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28, 2011
澳門筆匯第四十二期
等了大半年,澳門筆匯第四十二期終於出版了,我的小說《關》也刊載了。故事寫作的時候還在舊公司,有一些怨氣和不忿,自己寫完之後一直沒時間重讀,只隱約記得當中有一個場景有少少犯駁的地方。今日趁周六,到澳門日報取了三個月的稿費,順道拿了一本新筆匯,等下就讀一次,回味一下當時寫作的感受。至於這篇小說的內容,就容我尊重一下該刊物,過多一些時間再貼上來,縱然會購買這本刊物的讀者最多只有雙位數。遺憾的是雜誌將各篇小說的標題縮在一角,令人看得不太舒服。
Wednesday, May 25, 2011
(二十一)屈機的慢動作
自認是一個性急的人。雖然,我有時都會浪費時間,憂悠寡斷,拖拖拉拉,磨磨蹭蹭,但我出現上述「症狀」時,浪費的都是自己的時間而已,我很痛恨我的時間由別人來浪費。我的一生人中,卻有不少時間是被別人浪費了的,重則是被把持朝政的人壓制得無立錐之地,輕則如搭車和在超市購物時,被那些動作緩慢的傢伙弄得站在後面乾着急。我自然不是要趕着去投胎,但有時真是被那些慢動作激得心煩氣躁。
我到現在還未明白,以前搭巴士時,那些人上了車後,慢慢掏出錢包,慢慢數銀仔,再慢慢把錢投進錢箱是甚麼用意。車資不是固定的嗎?何不先把車資一早掏出來揣在手裡,一上車就投幣,省時快捷,還可搶早佔據座位。可有些澳門人就是與別不同,上車時爭先恐後,上車後,卻又非得將一切拖慢來做不可,好像早一點把車資拿出來,就吃了大虧一樣。也許現在情況有一點改善吧,因為有那個「甚麼通」的緣故,用那個「甚麼通」,車資有優惠。
同樣地,我在超市購物也一樣遇到這些「慢世魔王」,因為物品的價錢不一樣,大槪掏錢得花一點時間,這個我體諒,但有時為了快捷,為免後面的人等候,我會一邊看着收銀員過機,一邊看屏上顯示大槪多少錢,等機過完了,款項也可先準備好。可有些人卻是等職員過完機後,價也報了,再慢慢的看顯示屏,好像以此顯示自己沒有被騙似的,再慢慢掏出錢包,慢慢將錢掏出來,全程慢動作,如入無人之境。也許很多人都是這樣,也許大家都習慣了,但我真是接受不到。
有時更會出現奇景,譬如收銀員見價格是62.2元之類,便問顧客:「有沒有兩毫子啊!」那人說沒有,待收銀員要找續時,卻又說:「啊,我給你兩個二……」然後慢慢拿出碎銀包,再慢慢掏錢出來。就好像表示:「我沒有兩毫子,但我有兩個二。」站在後面的我真是為之氣結。
可能這些事在旁人看來平想不過,也可能是我太心急了,但我總不喜歡緩慢,慢得我走快幾步路,前面緩慢行走的人就會引起警惕,抓緊手袋,以為我想打劫。屈機!可恨!
(原載澳門華僑報副刊華座2011.05.24)
Wednesday, May 18, 2011
(二十)「睡少肥」與「過勞肥」
豬是肥胖的代表,而豬是懶惰的,整日不是吃就是睡,未知是否因這個關係,被稱為「肥豬」的肥人,往往也被標籤為「好吃懶飛」,日睡夜睡。最近倒有不少科學的證明為肥胖人士翻案,比較普及也是大部分人都知道的,是肥胖的遺傳因素及體內的所謂「肥胖因子」,有這兩樣先天條件的肥人,不要說喝水會肥,連吸空氣也會肥,甚至不吸氣也會肥。
近年,也有科學家提出論據,指出睡眠少也會導致肥胖,主要原因是睡得少,體內一種名為「瘦素」的蛋白質荷爾蒙的分泌會受影響,從而增加攝食量;此外,熬夜得多,吃東西果腹的機會亦多,同時,生物鐘節奏遭破壞,影響肝臟清除血液毒素的工作,「廢棄物」在身體內部堆積,引起肥胖,諸如此類。
說實話,我自己也經過多次試驗,證明充足而不間斷的睡眠,確實起到「減肥」的效果,最低限度是充足睡眠過後,將「廢棄物」排出時,過程比較舒暢,份量也較多,身體頓感輕盈;相反,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例如現在我一天睡不到六個鐘,總覺得肚腸有點積住積住的感覺,體積也越來越龐大。奈何「睡少更肥」這個有科學證明的事實還未被大眾所認識,人家見到我,還叫我「唔好瞓咁多」,就好像我甚麼事都不幹,整天倒頭大睡似的,我百辭莫辯,真係屈機。
此外,「不肥的人」對肥人的偏見,還有懶惰這一方面,好像說肥人都是四體不勤的主兒,偷懶就最叻。不過,台灣肥胖研究學會最近又為我等肥人翻案了,該會的調查發現,超時工作與體脂肪率超標正向相關。四成受訪上班族體脂肪率超標,三十歲以下上班族,因愛吃甜食、速食和碳酸飲料,體脂肪率超標比率高達五成,而每天上班超過十二小時者,每兩人中,就有一人體脂肪率超標,有「過勞肥」風險。其實,這與「睡少易肥」的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試問一個人一天工作十二小時,還哪足夠時間睡眠?
怎麼說都好,正如我女友經常講的,別要「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一樣,縱然有諸般藉口,肥就是肥,正如每天上班超過十二小時的人中,還有一半體脂肪是沒有超標的,肥不肥胖,一個人總有一點控制權。事實上,你減肥了,自然也沒有人誤會你「瞓得多,做得少」了。
(原載澳門華僑報2011.5.17)
Wednesday, May 11, 2011
(十九)撞人與被撞
這一兩年,澳門的馬路變得越來越危機四伏,經常有人高速開車──不知他們是炒樓發了財意氣風發呢,還是在賭場輸了幾十萬患上失心瘋,總之一個勁地讓引擎「轟轟轟」地響,待路面較為寬闊時,就加速爬頭。那種速度、那種壓逼感,真使我等電單車駕駛者悚然心驚。我估,這些威風人士還是發了財的較多,因為路面的靚車真是多如繁星,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給。
上兩周,我目睹一宗車禍,一名正在過馬路的中學生,被衝燈尾的跑車撞倒,整個人彈飛,跌倒地上,他的母親就在馬路的另一邊騎在電單車上等他,看樣子是要接兒子放學回家,她親見兒子被撞,宰豬般慘叫一聲,衝過馬路,將頭盔丟向肇事私家車,抱起兒子哭喊。
私家車是新車落地,還掛着紅牌仔,倒好,沒有逃離肇事現場,車上步出兩個(o靚)仔……恕我用這個詞,因為駕駛者及乘客都是十八二十歲的潮童打扮,染了金髮。駕駛者雖然故作鎮定及不以為然,但行動和說話間仍表露出內心的恐懼;乘客則兩手插褲袋,事不關己地看着地上昏迷的少年,好像看着一隻貓兒。
從衣着、神態及駕駛工具上判斷,被撞的少年及其母親,與撞人的青年及其朋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由此,我也想像到後面的故事:撞人的人,有保險賠,老竇老母責備兩句,了事,繼續讀書、飆車、溝女;被撞的人,縱然被法官判為受害者而獲得賠償,但已五癆七傷,腦部是否受損、傷患為今後人生帶來甚麼樣的影響,還是未知之數,估計家人為照顧他而影響工作,他的學業因養傷而跟不上,也因為長得不夠帥,而得不到女同學的同情。撞人的人活得好端端的,之後做政府工或者繼承父母的生意,被撞的人最好的出路也許只是做荷官,為了空中的磚頭而打拼一生。
後面已經不關車禍的事是,只是我有感而發,這一切就是窮人與富人的分別。在澳門,窮人要想向上流動,幾本上是沒可能的事,我畀你中到幾百萬的六合彩,你也只是買到臭水廠旁邊御景灣的一個高層單位而已,剩下的錢,未必夠再買一個車位。路上那些咄咄逼人的引擎聲,除了是一些人不知天高地厚漠視人命外,有時也是富人對窮人的嘲弄。
(原載2011年5月10日)
Wednesday, May 04, 2011
(十八)無創意的動畫「上河圖」(下)
這幅作品到底有甚麼特別呢?在澳門的展覽,參觀作品之前,還有專門一部分介紹畫中的電腦成像技術,但講真,這實在也沒甚麼驚人的地方,夢工場的《史力加》、Pixar的《反斗奇兵》及史匹堡監製的《變形金剛》,電腦成像技巧已經出神入化,而動態版「上河圖」的公仔,也只及得上線上遊戲的質素而已,我估計在內地最少有幾萬人可以用簡單的電腦工具製作出來;至於作品由多個屏幕組成,各屏幕之間如何銜接,相信也不是高難度的工作。那麼,這幅作品還有多少智慧可言呢?早前在澳門展出時,就有澳門人說本地也可以做一幅澳門版的《清明上河圖》,連澳門人都有信心做得到,可見真的不外如是。
將名作用不同的形式呈現,應該有提高才是,但動態版卻適得其反,原作中給人熱鬧擠逼感覺的虹橋,在動畫版中給人的感覺卻是稀稀落落;人物神態及衣飾之多之雜,也是原作的一大特色,但動畫版可能是顯示不清的關係,讓人覺得千人一面,其中更有一個和尚出現幾次;中國畫本來是傳神的,看到「靜態版」的《清明上河圖》,雖然你聽不到聲音,看不到動作,可你看到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你仿佛就聽到了聲音,你聽到那些人在吵架,在閒話家常,在講人是非,在為一件便宜的貨物討價還價,你還聽得見橋上的閒漢在教導船夫應該如何放下桅杆,讓船隻穿過橋底,雖然是「靜態版」,但你事實上看到了很多動作,你猜得到那些人下一步是甚麼。
所謂的創意,就只有虹橋上「小孩追肥豬」罷了,且不說這個創意是否來源於《麥兜响當當》,這個小賣點就足以大肆宣揚嗎?整幅畫可以創作的地方太多了,例如巡捕可以追竊賊、外出歸家的男人回家時老婆仔女正在門口等待、小狗會嚇到駱駝隊……既然「小孩追肥豬」都已經突破了框框,為甚麼不再走一步呢?估計這一來可能是指導思想局限了的,二來也可能真的缺乏一個寫劇本的人。
動態版《清明上河圖》真正有創意的地方,也許就是入黑的一節,單就動畫而言,夜晚的情景比白天迷人。不過,怎說都好,這幅作品的畫面實在給人太冷清的感覺了,一點都體現不到原作所突顯出來的繁華,只有原作,才配稱得上有智慧。
(原載於2011年5月3日)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