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11, 2013

(二十三)群眾演員

(網絡圖片)


  去年與太太註冊時已是農曆新年尾聲,在澳逗留不久就外遊,期間只在少數場合現過身,派出利是不多,胡亂找些低面額紙幣塞責。今年不敢怠慢,早作打數,卻遇到兇橫炒錢黨造成的恐慌效應,一度以為自己只能依靠毛伯伯來包“老毛”,後幸得親友協助,終湊夠數度過年關。

  澳門樓價被投資者用火箭載上太空,我等窮人只能幻想在遙遠的星球,有正義的外星科學家正研製一種特殊物質,可治理地產商人的狂熱。由於太遙遠,姑且按下不表,在當下,如何好好過活才是正事。面對通脹,草根階層沒錢炒樓賺錢,只能走走水貨,每轉賺十多二十塊錢,最近這行檔也不易為,不過天無絕人之路,窮人多了條出路,就是當群眾演員。

  那些為圖利而排隊換生肖鈔或新鈔的市民,難道不是群眾演員嗎?沒他們推波助瀾,鈔票緊缺及具升值潛力的印象又怎會如此聲威浩大?而炒家的伎倆又怎會那麼容易得逞?“聘請”群眾演員的僱主不需成本,反而是演員先自掏腰包,一大早就佔領各銀行分行,付出時間,但能否換到鈔票卻是未知之數。

  炒家是最終得益者,他們可能早透過各種渠道握有大量以正常價值取得的新鈔,花點錢回購群眾演員排隊換來的鈔票,轉手就能高價倒賣,現在有淘寶等通路,真是不愁客源,加之臨時演員交足戲,傳媒配合,大收宣傳之效。

  聽說一百張面額十元的澳門幣新鈔,收購價約為一千三百元(有說達千八元),正好抵消人民幣升值所造成澳門居民在內地損失的購買力,有見及此,我大膽建議炒家們,盡量推高澳門幣在內地的炒賣價值,將哪怕是單張十元舊鈔的收購價都推到十元人民幣乃至更高,就算澳門幣不與人民幣掛鈎,也可抵消澳人通脹壓力,有助加深澳門同飽與祖國人民間的感情,炒家功德無量。

  其實炒賣澳門幣不是新鮮事,現在還通行的兩毫子硬幣,因發行量較少,回歸前就一度出現熱炒,印象中的收購價最高去到七元一枚,我曾出售過幾次,賺回一些脂肪。後來市道不景再沒人收購,但從那時起我特意將收到的兩毫硬幣藏起,囤積居奇。最近兩毫少見,估計炒價蠢蠢欲動了。

  別笑我,如果沒飯開,我也會去排隊當群眾演員換領鈔票的──其實我們現在不已是地產商的群眾演員嗎?

  (原載於2013年2月11日)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