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30, 2009

剪報

(前幾日影的相,還有一些,沒時間上傳)

  找資料,看到修哥今年一月寫的一篇特稿,講文學的,貼出來讓大家看看:

正報 | 2009-01-30

P01| 特稿

文化產業也須牛轉乾坤

  文化產業作為新興產業,早已為世界各地關注及大力發展。記得前年澳門文化委員會為此召開一次會議,會議認為根據本澳的實際情況,要先界定文化產業的定義及內涵等,同時先扶持文化事業,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質,然後才進入發展文化產業的實質階段(大意)。另一方面,當局決定將塔石廣場交給文化局管理,作為推廣發展文化產業的試點,使塔石廣場成為「文化廣場」。

  然而,一年多過去了,除了舉辦過幾次文藝活動和最近的花市及藝墟以外,塔石廣場還是個廣場,廣場上的建築物空置了一年多,一點也不「文化」。

  也許當局還要等什麼文化產業發展戰略之類的研究出台,才著手進行發展文化產業。但筆者認為,在等的期間其實可以發展文化事業,提升市民的文化素養,否則,不論研究的結果如何,如果市民不會欣賞,文化產業也就難以得到發展。

  此外,對文化產業的定義作出界定和理論研究也是必要的,而且要盡快。記得前一段當局計劃把「飲食文化」作為文化產業來扶持、發展,就有一些學者表示不同意見。因為中國人使用筷子、西洋人使用刀叉、緬甸人用手抓飯,這些都是飲食文化,不可能會成為文化產業。還有,每個國家和地區的立法機構都有自己的議會文化,就算是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公司文化,怎能發展為文化產業呢?所以應該分清哪些是產業文化,哪些可以建立為文化產業。

  建立和發展文化產業,澳門文化委員會提出的方向,筆者認為是正確的,但應該在政策扶持、資源投放和鼓勵措施等方面加快步伐,加快行動。

  說到政策扶持、資源投放和鼓勵措施,筆者認為這幾年體育部門的做法值得文化部門借鏡。為了發展精英體育,培養精英運動員,體育部門花了不少金錢,如不久前就發放了七百多萬元給得獎的運動員和教練作為鼓勵。反觀文化部門,就沒有設立文學獎、戲劇獎之類,就算有,獎金也是很少。學者要出版研究了幾年的成果的書籍,申請出版贊助資金也不容易。

  農曆牛年已經到來,這段時間用得最多的一個詞是「牛轉乾坤」。「牛轉」也就是「扭轉」的諧音,扭轉就是要改變、要改革。希望文化當局在新的一年裡,要扭轉思想,大膽改革,為建立和發展文化產業加一把勁,為澳門產業多元化走出一條新路出力。

                本報記者 郭濟修

  另外,這是今日澳門日報有關文學的新聞:

  饒芃子:澳門文學須關注世界

  李觀鼎籲扶助文學創作

  就是有他們的關注和發聲,我們這些對文學還有一點兒幻想的人,才不致於感到寂寥。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