品就會有人發掘你(這是不是有點自負?)你寫的東西夠好(甚至不一定是最好),人家就肯給你機會。
當然我也很敬重自資出書的朋友,我甚至參與和支持過這些活動。許多年之前我和葦鳴老師及一班朋友合資出版“蜉蝣體”雜誌,當時我們每期都集資,但另一方面,我也在報紙寫稿,每日都有稿費,這是真正的矛盾,一方面有人給我錢讓我寫,一方面我要自己出錢兼要努力寫,我真不知道這花錢的玩意有什麼得著。(其實最大的得著是認識了我太太)後來雜誌散了,網絡興起,我多次寫文章鼓吹網上寫作,也認識了賀仔他們一班人,我覺得網上寫作也不錯,是不是一定要出書呢?出了書之後又怎樣?我自己相信一個地方的氛圍對當地的寫作人會有影響,文學不發達是一個問題,但澳門的文化也不見得發達,其他很多領域也不見得發達,這是城市整體的問題,這個城市培養的文人就是這個水準,好或不好我們都要承認這就是澳門文學,不可以因為水準不高就將之否定。當然我們仍有很多努力的空間,難得的是文學這片天空仍是相對和平,互相扶持,我的意思是不要為了澳門文學不夠受重視而痛心疾首,其實這個圈子有很多好人,也有很多肯給機會予新人的朋友,我們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盡了力就好了,過程本身已是享受。
關於使命感的問題,我不知道我算不算有,不過我可以做的,只是寫好自己的作品,在有限的時間下推動一下文學活動,我沒有能力做翻天覆地的事,我在很多年之前寫過一篇“澳門小說的未來”,我記得當時是為了澳門大學一個文學研討會而寫的,當時是很有使命感,認為自己的意見很有道理,也許就是處於你現在的階段,不過結果是惹來一位朋友的批評,因為研討會的小說部份幾乎成了我的個人表演,他說這次不是寂然談小說,就是談寂然小說。聽到這樣的話我並沒有高興,這代表了什麼?那就是參與的人太少,那是因為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真是一點都不值得高興。之後我的使命感都用於個人的提升,我不想搞太多文學活動,我希望有更多人出來寫。我當然也希望寫出好作品,寫出人人稱讚的小說,我一直都在努力,但不會是為了令澳門文學更受重視或者其他偉大的使命,我只希望把這件事做好。過去幾年我實在太忙,以繁忙程度而言,我本來就不應該,也沒有時間從事寫作,當其他同事休息的時候,我還在寫稿,看書,搜集資料,如此“不務正業”,就是我為文學這件事的最大付出了。至於這夠不夠投入,算不算有使命感,坦白說,我也管不了那麼多,寫作是一種興趣,像踢足球也像游泳,我想很少運動參與者會因為自己入不了國家隊而不快樂吧!享受當中的樂趣就好了,技藝和影響力都是累積而來的,急不來,也不必急。
我當然認同大家都要做個稱職的詩人或小說作者,我不認為這有什麼困難。你知道有一位音樂人叫李峻一嗎?他是澳門人,也是“無賴”“爛泥”的作者,他用自己的才華打入了香港的流行文化市場了,而且很成功,政府也頒了獎章表揚他,其實這些事已經有人在做,如果你有興趣也有本事,也不妨試試,台灣詩人夏宇不是既寫好詩也寫好歌詞嗎!你真的應該坐言起行,努力寫出好作品。
澳門文學能不能走出去,不是我和你在這裡說樂觀或不樂觀就可以決定的,我一直鼓勵大家有好作品就發表,覺得澳門沒有空間就投給外地,主要是希望更多人作更多的嘗試,不過,許多年輕人都是放棄告終,這場仗根本從未開打,只是我們太早認輸了。那是人的問題,不是有沒有可能的問題。我覺得,先要讓更多人去嘗試,那才有機會成功,如果早就宣告了此路不通,則永遠只有失敗。
小脂提到...
有人說,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機會是與其國家的經濟成就成正比的。所以,這幾十年諾?的經濟學?大都落在美國手裡。中國人有句話叫"富在深山有人識"。
說以上兩個與文學不相干的例子,是想說明一件事︰文學事件也是個"權力"事件,文學活動的背後也有"權力"在運作。我的"權力"不是指政治權力,而是解構主義意義上的"權力",也就是說,文學活動,包括文學評價,也是一種受其他外力所影響的東西。這當中,就包括一個地區的政治與經濟實力。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一個中國作家,尤其是五四那一代的,都跑去上海或北京寫作?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大部分的藝術家都跑去巴黎、倫敦或紐約?你會說這是因為文化氛圍。但老實說,文化氛圍是用金錢堆砌的。
香港文學與文化從來不受重視,但自從香港在經濟上崛起後,研究香港文學與文化的人整批整批地湧出來。香港流行文化興盛,難道只是其文化值得留意嗎?不!那是一?生意!澳門歷史研究從來不受重視,但自從澳門回歸及澳門基金會大量資助後,研究澳門歷史的人又大量地增加。
中國經濟的研究從來只是縮在西方國家東方學研究的一角落,但自從中國崛起後,中國經濟研究已經成為顯學。說這麼多,只想跟太皮說一句︰澳門文學能不能走出去,固然有澳門作者努力的需要,但更多是澳門整體政經環境的地位問題。因為文學不是我們想像得那般簡單只是好與不好的問題,文學評論絕對是個權力遊戲。當某天澳門經濟能在世界呼風喚雨的時候,我夠膽跟你打賭,肯定會有人找寂然與太皮的文字去做博士論文,只要兩位肯多寫與多出版!
當澳門還只是個東方拉斯維加斯的時候,即便澳門作者多麼有心想走出去,人家一見到澳門兩隻字,可能已經將其作品扔進垃圾筒。
我贊成寂然的意見,就是多寫,埋頭苦幹地寫,至於人家將澳門文學當成什麼,那是他們的事,甚至,那是市場規則的事。我只怕當市場有一天對澳門感興趣的時候,你卻只能拿出可憐丁點的作品供人評論,那才真叫可惜。真正對澳門文學有使命感,就是落手落腳地多寫。以數量顯質量。每一個在澳門寫作文學的人,就是對澳門文學有使命感的人。
December 31, 2005 5:21 PM
寂然提到...
太皮在年末跟我談文學,絕對是2005年的一個最好的結局,讓我在未來一年也有了文學的雄心了.
December 31, 2005 10:20 PM
小脂提到...
太皮,這就是我說的文學評論是一種權力遊戲!
請看這篇報道︰諾獎名著出版商當垃圾 化名新人寄書商求刊印
【明報專訊】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將0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奈保爾(V.S. Naipaul)與名作家米德爾頓(Stanley Middleton)兩部於70年代榮獲布克獎的作品,以化名寄給英國各大書商,豈料各出版商均有眼不識泰山,斷定作品毫無市場價值,將它們打回頭。報道指這情?令人關注出版商不懂分辨文學價值,只?重名人效應、發掘年輕人市場,而犧牲嚴肅作品。
生於千里達的奈保爾自1950年定居英國,1971年憑《在自由的國度》(In a Free State),深刻描寫殖民統治下的流亡生活,贏得英國布克獎,01年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諾獎評審團指其著作「將極具洞察力的敘述與不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為一體,是驅策人們從扭曲的歷史中探尋真實的動力」。
《星期日泰晤士報》僅將作者姓名及主要角色的名字更改,然後將《在自由的國度》開首一章的打字原稿寄給20個出版商,當中包括著名的Bloomsbury、時代華納,以至發掘《哈里波特》作者羅琳的Christopher Little。但沒一間出版社認出大作出處,紛以禮貌措辭將作品打回頭。
稱無市場價值 文人嘆犧牲嚴肅作品
各大出版社的回應,大致跟倫敦主要文學出版社PFD的回覆雷同﹕「考慮到閣下的素材,我們很抱歉,對你的著作沒強烈感受,亦沒足夠信心。」出版社Blake Friedmann也表示﹕「為新晉作家出版,作品的內容及寫作風格需引起我們強烈的興趣。但很抱歉,我對你的作品沒強烈感受。」
該報又將名作家米德爾頓1974年榮獲布克獎的得意之作《假日》(Holiday)寄給同樣的出版商。雖然米氏在文學界享負盛名,出版過42本書,但同樣沒出版商問津。Bloomsbury表示對作品「感興趣」,卻不適合出版。時代華納則表示,著作雖「意念不錯」,卻不是集團理想的出版類別。另有13間出版社亦作類似回覆,只有Barbara Levy表示有興趣繼續閱讀其他章節。
僅追捧新星名人
為何兩本巨著都不受重視﹖小說作家及書評人泰勒稱,米氏的作品可能會被視為過時,但奈保爾的作品應不受時間限制,沒理由不受重視。分析家認為,出版界近年只會追捧著名作家及「有市場價值的年輕新星」,犧牲嚴謹的作家。資深業界人士克利稱,面對市場激烈競爭、連鎖超市大力壓價,出版商已不敢為新作家冒險,「出版商寧為煽情的新作家或名人出版」。巨胸名模佐敦早前亦跟Random House簽約出兩本小說。泰勒稱,現時的作家需擁有市場價值,「29歲、金髮、美貌、薄有名氣,就夠資格出新作。」
星期日泰晤士報
January 02, 2006 10:38 AM
寂然提到...
文學根本沒有準則,所以也不要用任何標準去考量,大師無用固然可悲,不過我們更應該看重一些出版的傳奇,像史提芬.京,村上春樹,赤村次郎等極受歡迎的小說家都以投稿這條最簡單的路成名,問題是作者有沒有寫下去和交出去的勇氣和決心.
January 02, 2006 9:07 PM
踱迢 提到...好作品是不是就有一定有人喜歡,我想要用夠長的日子來證明,不過,我很同意想寫的人要多寫,我不是寫詩或小說的,但唸書時就是夠厚面皮,不停投稿,不登的話,寫另一篇再投.不敢說現在寫得很好,但這樣練筆,也真的令寫作能力有所提高.
January 03, 2006 1:47 AM
寂然提到...
我的做法跟踱迢差不多,寫作成本不高,效益很大,多寫無妨啊!
January 04, 2006 9:10 PM
太皮:
寂然哥:我也並不認為出書有甚麼了不起,但你得承認,只有出了書人們才覺得你是「正統」,如果網上寫作真的那麼好,就沒有一個又一個網上作者不停找機會為自己的網上作品出書了。說白了,網上寫作只是一種不受傳統媒體的重視的作者的成功途徑。因為我認為自己所寫的東西是不合資格的,所以也羞於要人幫我出錢出版(會找出版社或基金贊助),出版幾百本只是留為紀念和完成心願,那就談不上發掘不發掘的問題了。我也認為也感謝澳門文學創作的友善環境,很多前輩都願意給後進機會,給機會他們認為其他作者,給機會他們的作品發表。我也不會因為澳門文學不受重視而痛心疾首,說真的,我的大學同學談起港澳台文學時哪怕未問過我一次有關澳門文學的事,而我的教授走過來說:「大辮子的誘惑是澳門文學的代表作!」我懷疑他根本就沒看過原著。我無意批評和否定澳門文學,說甚麼都好,我也叨陪末席地在這個園地耕耘,也就是這個原因,我更不想看到,澳門的農夫種出來的東西只是給自己人吃,一到外地便被人們的東西給比下去了。澳門的農夫要透過肥料、改良品種和種植方法來將自己的產品發揚光大。對於澳門文學,說一句實話,經過二十年也未必可以出頭,因為相比起其他,底子始終太過薄弱。關於使命感,我認為我是沒資格享受的,但我希望你們幾位可以做得更多的人,要有使命感,這只是文學愛好者對前輩的期望。你們可以做得更多。還是那句吧,堅持就是勝利。
關於文學的一些想法 @寂然
之一
澳門文學的未來到底代表甚麼?有人?的會把澳門人寫的作品當一回事嗎?喊口號是沒有用的,請專家來?討也證明不了甚麼。或者應該這麼說,澳門人需要澳門文學嗎?澳門究竟有多少文學人口?澳門提供了甚麼力量讓寫作人寫下去?
之二
好的作品算不上第一流,壞的作品你不忍心指出屬於第幾流。總之,寫作需要勇氣,還得臉皮厚。這是澳門文學的總評價嗎?問題在於,勇氣往往讓人氣短,厚厚的臉皮非朝夕可得。而這或許就是為何有“澳門文學總是跟不上潮流”之譏吧!幸好,?正的好作品可以超越時代,時間是最好的證明,在澳門寫作的第一要義是:堅持就是勝利。
之三
在澳門,寫作只是一項興趣,不是一種職業;文學只是一種小?活動,不是一盤生意;多寫幾篇不會令作者收入大增,少出幾本不會有人抗議,總之就是可有可無,這是文學最現實的一面。不過再能“寫實”的作者,都不一定願意理會這個事實,否則很難堅持下去。
之四
繼續寫下去,你就會發現,好作品自有生命,不是你寫它,而是它主宰你。至於壞作品呢?則承受了這個城市的一切敗筆,客觀的環境侵入作者的精神世界,所以我從來不否定澳門文學的意義,她是?實反映了澳門人的精神面貌和藝術水準,她沒有騙人,人的素質跟作品的質素有直接關係,讀文學如讀城市,萬試萬靈。
之五
語文老師有兩種,一種是熱愛閱讀,鼓勵學生寫作,甚至會在課堂上介紹本地文學的概況;一種是功利至上,勸導同學要腳踏實地,不要做窮苦文人,讀書也要選暢銷作品。對於下一代而言,文學的意義是由語文老師操控,年輕人愛不愛閱讀,肯不肯寫作,對文學有沒有感覺,跟老師的文學修養大有關係,只要遇上一位好老師,一個人即可以創出一個文學王國。 沒有明燈引路,一個城市的文學人口只會不斷減少。換個角度看,澳門文學的未來重擔不在作家肩上,他們已經夠勤力,也很團結。親愛的語文老師,甚麼時候你們才肯重視澳門的文學作品?
P 提到...語文老師何止有兩種,第三種是那些應付式的交差,一種打工的心態,上堂測驗改卷已?煩了,哪來時間去鼓勵寫作,他們日常已沒多閱讀,連澳門出版的書籍也不看甚至作者也不識,又何來重視澳門的文學作品?
January 06, 2006 10:50 PM
寂然提到...
在中文寫作的範疇而言,一個自己有心讀完四大名著的學生,文筆一定比考試高分的學生好,問題是,今時今日有多少老師會讀四大名著呢?一代不如一代,也是因此而來.
你看得起澳門文學嗎? @寂然
告訴我,上這個討論區的人有幾個真的看得起澳門文學?你?身為澳門人,有留意過澳門文學嗎?你講得出五至十個澳門作家的名字嗎?有多少人曾經想過見那些作家的面?有認真看過一本澳門人寫的書嗎?告訴我 www.qoos.com第四空間文學-文學研討空間,「滅情浪子貓王版」2003年11月19日所設的的討論題目)
問題是,澳門文學做得夠好嗎?以前我也經歷過看不起澳門文學的階段,唸書時看很多台灣和日本小說, 澳門人寫的東西的確不及我看過的外地作品。
我開始高密度投稿,積極寫作之後。親歷澳門文學被抬得很高的階段,那時出了很多文學書,後來我知道,那叫做回歸效應, 不像是文化的真像。現在我會想,澳門文學的問題是寫的人少了,寫得好的人也少了,沒有了競爭及互相推動。我所指的競爭是看見別人寫了一篇好文章,自己會想方設法寫出一篇更好的,我所說的互相推動,則是建立交流的渠道,文友之間時常見面,交換最新的文章,互相評比,這樣的活動才真的有助文學的發展。
有些人很重視作家這名號, 我自己沒有太大情意結.認識越多作家,你就越能看見文字的虛假.作家只是虛名,能不能交出好作品才最重要。一個地方有多少位作家並不能反映其文學發展情況,澳門要是有人能寫出真正受到重視和認同的好作品,那就真是不愁沒有人看不起了。其實,有沒有人看得起澳門文學不是最大問題,這個世界上會有人看不起中國文學,也有人會看不起英國文學,澳門文學最大的問題是: 老老實實坐下來寫作的人太少, 有才能寫好作品的人又太忙。
所以, 「滅情浪子貓王版」及他的一眾文友,應該趁年輕,趁沒有太多顧慮時,多寫好作品,少為與文學無關的問題浪費筆墨,方是發展澳門文學的正途啊!
(圖片均為凡高作品)
Sunday, January 22, 2006
江西行採訪手記
一月十六日
由澳門乘包機至江西南昌,短短一個多小時的航程。機上,由於時間少,航空小姐都在忙著派發飛機餐,這期間,特首曾於商務艙走出來,向一眾參加此次活動的團員打招呼。今次隨行政長官何厚鏵到江西的訪問團近兩百人,其中包括中葡文傳媒記者共十三個,《澳門早報》雖新近成立,也派出小記排末席採訪了這次活動。
飛機不一會就到了昌北機場,特首等一落機就被當地官員接上車了。雖說當地溫度只有五六度,但卻不覺寒冷,與澳門的十七八度差不多。記者被按排在四號巴士,夾在商人和政府人員所乘巴士之間。車上,當地的接待辦及新聞辦的人向我們派發名片和介紹今次的行程。來江西採訪我已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代表另一家報紙參加一個到9+2各省區採訪的港澳記者團,無獨有偶,今次接待我們的也是相同的官員,入住的也是濱江賓館。
一到賓館,稍事休息,開始採訪。何厚鏵及一眾政府代表與江西省省委書記孟建柱及省長黃智權會晤後,便馬不停蹄前往南昌八一起義記念館參觀,及後又參觀了滕王閣。滕王閣與岳陽樓及黃鶴樓並稱江南三大名樓,地處要津,在上面可以飽覽南昌市貌。記者們自然沒有騷人墨客的情懷,而且登上滕王閣更是一件苦差。因為特首及一眾政府代表是乘升降機上到頂層的,而我們則需要以跑步的速度,登上六樓頂層,卻接近有一般大廈十二層樓的高度。賣花賺花香,記者們可算敬業,個個都掙先上到頂樓,目的為捕捉特首的鏡頭。
當地前一天還下著雨,特首來到卻止了雨,但還是陰天多霧。特首在當地官員的陪同下走到外面的圍欄前看南昌景色,其實也看不到甚麼,因為霧很大。小記有幸給前僱主看得起,曾按排兩次隨同特首出外訪問考察,一次是前年到杭州及南京,另一次是去年到廣西,不知是幸還是不幸,還是應驗貴人出門招風雨的說法,前兩次特首出差都下起小雨來。今次卻是反轉過來,特首一來就沒有雨了。
近年澳門知名度大增,特首的名氣也很響,在騰王閣下,特首被不少接待人員要求合照。特首也邀傳媒拍了一張合照。遊覽完畢後,接著是江西省與澳門政府座談會及江西省與澳門企業家座談會。出差總不缺會議,對記者來說是很沉悶的。由於周報不用如日報般每天趕稿,我倒樂得從容不逼,最少不用一邊工作,一邊構思草稿。
一月十七日
在南昌短短一天,第二天一大早就乘車前往紅色革命根據地井崗山。在山區附近,車子左拐右轉,令乘客昏頭轉向。我們舒舒服服坐在車上都有這種感覺,真令我難以想像當年紅軍是如何進入山裡的,在這座山上戰鬥,一定很過癮吧,既有古老的作戰方法,又有新穎的裝置設備,炮聲隆隆,震撼整個井崗山。
導遊人員向我們吟頌了毛澤東的詩句:「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巍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導敵軍宵遁。」現在炮聲自是沒有了,從車窗望出,到處都是碧綠的修竹,太陽隱約可見,令人心情舒暢。
到了井崗山的旅遊區,但見路燈上掛了很多寫住「中國心 澳門情」的旗幟,設計精美。在下榻的井崗山迎賓館打開電視一看,閃現出來的竟然是澳亞衛視,原來連井崗山都收到澳門的衛星電視。(後來聽當地人說,澳亞衛視是兩日前突然冒出來的)吃過午飯,又是緊逼的參觀活動,包括到井崗山烈士陵園(有紀念堂、碑林、雕塑園及紀念碑等景點)、黃洋界、龍潭、大井毛澤東舊居參觀,沿途又是樓梯又是山路,真如行家所說這是一個健身減肥團,團員個個脫下大衣、記者個個身水身汗!井崗山大搞紅色旅遊(革命老區)和綠色旅遊(森林資源豐富),宣稱空氣中的負離子是香港鬧區的五百倍,是天然氧吧,若果搞搞瘦身旅遊,一定會賺個盤滿砵滿。
由於行程全日以參觀為主,團員都十分放鬆。在烈士陵園紀念碑前,特首被一班FANS圍堵,他們是一班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的年輕教師,見到特首自然唔會放過,非來張合照不可。據當地官員說,井崗山的旅遊旺季約在每年二月至十月,正當旅遊淡季,所以甚少旅行團出現。在龍潭附近,井崗山陪同官員安排了住在當地的一位紅軍後代為鏵哥唱客家山歌,情境獨特,不過鏵哥就聽唔懂歌辭。
一月十八日
是代表團在江西的最後一日行程,一早起床就是緊密的活動,到處都很大霧,而且下起毛毛雨,真是保留了何厚鏵一貫出差的特色。在井崗山博物館裡,代表團看到了久聞大名的朱德扁擔。由於大霧,正所謂伸手不見五指,便取消了參觀五指峰的行程。在茨坪毛澤東舊居,代表團了解了毛澤東的起居生活。
行程完畢,吃過午飯,代表團便完成江西之旅,十二輛巴士浩浩蕩蕩往昌北機場進發,路程可要四小時呢。這期間雨勢大了起來,車輛不敢快行,代表團都說幸虧前一天沒有下雨,否則就甚麼地方都不用去了。
Saturday, January 21, 2006
Sunday, January 15, 2006
未來
Friday, January 13, 2006
認同
真的,有時要得到認同是十分困難的一件事:
你老師認同你是一個好學生嗎?
你上司認同你是一個有用的人嗎?
你父母認同你是一個好兒子/女兒嗎?
你女朋友/男朋友認同你是一個好伴侶嗎?
你的寵物認同你是一個好主人嗎?
你的朋友認同你是一個好伙伴嗎?
你施捨了一千元後,接受你善款的人會認同你是出於善意,而非欺盜名聲嗎?
你在一家小店購物後,那位老闆認同你的幫襯對他有用嗎?
就連這個Blogger都不認同我Pierre,自從我看到小脂和寂然等人開辦了幾個大Blog後,我也懷著戰戰競競的心情嘗試也開個小站。誰不知,開極都開唔到。起初,我以為剛好碰上網站修復中這種不幸的事情,要得一段時間才可開台。好,我等,等了又等試了又試,完成所有步驟後,就是顯示不出網頁。公司的英文顯示電腦開不到,換一台中文的,結果一樣,氣得我隨便揀一個網址、隨便起一段文字、隨便起一個名,點知一試即靈,開台快過打針。究其原因,原來之前我起的網址中都有“Pierre”幾個字,這幾個屬於自己的外文名竟然是罪魁禍首,真是始料不及。看來我Pierre要得到認同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呢。
還好,最終選定的網址裡有屬於我的姓氏的拼音字母w,而且999是我電話號碼的最未三字,33歸9,我和3有緣。好吧,既然不認同Pierre,認同我的3也好吧。
其實,要人認同真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我自求我道,沒有人理解和認同我,就是最好的理解和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