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22, 2006

江西行採訪手記

一月十六日

由澳門乘包機至江西南昌,短短一個多小時的航程。機上,由於時間少,航空小姐都在忙著派發飛機餐,這期間,特首曾於商務艙走出來,向一眾參加此次活動的團員打招呼。今次隨行政長官何厚鏵到江西的訪問團近兩百人,其中包括中葡文傳媒記者共十三個,《澳門早報》雖新近成立,也派出小記排末席採訪了這次活動。

飛機不一會就到了昌北機場,特首等一落機就被當地官員接上車了。雖說當地溫度只有五六度,但卻不覺寒冷,與澳門的十七八度差不多。記者被按排在四號巴士,夾在商人和政府人員所乘巴士之間。車上,當地的接待辦及新聞辦的人向我們派發名片和介紹今次的行程。來江西採訪我已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代表另一家報紙參加一個到9+2各省區採訪的港澳記者團,無獨有偶,今次接待我們的也是相同的官員,入住的也是濱江賓館。

一到賓館,稍事休息,開始採訪。何厚鏵及一眾政府代表與江西省省委書記孟建柱及省長黃智權會晤後,便馬不停蹄前往南昌八一起義記念館參觀,及後又參觀了滕王閣。滕王閣與岳陽樓及黃鶴樓並稱江南三大名樓,地處要津,在上面可以飽覽南昌市貌。記者們自然沒有騷人墨客的情懷,而且登上滕王閣更是一件苦差。因為特首及一眾政府代表是乘升降機上到頂層的,而我們則需要以跑步的速度,登上六樓頂層,卻接近有一般大廈十二層樓的高度。賣花賺花香,記者們可算敬業,個個都掙先上到頂樓,目的為捕捉特首的鏡頭。

當地前一天還下著雨,特首來到卻止了雨,但還是陰天多霧。特首在當地官員的陪同下走到外面的圍欄前看南昌景色,其實也看不到甚麼,因為霧很大。小記有幸給前僱主看得起,曾按排兩次隨同特首出外訪問考察,一次是前年到杭州及南京,另一次是去年到廣西,不知是幸還是不幸,還是應驗貴人出門招風雨的說法,前兩次特首出差都下起小雨來。今次卻是反轉過來,特首一來就沒有雨了。



近年澳門知名度大增,特首的名氣也很響,在騰王閣下,特首被不少接待人員要求合照。特首也邀傳媒拍了一張合照。遊覽完畢後,接著是江西省與澳門政府座談會及江西省與澳門企業家座談會。出差總不缺會議,對記者來說是很沉悶的。由於周報不用如日報般每天趕稿,我倒樂得從容不逼,最少不用一邊工作,一邊構思草稿。


一月十七日

在南昌短短一天,第二天一大早就乘車前往紅色革命根據地井崗山。在山區附近,車子左拐右轉,令乘客昏頭轉向。我們舒舒服服坐在車上都有這種感覺,真令我難以想像當年紅軍是如何進入山裡的,在這座山上戰鬥,一定很過癮吧,既有古老的作戰方法,又有新穎的裝置設備,炮聲隆隆,震撼整個井崗山。



導遊人員向我們吟頌了毛澤東的詩句:「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巍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導敵軍宵遁。」現在炮聲自是沒有了,從車窗望出,到處都是碧綠的修竹,太陽隱約可見,令人心情舒暢。

到了井崗山的旅遊區,但見路燈上掛了很多寫住「中國心 澳門情」的旗幟,設計精美。在下榻的井崗山迎賓館打開電視一看,閃現出來的竟然是澳亞衛視,原來連井崗山都收到澳門的衛星電視。(後來聽當地人說,澳亞衛視是兩日前突然冒出來的)吃過午飯,又是緊逼的參觀活動,包括到井崗山烈士陵園(有紀念堂、碑林、雕塑園及紀念碑等景點)、黃洋界、龍潭、大井毛澤東舊居參觀,沿途又是樓梯又是山路,真如行家所說這是一個健身減肥團,團員個個脫下大衣、記者個個身水身汗!井崗山大搞紅色旅遊(革命老區)和綠色旅遊(森林資源豐富),宣稱空氣中的負離子是香港鬧區的五百倍,是天然氧吧,若果搞搞瘦身旅遊,一定會賺個盤滿砵滿。

由於行程全日以參觀為主,團員都十分放鬆。在烈士陵園紀念碑前,特首被一班FANS圍堵,他們是一班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的年輕教師,見到特首自然唔會放過,非來張合照不可。據當地官員說,井崗山的旅遊旺季約在每年二月至十月,正當旅遊淡季,所以甚少旅行團出現。在龍潭附近,井崗山陪同官員安排了住在當地的一位紅軍後代為鏵哥唱客家山歌,情境獨特,不過鏵哥就聽唔懂歌辭。


一月十八日

是代表團在江西的最後一日行程,一早起床就是緊密的活動,到處都很大霧,而且下起毛毛雨,真是保留了何厚鏵一貫出差的特色。在井崗山博物館裡,代表團看到了久聞大名的朱德扁擔。由於大霧,正所謂伸手不見五指,便取消了參觀五指峰的行程。在茨坪毛澤東舊居,代表團了解了毛澤東的起居生活。

行程完畢,吃過午飯,代表團便完成江西之旅,十二輛巴士浩浩蕩蕩往昌北機場進發,路程可要四小時呢。這期間雨勢大了起來,車輛不敢快行,代表團都說幸虧前一天沒有下雨,否則就甚麼地方都不用去了。

(本文將刊登於《澳門早報》)

2 comments:

寂然 said...

這類文章不錯啊,也只有你這現役記者可以寫,期待多讀到你這類作品

太皮 said...

多謝稱讚。文章過得去吧,新報紙好就好在沒有大多成見和包袱,又沒有大多人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