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29, 2023

(金漆皮毛)消失的孩子

Photo by Fermin Rodriguez Penelas on Unsplash

 (金漆皮毛)消失的孩子

太皮


    十月以來的巴以衝突,至今已造成大量平民百姓死亡,當中有近三千多名無辜兒童。那些兒童都是父母的心頭肉,處在天真爛漫的年紀,昨天還做着好夢,今天就喪生槍炮之下。我們所謂的人生無常,在那些長久活在戰爭陰影下的兒童,卻是成長的常態。除了站在安全區域假惺惺地說聲希望世界和平之外,我們實在也做不了更多。

    近期還看到一些令人傷心的新聞,都跟小孩有關。

    十月四日,一個小女孩在上海浦東的沙灘上失蹤了。那天,小妹妹興高采烈地跟着父親到海邊玩,玩了一陣,父親說要去取電話,竟獨留她在沙灘上。那父親回來,已不見女兒蹤影。

    尋人消息傳出後,網民協力搜尋蛛絲馬跡,從那些曾到沙灘的人憶述,以及照片印證,小妹妹當時乖乖地站在原地,不隨意走動,也不吵不鬧,由白天等到黃昏。警方接報後迅速展開調查,在監控鏡頭中發現,那女孩最後摔倒在海浪中,沒再出現過。

    事件牽動萬千網民的心,甚至有人希望她只是被人販子擄走,起碼仍有生存希望。然而,兩周後,小妹妹的遺體被發現在寧波的一處灘塗上。雖然已有心理準備,但人們看到這個結果仍然感到心碎。我看到一則留言,一個備胎中的女人說她和丈夫都希望那小女孩能投胎做他們女兒,他們會善待她,會讓她健康快樂地成長。

    如果譴責那位父親還有人會反對,那麼另一起發生在四川涼山的兒童溺斃事件,卻必然令人恨得咬牙切齒。

    據說一個父母離異、身世淒慘的小男孩,那天跟着一班人去泳池游泳,不知怎麼一個人到了深水區,游泳圈不慎滑開了,矮小的他開始在水中掙扎。整整十分鐘,旁邊有一個成年男人一直看着他生命消逝,竟絲毫沒有出手相救之意。直至小男孩沉入水底,完全沒有動靜,那男人才用腳去撩,像撩一塊破布一樣。小男孩最終被抱上岸,已然沒有生命跡象。此事震碎了網民三觀。

    為人父母,聽到那些兒童不幸的消息,一定感到心傷。在不同事故中,父母和監護人當然責無旁貸,但那些場地安全負責人,又或在場的其他成人呢?即使他們漠視的行為在法理上站得住腳,但在情理上呢?

    還有一宗兒童受傷害事件,也令人感痛心。成都一位母親抱着只有兩歲的小女孩出門散步,卻無緣無故被一隻無人看管的烈性犬洛威拿咬傷。小女孩身上有多處傷口,肺部撕裂。事件是由狗主不負責任引致,理應受罰,冤有頭責有主,將那咬人犬隻送去人道毀滅也相信沒人反對。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全國竟因此掀起了新一輪殺狗潮。由於犬隻是在小區裡咬人,牽動了物管和保安的神經,他們對無照犬隻和流浪動物展開大規模撲殺。有屋主帶人闖入租戶的辦公室將善良的柴犬和史納莎殺害,有穿制服者破門進入私人住宅裡將退役警犬捕殺。那些人不知對人間有甚麼怒火,發洩在無力反抗的動物身上。

    其中,重慶一校園裡,一隻昵稱小黃的流浪犬被殺害,最令我傷心。小黃身形細小,樣子呆呆憨憨,喜歡吃火腿腸,得到不少學生喜愛。就在小女孩被咬事件後,校園保安藉口有女生舉報被小黃騷擾,在一班學生面前抓捕牠,並活活將其打死。事件引起學生憤慨和傷心。一位學生上傳小黃生前短片,可見牠見到熟人時開心地來回奔跑,忽然發現一根樹枝,像小孩子一樣玩得起勁。

    是的,對不少養狗的人來說,毛孩子與人類的孩子是差不多的。當我們看到其他小孩發生不幸時,我們會感同身受,而當看到毛孩子被大量濫殺,也有不少人同樣痛心疾首。

    我們之所以是人類,與其他動物有分別,是因為人類有同理心,我們能感受到別人乃至其他物種的痛苦。我們人類的“高級”,並非為了傷害身邊的人或物,而是為了更能平等地與身邊的人或物相處。

    只願世界和平,救救孩子!

Saturday, November 25, 2023

(金漆皮毛)霸凌

Photo by Morgan Basham on Unsplash


霸凌

太皮

  (一)

    最近因霸凌而導致的不幸事件引起全城關注。在中學時,我也曾經歷過一段被霸凌的日子。

    我也許曾欺負過別人,或被別人欺負過,但那通常只是在資源爭奪過程中誰大誰惡誰正確的結果,事情是單一的、短暫的,當事人情緒波動後,大概就沒有甚麼心理後遺症。

    霸凌則不同,那是一種持久的、針對性的,以及群體的對一個人的傷害。往往霸凌事件都是在被霸凌者所處的群體中發生,那代表了其被群體排擠,所受到的傷害更為嚴重。

    由於我的人生還未得到所謂的逆襲,按照不要想當年的原則,細節就不多談。那些霸凌者,不妨礙他們做公務員,也不妨礙他們為人師表,更不妨礙他們享用來自父輩傳承的優渥人生,反正在他們心目中,也是“玩吓之嘛”,“人哋咁做我咪咁做囉”,但他們沒想過那些群體起哄、嘲諷或針對,對心理敏感的人來說所產生的陰影是如何的巨大。

    霸凌事件在我與老師產生矛盾,辭去班長後發生,隨着升班而平息。(那位帶頭霸凌的老師後來突然身故,似為事件劃上句號)。這件事大概告訴我,一個人如果沒有建立另一種力量,就千萬別失去原有的力量,否則宵小之輩會趁機爬出地穴,噬食人心。

    那時的學校對霸凌是基本沒有任何支援的,我也不願與家人及其他朋友訴說(這是我第一次分享),只有硬扛——當然,倔強又要面的我當時自然不願承認那是霸凌,那時也沒有這個概念,只會以“竊書不算偷”的方式來判定自己沒有受到不公平的對待。直至多年後,回想自己的經歷,才能不情不願地認清那事件對我的影響。

    也許有讀者認為我會對霸凌者有甚麼勸導的話,那是想多了,因為只要不涉及肢體上的過分傷害,霸凌者的行為沒有被揭露或確認,他們自始至終只會認為自己正確,沆瀣一氣的好友抱團取暖,他們終身都可能活在美滿的人生幻象中,最後充滿正能量地投入主的懷抱。

 (二)

 霸凌者好奸狡,知道肢體上的衝突會招致反抗,面對我等肥屍大隻者,一般都不敢硬碰。他們只敢作出模仿式的、暗示式的、小圈子式的和群嘲式的霸凌,而這些行為往往難以指證。被霸凌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對不少人來說,複述過程會造成二次傷害,他們不敢告訴家人朋友,也不願別人來分擔痛苦。

    更何況,霸凌者都好會演戲,如在學校裡,裝成討人歡心的學生,師長又怎會相信這些小天使正在殘害同儕的心靈,甚至將人逼上絕路呢?

    被霸凌者鬱悶、羞辱和悲憤,然而,正如前文所說,霸凌者根本就無視或否認自己的行為,除非能引起第三者關注,否則受害者悲悲慽慽地面對也是於事無補,只會造成心理內耗,不會妨礙施虐者的愉悅心情。

    渴求霸凌者放過,或冀望他們良心發現是沒可能的,因此,在霸凌事件中,我對於被霸凌者也沒有甚麼好開導,每個人的經歷和承受能力都不一樣,但我可以分享自己曾採取的兩種應對辦法:定義或反抗。

    定義是指,將自己面對的處境作更高層次的解讀。這看似有點逃避,又有點阿Q,但在局面不容許的情況下,是一種令人好過一點的較佳方法。陀思妥耶夫斯基寫過:“對具有高度自覺與深邃透徹的心靈的人來說,痛苦與煩惱是他必備的氣質。”將遇到的霸凌當成培養自己高貴精神的過程,將霸凌者當成小人或廢柴,也未嘗不可。

    此外,那時我也重新定義生活。我開始做兼職,由於職場風氣與學校大不一樣,我工作勤奮,打工生涯竟然十分順遂,以兼職的身份半年左右就晉升為初級管理人員;持續追求文學夢,陸續發表作品,得到心靈滿足……這些,都是應對困境的辦法,投資者有所謂不要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生活亦然,這一切幫助我不會“諗埋一邊”。

 (三)

 我面對霸凌時採用的另一種方式是力所能及地反抗。雖然自認不是省油的燈,但當年面對霸凌的群體我勢孤力弱,能夠反抗的就是那位打工的、投鼠忌器的老師,最後他對我也採取了妥協的態度,不再針對。現在回想,若果當時面對那些同學有不一樣的策略,結果可能更好,畢竟大部分師長是講理的,由權威的第三者介入,直截了當地解決再好不過。

    對於霸凌的反擊不一定要在當下進行,那時我一直默念“君子報仇,十年未晚”,這句話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度過那段心裡不好受的時光。當然,我並沒有真的要去復仇,主要是靠此名言來作為自我心理暗示,給予自己希望。

    好吧!現在你們欺負我,將來一定要你們好受,“睇你哋幾時仆街”!

    人生是漫長的,將眼光放長遠,將遇到的困境放在更廣闊的時空裡,不要糾纏於眼下,那並非生命的全部,只是美好人生中的小波瀾,如此一想,很多的坎都可跨越。

    話說回來,其實我有進行隱閉式的“復仇”。感謝那些霸凌者給了我創作靈感,寫小說時以他們為原型很爽,最好他們的子孫有朝一日會研究澳門文學,在資料中找到我的小說,並且會不屑或取笑醜角的行為,而不知道我寫的就是其曾祖父或太婆,想想也覺得爽。

    霸凌頻發的場所不外乎學校和職場。職場的霸凌,多是有權者對某人的欺壓,通常具目的性,如透過孤立某人而逼其辭職等,相信不少人也曾耳聞目睹。大快人心的是,權力是流動的,那些霸凌者通常報應不爽。

    學校的霸凌則影響深遠,先不論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較成人差,而作為奠定人生社交關係的重要場所,霸凌事件勢必令受害者的人際交往出現難以挽回的傷害,例如原本要好的朋友因誤解或選邊站而疏遠等,更會產生連鎖效應。欺負弱小和落單者是人的天性,霸凌事件不會停止,希望學校能夠多走一步,對霸凌做到主動發現,及時制止。

Saturday, November 18, 2023

住院記

Photo by Marcelo Leal on Unsplash


 (金漆皮毛)住院記

太 皮

(一)

    除了女兒出生那一次,對於醫院,我實在沒甚麼愉快記憶。先不說每次都是自己或親人病到五顏六色,才會跑到急診或門診就醫,而有幾回到住院部探望親友,往往都是對方最衰弱或是彌留之時,不只不愉快,有些回憶更是慘痛。生病就沒法談尊嚴,這是大家的共識,尤其我等不名一文之人,跑醫院,住醫院,可免則免。

    話雖如此,只要家中有長有幼,就不能自絕於醫院之外,何況我已踏入中年,未來成為醫院常客也是可預見之事。

    日前女兒因感染發燒數日,久咳不止,覆診的私人醫院醫生診斷後要她立即住院,然而兒童病房一位難求,幸得醫生爭取,於我們徬徨之時找到一個位置入院。

    畢竟是女兒首度入院,她仍高燒不退,我和妻子心情忐忑,真怕在醫院遇到差勁的對待,令她承受不必要的苦痛。事實證明我過慮了。首先在醫護方面,這次大概是我首次感到沒遭受冷漠的一次,護士勤快專業不在話下,醫生認真治療,解說病情也並無敷衍了事;其次是設施,雖是普通兒童病房,但整體比想像中要好,而入住的自然都是天真可愛的兒童,家長也和和氣氣。

    女兒病中不適,吵鬧煩人。她當是住酒店,在不哭鬧或較為舒服時,甚至有點開心。我們小時候生病,大概也是這種心態吧。

    這次住院的原因是不愉快的,但過程還是令人好受,也許是我降低期望值之故(我甚至已做好遇到無理對待時發爛渣的準備)。當然,負責陪過夜的妻子也是女兒康復的功臣,她每晚與女兒擠在那小小病榻中,確是難言愉快。

    女兒在專業和友善的治療下,康復出院。這次經歷,讓我願意回想小時候住在同一所醫院裡的點滴。我兒時體弱多病,曾至少兩度長住醫院,一次在幼稚園,另一次在小學二年級,均由於缺席太久學業跟不上而留級。我相信我是澳門歷史上少有在幼稚園留級的人。

(二)

 我兩次住院經歷,已事隔三四十年,對醫生和護士的印象是模糊乃至沒有的,只記得一位上年紀的姑娘。反而是病友,記憶較清晰。

    那是未改建的舊住院大樓,十多歲時曾因外公入院,我在病房外的走廊上度過了一夜。深夜極瘮人,拍鬼片一流。在我幼年,那卻是少有與“城市人”接觸的場所。那時住木屋區,在附近的小學上課,一旦離開生活軌跡,就像從頹敗的農村進入城市,儘管那時的澳門街其實也相對落後。

    不記得分別住了多久醫院,反正除了在吊針的時候,大多時候行動自如。我住三等病房,平時病人和探病者會坐在廊道的長椅上聊天,場景相當熱鬧,有小孩玩耍,有大人吵架,有精神失常的病人打針時掙扎弄斷了針管。

    有一次,我母親遇到一個剛入院的舊相識,聊了一陣,她為表善意,叫我取她新買給我的消化餅分享給那人。由於未拆,我一整條遞給他,以為他會取一兩塊,他卻不客氣整條收下。那時我既委屈且傷心,事後母親責罵我。家裡窮,要不是生病,她才不願意買那種貴幾元的餅乾呢,結果很長一段時間我都無緣吃到。此事成為我童年陰影之一。

    不記得以前是否也有兒童病房。有一個長髮姐姐,不知在病房還是在走廊上認識,穿着病人服仍掩蓋不住她的時髦與美麗。我是天真小孩,她願意與我親近,每天我都期待與她聊天。我想這樣的美女應該有個帥氣的男朋友吧!甚至幻想她不會老,將來我做她男朋友。

    有一次,她要與一個男病友到樓下去,把我帶上,說請我吃東西。那時在醫院每一餐幾乎都吃一種肉粥,粥熬成糊狀,肉也只是肉末,氣味卻十分誘人,我竟十分愛吃,以至出院後還跟母親說想吃醫院的粥而被罵大吉利市。惟多好味的東西吃得多也會厭,聽姐姐一說,嘴饞的我便欣然追隨。到了住院樓外,兩個大人竟然站在欄柵旁吸煙,欄柵外,有走鬼檔售賣香腸魚蛋。

(三)

 姐姐一手夾着香煙,一手接過從走鬼檔遞來的食物,用竹籤分了一條香腸和幾粒魚蛋給我。那時魚蛋一毫子一粒,每天有一元零用錢的我還買得起,然而在住院期間吃到,風味又不一樣,對姐姐更有好感。

    我將此事告訴母親,她有微言,叫我不要亂吃別人東西,下次別再跟去。可是第二次我還是跟了下去,那時只有姐姐一個,叮囑我看到甚麼也不要對人說起。遺憾走鬼檔沒開,看着姐姐抽煙,我便有點無聊,忽然一個穿得時髦但樣子猥瑣的中年男人走來,逕直走到她面前,兩人有說有笑,夾帶親密舉動。

    那男人輕佻的告訴我,姐姐是他的女朋友。她聽到推他一下,算是默認。我不知怎麼竟感到噁心——原來年輕美女可配老醜男人。

    儘管結局不完美,但姐姐的善待也算是我童年美好回憶之一。除了她,住院期間比較有印象的還有兩個同病房小孩。一個男孩因腳傷住院,我們一拍即合,十分要好,至今我還記得其名字和居住的街,他讓我出院後找他玩,然而他母親知我住木屋區,似有不屑,好像說過出院後就不要來往的話。另一個是女孩子,有整套《IQ博士》則卷千平房子的情景玩具,她常借我玩,我十分喜歡(也可能是不太願借我玩,記不清了)。

    大多數人小時候難免要出入醫院,如果一個小孩在醫院中獲得善待,無論是來自醫護,還是來自病友,也許能在性格的形成上受到一些正面的影響。儘管我說自己不記得醫生和護士,但我確實得到了適切的救治,自那以後沒大病痛地成長,其實那也是一種善待,社會對人的善待。

    也許有人認為澳門的醫療落後,也許醫護隊伍中也有明哲保身的人。但當我聽聞到其他地方的醫療狀況,當我日前在女兒入院時,看到病房外掛着那些感謝狀和錦旗,我相信大多數醫護,正以“醫者父母心”和“南丁格爾精神”來對待自己的職業,善待着同活於這片土地的有需要的人們。


Saturday, November 11, 2023

網紅澳門

圖片來源聲明:摘自小紅書用戶“攝影北滄木”的筆記



網紅澳門

太 皮


    作為旅遊城市,澳門逐漸朝“網紅”方向發展。以人物為例,“網絡明星”因網絡而出名,除了爆醜聞和出意外,他們一般不能在大型的、知名的或正規的媒體上曝光。澳門正兒八經作為歷史、經濟和政治名城,自然不像一般網紅一樣朝生暮死,然而傳統媒體對澳門的挖掘較單調,幾乎每次介紹澳門,某一首配樂就會響起,最終也會朝一個方向定調。

    近期看到的荷里活電影,不少也喜歡使用澳門元素,如漫威的《尚氣與十環傳奇》及謝拉畢拿主演的《絕地迫降》等。前者描述澳門有一個亞洲規模最大的地下格鬥場,而後者則將澳門設定為某傭兵集團的基地,看起來很爽,但其實跟某國長期在人權報告中描述澳門的狀況一樣九唔搭八。

    上述說明了,對澳門過於了解或不了解,呈現出來的都不全面。

    澳門總體經濟體量不能與大城市相比,自然也就不具備成為大明星的條件。網絡則不受此限,網民對小城的介紹一般沒商業考量和道德枷鎖,體驗大多出自真情實感,具可信性,量一大,就形成聲勢,澳門成為網紅城市,看來既是社交平台發展之後水到渠成的結果,似乎也是澳門的天命。

    有網民說澳門是活在濾鏡下的。事實如此,一個旅客攢了錢來旅遊,總要拍些美美照片出來炫耀,把自己P了,順手也將澳門P了。更多的網民對澳門的呈現是無死角的,有人吐槽澳門老破小,路氹城如微縮景區,來一次就不來了,除了賭甚麼都沒有,食物難吃;也看到不少網民的熱愛,還未離開就想再來,太喜歡老建築了,太“出片”了,還有就是對人情味的描述,說我們很友善,不只一次看到帖文描寫巴士上本地乘客願意替沒零錢的旅客付車資等,令我差點以為“最美風景是人”是用來形容澳門的。

    作為網紅城市,澳門尋常巷陌也受到旅客追捧,以至更凸顯了旅遊區就是居民區的矛盾對決。有關當局推動澳門有禮活動時,宜同時推廣旅客有禮活動,如此才能營造優質的旅遊環境。

Wednesday, November 08, 2023

台灣演藝界春宮小說



 演藝界春宮小說

太皮


    近期台灣演藝界醜聞不斷,一件比一件荒唐的、駭人聽聞的“失德行為”被爆料、被曝光,內容有如春宮小說。有些情節相信引發#MeToo“風潮”的荷里活監製哈維 · 溫斯坦知道的話,都要甘拜下風。

    記得以前香港報章的“風月版”有鹹濕小說連載,年少時也曾偷偷欣賞,如果鹹濕小說還在,那些作者也未必想得出如許情節,即外表冠冕堂皇的藝人,其隱蔽的角落是如此不堪入目。看來報章取消風月版的決定是正確的,圖片既敵不過網上J圖,文字比起現實也變得平淡無味。

    相信台灣演藝界這次風波會像其他引發我們茶餘飯後談論的事情一樣,好快又會悄無聲息落幕,但當中出現的濫權、腐化和色膽包天,卻可引以為戒——這是對有權者說的,有賊心沒賊膽的平凡人沒資格去引以為戒,我們無權力無資源,也就沒有腐化的溫床。然而,我們其實也和那些台灣演藝界人士一樣,多有內心的陰暗面,陰暗面就像黃子佼的秃頭,掩飾得很辛苦。

    當然,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把道德的尺,有的人認為隨地吐痰是人生污點,有的人則覺得天經地義;你以為感情只是遊戲一場,他卻為一段情走上絕路……無論如何,我們都會有自身道德價值判斷下的陰暗一面。如果每個人都拍一段短片爆料,將所犯過的過錯,以及將所知道的他人失德行為口沒遮攔講出來的話,相信也能在自身的社交圈子引起波瀾。

    我們(不是所有人)喜歡站在道德高地看着別人被揭短,就像自己不會鹹濕,不會希望有某一方面的特權,或不曾犯錯一樣,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像卡爾維諾小說《分成兩半的子爵》中的梅達爾多子爵一樣,被土耳其的炮火打中後分成兩半,就會發現自己其實也是一半行善,一半使惡。自然這一半一半不是對稱的,有的人好的一半多一些,有的則壞的多一些,台灣#MeToo事件,只是將這一半的壞具體呈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