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02, 2009

魯迅《南腔北調集》X《西瀅閒話》X“四慶”


然早前講過,在立法會選舉之前暫時不看魯迅的書,但實際上還是不忍釋卷,一本一本的看下去,現在是看到《南腔北調集》的一大半了。說起《南腔北調集》,這是我第一本買的魯迅書,在買這本書之前,只在中學夏令班的影印課本上讀過他的《從百草堂到三味書屋》,再之前,在小學時讀過有關他騎馬走過滿洲人的聚居地而被丟石頭的故事,這件事就記載在他的《華蓋集》或是《華蓋集續篇》裡(小弟讀書讀過就算,連魯迅的書也一樣,不求甚解,毫不記憶)。我知道魯迅是一個很有名的作家,但不太了解。後來愛上文學,便經常往拱北的小書店購書,那時的拱北,好像大部分出售書藉的地方都是攤子之類的,像樣的書店幾乎沒有。

《南腔北調集》大槪就在拱北新街市一帶,即現在迎賓路麥當勞旁的一個小書店購買,那時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魯迅全集散裝本正好出新版,我不記得當時是否知道《吶喊》、《彷徨》和《朝花夕拾》等名著,只記得在一整排的書中,就揀了綠色封面的《南腔北調集》來,那時好像正讀初二。以那時我的學識、理解程度和興趣,當然是讀不懂這本書的,但一些名篇,例如《為了忘卻的紀念》、《聽說夢》和《談金聖嘆》等還是粗略的看了。於是這本書陪了我十多年,直到現在系統閱讀魯迅雜文,才認認真真的看。其實魯迅的《三閒集》和《二心集》真有點無聊,但《南腔北調集》卻是相當不錯的。

剛才在家裡找接下來的《偽自由書》等書,靈機一動,也找出了《西瀅閒話》,這是多年前在蘇州古舊書店買的特價書,當時買的意思,好像就是因為粗略翻閱《華蓋集》時,多次看到“西瀅閒話”之類的詞語。現在看來,不但沒有買錯,可以說也是十分有價值,因為獨立地看《華蓋集》和續篇,雖然也很過癮,但只有魯迅獨罵,卻也不能不讓人不夠喉。略一翻閱《西瀅閒話》,雖然也有大部分是時評,但在魯迅的書裡看了很多註解,因此這本書也是易讀的,而且我發現其實可讀性也相當高。

早前在文化廣場買《金瓶梅》時,也在澳門作家專櫃(在“廣場”一個偏僻的角落裡)發現重見天日的《澳門筆匯》第十九期和第二十期。第十九期是第四屆文學獎特輯,內有我的入選獎小說《涼夜月》,第二十期則有我的“木屋系列”四篇。這兩本雜誌以前也各擁有過一兩本,但後來不知道是送人了還是甚麼原因而沒有了,想回購,卻一直都沒辦法在可以唯一買到這本書的文化廣場裡看到,我知道一定是沒有賣完的,在貨倉裡一定有,或者我也可以直接央求編輯朋友送我兩本,但一直都沒有記得。現在有了,我可以將《涼夜月》掃描後再辯認成文字檔,貼上來分享給大家了,至於那四篇“木屋系列”有兩篇是一早打了字貼了上網的,但由於是自己創作,重新打字會十分枯燥,另兩篇就一直擱着,等有空便一起掃描出來弄好放上網吧!(我大學畢業前的作品都是手寫的,現在已經難以想像)

剛過去的一天是國慶節,看到那些宏大的表演場面,不能不感動。澳門人常說今年是“雙慶年”,但其實有那一年不是“雙慶”?國慶區慶年年有,不獨今年,所以正確一點的說法是“大雙慶年”,正所謂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除了是“大雙慶年”值得我們開心之外,還有兩個紀念日值得我們去銘記和了解,那便是九十年前的“五四運動”,和二十年前的那場風波。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