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07, 2012

(八十三)小籠包大作戰(五)

上海南翔小籠包店


  澳門自然也可以吃到頂級的小籠包,正如我們也可嚐到產自江南的陽澄湖大閘蟹一樣,小籠包這種江南特產自然也逃不出澳門人的胃腸。在澳門能吃到正宗上海菜的地方很多,不少酒店都附設有上海菜餐館,也例必提供小籠包,著名的如本地的四五六上海菜館,或外地開過來的蘇浙匯等,在我個人看來,所提供的小籠包都算很正宗,味道不俗。

  當然,一分錢一分貨,除了那些比較高價的上海菜館外,市面其他較廉宜的上海館子(其實每家上海菜館收費都不低),可吃到的小籠味道就差得遠了,只是還算過得去。題外話,我也喜歡吃江南的糖醋排骨,但除了上面提到的兩間外,大部分吃上海菜的地方,你點糖醋排骨,給你的往往是京都骨,相差十萬八千里。

  寫了這麼多,其實,讓我最懷念的小籠、想再吃的小籠卻不在之前提到的裡面,因為要品嚐那些味道,可以說較為容易,只要肯花錢買機票就是了,但有些味道,是用錢也買不到的,已經消失於茫茫人海中,比起張保仔的寶藏更難找到。我最懷念的那一種小籠的味道已經無法再次品嚐了。

  最初,小籠包對我來說,像是午餐肉一樣,就是一種容易入口的豬肉。我小時候不吃水產、不吃禽鳥,連牛肉和羊肉也幾乎不吃,一般只吃豬肉,故此遇到製作方式不同的豬肉時,自然便會食指大動,小籠包就是以這種變形豬肉的形式,進入我的生活。然而令我愛小籠包到癡迷地步的,應從我在蘇州讀大學時,一次無意吃到的小籠包開始算起。

  那是一家開在蘇州干將路、靠近蘇州大學北校區的叫做「漢宮」的小餐廳。那餐廳雖然店面挺大,但較為殘舊,可吃到的食品極少,就是這麼一個地方,卻給了我美好的回憶。

  記得有一天和兩個台灣室友在外面玩通宵,早上四五點,實在支持不下去了,才打道回宿舍,經過那家還未開門營業的漢宮餐廳,看到近門的一個角落處,正有一個師傅模樣的人和一個學徒模樣的,忙碌着將一籠一籠熱氣騰騰的小籠包裝進飯盒裡,似是為預訂的人製作。我肚子餓,問明師父價錢後,便要了一份,原只想充充饑,對味道並沒多大期望,但一吃之下卻是驚喜不已,那味道令人難忘,直接將我的小籠包世界觀推高了一個層次。

  (原載於2012年8月7日)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