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05, 2012
(七十四)板樟山(一)
繼去年底與友人初探珠海淇澳島之後,四月底的一個周日,我又窺秘了另一個嚮往以久的珠海名山──板樟山。
在澳門人心目中,珠海並不如西藏、名古屋、迪拜或者西歐等名字般引人入勝,反而更傾向於平民、市井甚或鄙俗,用「嚮往」來形容,似乎對珠海有點抬舉。對於珠海,我們實在是太過熟悉了,也許我們不察覺,其實我們每天都得與這個鄰居碰面,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經過沿岸,無論是澳門半島還是離島,就總會看到珠海的麟爪,或是拱北、或是香洲、或是灣仔、或是橫琴,但我們總習慣於以澳門為中心去想像珠海,正如香港人之於澳門一樣,除了口岸商場、蓮花路及文華書店外,到底我們有多少人真的對這個過去與澳門同屬香山縣的地方有深入的了解呢?──當然,本來就對珠海或內地沒好感的人,不列入我的提問對象。
我在珠海的旁邊生活了三十幾年,其實除了有限的地方,對那裡我也是相當陌生的,那裡尚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去探求。話說回來,珠海的地方管治、人文建設及經濟環境,總的來說始終不如人意,雖然起步早,但比起長三角的後發城市,實在有很多可以改善的地方。
那麼,為甚麼要用「嚮往」來形容呢?這是因為我對板樟山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我一直在北區生活,在珠海和澳門還沒有那麼多高樓大廈的年代,一天裡無論在甚麼時候,只要往南看就可見到松山和燈塔,往北望,就可遠眺板樟山(小時候不知叫甚麼)和山上電信塔,每次去珠海,板樟山也會像屏風一樣在眼前展開。後來,由拱北去吉大,因要經過板樟山隧道的緣故,我才知道了那座山的名字,且與澳門的板樟堂名字相近,但估計沒有關係。(題外話:「樟」字發音應為平聲,同「章」,如「樟腦」,但不知為何,澳門人將「板樟」連讀時,就會讀成「板障」,希望有方家能夠解釋。)
雖然朝見口晚見面,但我們人類有一大缺點就是會忽略熟悉的東西,這麼多年來,我竟然從沒產生過要走上那麼山的念頭,直至近一兩年,我忽然覺得自己一直自詡對珠海的認識,但其實有限得很,就像自己每天接觸葡語,卻幾乎完全不懂葡語一樣,總是有點浪費光陰的感覺,於是我就產生了有空就要到珠海遊覽不同的自然景色或文化場所的念頭,期望在對珠海加深了解的同時,也從中加強自己對澳門生存狀態的思考。
(原載於2012年6月5日)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