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24, 2018

《殺戮的立場》澳門銷售點:邊度有書、一書齋

  我的武俠小說《殺戮的立場》已於去年暑假在台灣出版,澳門銷售點包括:

  邊度有書(連勝街)
  一書齋(高地烏街)

  亦可於 2018 年 3 月23日至4月1日舉行的塔石體育館春季書香文化節以優惠價購買。這次之後就不會再拿到書展上出售了。

  也可透過台灣各大網絡書店購買,請點擊以下網址,謝謝大家支持!
  他見人就殺,不留活口,
  上至百歲老人,下至剛生嬰孩,
  殺,他媽的殺,
  一劍殺不死,再砍一劍,
  第二劍總能把人殺死,
  殺不死也活不過一炷香時間。

  「這一次,他決定讓惡念開花結果,結束自己不光彩的人生。
  不能留芳千古,寧可遺臭萬年!」

  「大武俠時代」終結,武俠的黃昏降臨,英雄無用武之地。出身貧寒的柴十郎,打算憑拼死學得的武藝出人頭地,然而時代的巨輪在轉,潮流大勢已將他遠遠甩在身後。為求出路,不少舊時武俠委身於逐漸流行的劍舞表演這一類行當,柴十郎也不例外,努力經營,取得名聲。可是,二十年後,原擬在劍舞界安身立命的柴十郎,又遇到風氣的流變,劍舞藝術被東瀛邪風侵蝕,搏擊競技興起,使年屆中年的柴十郎聲勢大不如前,逐漸由頂級劍舞家降格至三流劍舞師。

  在一次表演中,柴十郎遇到「十大神捕」之一的「鈍胎」薛東東,兩人一席對話,引出了柴十郎心內殘酷的幽靈,他誓要開啟一段新的歷史,開啟那個後來被稱為「大浩劫紀」的時代,憑藉一把叫做「劍匠胡十」的平凡鐵劍,展開殘殺兩千人的血腥征途,他要成為一個一千年後仍有人記得的大魔頭!

本書特色

  1.一部「反英雄」、「反武俠」的武俠小說,突破武俠小說反派人物必為惡人的公式,跳脫武俠小說主角一律俠義仁慈的性格。
  2.在混沌亂世中,好人與壞人的界線究竟何在?面對宿命戲弄,你會選擇走在哪條路上?在時代的洪流之中,人們是否最終僅能淪為命運、時勢和政治的棋子?

名人推薦

  澳門筆會會長、知名文學評論家 李觀鼎
  政治大學副教授 張堂錡
  香港知名作家 廖偉棠
  鄭重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太皮


  本名黃春年,澳門筆會理事,小說家、專欄作家及詩人。在中國大陸及澳門出版有短篇小說集《神跡》,中篇小說《綠氈上的囚徒》、《愛比死更冷》、《懦弱》,散文集《夜遊人》及詩集《一向年光有限身》。曾三度獲得「澳門中篇小說獎」及兩次奪得「澳門文學獎」小說組冠軍。

  作品以反映社會生活為主,也有科幻及武俠作品,喜依情節及場面需要,調度多種寫作手法,不拘一格。《殺戮的立場》是他首部武俠中篇小說,冀望透過「武俠」此種華人社會的共同語言,打動讀者。

目錄

可喜的創獲──太皮武俠小說《殺戮的立場》序/李觀鼎
想像武林,現實江湖──序太皮《殺戮的立場》/張堂錡
名家推薦 

楔子、殺人求道
一、困頓舞師 
二、泣血往事 
三、劍皇再現 
四、好夢幻滅 
五、大開殺戒 
六、殺人快感 
七、泯滅人性 
八、圍捕兇星 
九、終極之戰 
後傳、大浩劫紀傳略 

後記

Wednesday, March 21, 2018

柬埔寨・緬甸.馬來西亞三國淺度遊(八)馬六甲篇

聖保羅山遠眺馬六甲海峽

   柬埔寨・緬甸.馬來西亞三國淺度遊(一)暹粒篇1

   柬埔寨・緬甸.馬來西亞三國淺度遊(二)暹粒篇2
   柬埔寨・緬甸.馬來西亞三國淺度遊(三)暹粒篇3
   柬埔寨・緬甸.馬來西亞三國淺度遊(四)暹粒篇4
   柬埔寨・緬甸.馬來西亞三國淺度遊(五)仰光篇1
   柬埔寨・緬甸.馬來西亞三國淺度遊(六)仰光篇2
   柬埔寨・緬甸.馬來西亞三國淺度遊(七)仰光篇3
   柬埔寨・緬甸.馬來西亞三國淺度遊(八)馬六甲篇
   柬埔寨・緬甸.馬來西亞三國淺度遊(九)吉隆坡篇


旅行日期:2015.04.11-2015.04.13

(27)抵達馬六甲

  在吉隆坡機場買了瓶水,吃過藥後,仍感到十分虛弱,剛到埗電話訊號不佳,拖着病軀很不容易找到了接機的朋友S,她與她的發小D一同由馬六甲開車來了。大家短暫交談、互道安好後,我坐上車,S發動引擎,往馬六甲出發。

  其實我與S也是初次見面,但由MSN互動開始,到臉書上互相點讚交流,已有六、七年歷史,在見外之中,又有一點稔熟。說起我和她的結識也有一段古,是當年我協助一個社團的訊息發佈,而S就在該社團在馬六甲的姊妹社團工作,為方便資料來往,互加MSN,從而開展了我們的友誼。

  馬六甲是著名華埠,歷史、建築和城市肌理跟澳門某些地方相似,「到此一遊」是必須的吧,尤其當我看到S經常在臉書上post很多當地美食照片,沙爹串、煎蕊和麵食……見到都流口水,這自然也成為我必去馬六甲的誘因。

  近年S已轉到新加坡工作,當我計劃行程後,把到馬六甲的日子告訴她,剛巧是周末,她便說要回馬六甲跟我會面。原本我是要自己由吉隆坡國際機場透過轉折的交通去馬六甲的,在網上找到攻略,連車票也訂好了,臨行前卻收到S訊息,說會來接我。

  在孤獨的旅途中能得朋友接載,我求之不得,那幾十元車票自然不會放在心上。車上我們愉快地交流,只是我卻不幸得腸胃炎,整個人有點精神恍惚,而且還得分神去堅守住肛門的括約肌。我們談到了當初結識的經過,又分享了當時工作上的人事,我又說說今次旅途的種種,她又講講新加坡生活點滴,而話題當然避免不了澳門的賭業發展,而無論是澳門、新加坡還是馬六甲,居民都面對着大量旅客帶來的衝擊。S又抱怨當地的貪腐狀況,例如汽車被警員拍了「快相」,通常敲詐你一筆比罰款低的金額就了事了。D也有參與交流,他們都很厲害,會說廣東話、華語、閩南話、英語和馬來語。

  說到興奮處,S卻說工作關係,當晚就要趕回新加坡去,不能陪我吃飯了。我感到遺憾,但似乎也是「整定」,因我的腸胃炎,晚上根本就不可能吃得了甚麼東西。不到兩小時,車子就進入馬六甲市範圍,在近郊處,D先行下車回家,他住的平房,就像電影《父子》中出現的那種,我看着就喜歡了。

  未幾到達市中心的雞場街(Jonker Street),泊好車,我到下塌的酒店Check-in後,便與S到對面的涼茶舖把握最後機會聊天。


我下榻的酒店


這些都是馬六甲街頭掠影



















(28)雞場街之夜

  S趕時間,我又人生路不熟,便唯有在就近一家涼茶舖坐下來聊天,自恃肚瀉問題好了點,竟點了一杯涼茶喝。要說的話大概在剛才兩個小時的車程已說過了,她就介紹起馬六甲有甚麼好吃的,又提到自己年內可能會到澳門一遊的打算(她最終只去了香港),末了,我送她一本我當時的新作《懦弱》,揮手道別,她趕回新加坡去。

  我回到酒店,開始有點發冷,鑽進被窩中「焗汗」,一時又跑到廁所去「噴射」,頭又有點暈了,實在很不舒服,然而一場來到,周末雞場街又有夜市,房間就能看到夜市的熱鬧景象,總不成白過一天,便外出逛夜市去。

  兩邊的房子本來就摻雜着各式店舖,延綿數百米的直街上,兩旁的攤子上又擺出了各種好吃的食品,還有手工藝品和成衣等等,目不暇給,香味四溢,只是身體狀況差,聞到那些氣味就不舒服。我在一間士多兌換了馬來西亞令吉,只見遊客和居民越來越多,一整條街都水泄不通,胡亂買了些東西便回到酒店去,卻又沒有胃口,吃一點便想嘔,也是無法可想,便唯有躺回床上休息。

  意想不到的是,房間窗戶外的雞場街口,有一個舞台,不停傳來歌唱之聲,我走到窗邊一看,只見舞台前鬆鬆散散地坐了二三十人,大多是穿着「街坊裝」的中年人,看樣子像是居民的消遣活動,大多歌藝不敢恭維,自得其樂,也是一種景致。如果我身體狀況良好,也許會覺得那簡直是良辰美景了,只是,對需要休息的我來說卻像是一場矛盾對決,聽了一陣,實在聽不下去,幸好帶了耳塞,作用不大,聊勝於無。

  混混沌沌,半寐半醒,捱至天明。狀況有所好轉,把握時間,到街上和景點逛去。

  馬六甲主城區很小,一下子感覺澳門變成了「大澳門」,雞場街像一條延長了的官也街,而這條「官也街」混雜了十月初五街和福隆新街的元素。馬六甲王朝據說是明朝屬國,建於十五世紀初,比澳門開埠還要早,由於其位置優越和豐富的物產,吸引殖民者覬覦,先是十六世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十七世紀中至十八世紀末又被荷蘭殖民,接着便是英國統治,一直到馬來亞獨立。悠久歷史產生多元文化,其中屬於葡國文化的遺跡主要有聖地亞哥城門和聖保祿教堂,還有其它房屋的建築風格,處處都折射出同是葡國殖民地的澳門的身影。二零零八年,馬六甲市成為了世界文化遺產。


滿目美食


熱鬧的街坊舞台




煎蕊

(29)在馬六甲尋找澳門

  在雞場街及周圍的街巷信步而遊,不時與那些令我想到澳門的建築物不期而遇,那裡也有觀音堂,也有同鄉會,也有舊貨地攤,風格與澳門相似的建築,屋與屋之間像玉米顆粒一樣緊密相連,中式的、西式的、馬來式的建築錯雜混合,一派平和又不突兀,簡直就像一個濃縮的澳門街,更感親切。在著名的地理學家咖啡店喝杯咖啡,儘管依然有點反胃,只能吃幾塊曲奇,然而得以慢慢享受慵懶的早上,也令身體的不適暫時得以忘卻。坐在咖啡館裡甚麼也不做,甚麼也不想,呆呆地度過半小時,這樣的時光,一年裡也沒幾回。

  越過馬六甲河,來到荷蘭紅屋建築群廣場,噴水池、鐘樓和教堂聚集一起,真像澳門的議事亭前地。這些建築始建於十七世紀中葉,顧名思義是荷蘭殖民時期留下的遺物,部分建築以前是政府機關所在地,現在是博物館。朱紅色的建築在美感上沒帶給我大驚喜,卻令我想起澳門的荷蘭園,建築風格相異,歐陸風情卻相仿,甚至一樣有「荷蘭元素」,又是一個在我腦內投射出澳門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廣場一帶的三輪車,這種三輪車我也曾在仰光見過,不像澳門的車廂在後,而是附設在車的左側,我在仰光見到時,那三輪車作為一種公共交通工具,混雜在馬路其它汽車之中,同車唔同命,在馬六甲,那種三輪車卻成為遊覽工具,經過司機的悉心佈置,變得花枝招展,因此不叫三輪車,叫「花車」。「花車」的佈置有不同主題,有的是Hello Kitty,有的是《冰雪奇緣》,還要播放音樂,認真有趣。

  從荷蘭紅屋轉上後面的聖保羅山(St. Paul’s Hill,又叫馬六甲升旗山),那裡據說是馬六甲地區的最高「山峰」,我找不到其高度的有關資料,感覺海拔應該還沒有澳門海角遊雲高,登「山」一點都不吃力。儘管不高,卻可以清楚地看到馬六甲海峽的海面。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山上有聖保羅教堂遺址,葡萄牙人侵佔馬六甲不久就開始修建,已有近五百年歷史,教堂前方,矗立着沒有右手手掌的西班牙傳教士聖方濟各沙勿略(天主教澳門教區的主保聖人,三巴仔存有祂的聖髑,據說馬六甲也有)的塑像。聖方濟各曾兩度在馬六甲逗留,也曾在印度和日本傳教,他後來決心前往中國,卻在上川島染瘧疾而逝,終年四十六歲。


荷蘭廣場






地理學家咖啡店




花車


馬六甲河


(30)聖保羅教堂遺址

  看過聖方濟各的塑像後,我便步入後方的聖保羅教堂遺址。聖方濟各逝世後,其遺體曾在教堂裡埋葬了九個月,之後才運往印度果阿長眠。教堂修建於十六世紀初,原是一個禮拜堂,由一位海軍將軍所建,用以感謝上帝庇佑軍隊在敵軍襲擊中倖存下來(這與澳門西望洋聖堂又有相似之處)。荷蘭人佔領馬六甲後,在原有教堂旁又興建一座新教堂,原教堂因而廢棄,成為墓地。

  其實聖保羅教堂遺址,與正式名稱為「聖保祿大教堂遺址」的澳門大三巴牌坊幾乎同名同姓,只是翻譯有點不同而已。澳門的大三巴牌坊現存部分主要為堅硬的花崗岩,而馬六甲的聖保羅教堂遺址建材為多孔的紅土石,可謂大異其趣,在建築美學及保存狀況來看,大三巴是勝幾籌的。

  只是我也喜歡聖保羅教堂遺址。其佔地不大,就像一個課室大小,屋頂是沒有了的,斑駁的紅土石磚牆滿佈孔洞,每個孔洞都彷彿埋藏了一個秘密,是那些已消散在風中的歷史的秘密,儘管給我的衝擊感沒有幾天前看到的吳哥勝跡巨大,但其簡約的、純粹的、坦然的姿態,卻令我感到一種莊嚴與明淨。兩旁放置了墓碑,有一些是葡萄牙文,有一些文字我不認得,教堂還有一個墓室,就是聖方濟各的臨時墓穴所在。墓室裡有出售手工藝品的攤子,而外面則有一位歌手在賣藝演唱,窗角處又有一隻流浪小貓呆呆地看着那些圍聚在墓穴旁的人群,情景也算獨特。

  從教堂遺址出來,轉到山腳,隨意看了一下聖地亞哥城堡。這座「城堡」其實就是一道門廊,建築風格與聖保羅教堂類似。說來有趣,話說當年葡萄牙人佔領當地後,為防止馬六甲王國逆襲,依山勢用巨石砌築了一座城堡,後來被荷蘭人摧毀,但石門卻不屈不撓倖存下來,被當地人稱為「沒有牆的城門」,視為精神象徵。

  看看已近中午,便折回雞場街上找吃的,一些著名的食店都大排長龍,自己一個人不想花時間排隊,隨便找個像樣一點的餐廳,品嚐了當地著名的雞粒飯。胃口還不太佳,也不覺其有何過人之處,也許有人排隊的地方會好吃一點吧。買了些手信,回酒店休息過後,下午又再出發,沿馬六甲河走了一段,到了附近的新區,在一個商場閒逛,看看近晚,步出商場,只見烏鴉滿天飛,感覺怪怪的。在那裡,烏鴉就像澳門的麻雀一樣尋常。中午吃得不多,肚子有點餓了,光顧附近一間麥當勞,我的胃口也終於回來了。麥當勞連鎖店遍佈世界各地,菜單大同小異,我憑那些熟悉的味道,總算改善了反胃的感覺。


聖方濟各像




聖保羅教堂遺址










聖地亞哥城堡





(31)關於交通的故事

  次日早上,在雞場街一帶轉悠了一會,大部分商店都未開門營業呢,我就喜歡一個地方這種不慌不忙的感覺。走在路上,我發現,那裡的車位空間都比較寬大,就算泊輛七人車,車頭車尾都留有不少空間,而且還有不少空車位,令來自澳門的我好生羡慕。

  那裡露天泊車當然也要付錢,但不像澳門入咪錶,而是使用一種叫做「泊車券」(Parking Coupon)的卡紙,有「年」、「月」、「日」、「時」和「分」五個欄位,採用刮刮卡的方式,你甚麼時候泊車就刮相應的時間,每張券泊一個鐘,如果泊兩個鐘就刮兩張,放在車廂中擋風玻璃下面,一目了然。好處是政府不用「種」咪錶柱,壞處就是司機不能叫人幫手入咪錶了。據我觀察,有些車子有放泊車券,有些則沒有,又不見警察抄牌,不知成效如何。

  走走停停,隨意再看了一陣街景,原打算到紀念鄭和的三寶寺和三寶山看看,但離雞場街較遠,我對寺廟的興趣又不大(況且寺廟幾乎都大同小異),便又集中精力買了些手信,回酒店執拾好行李退房後,打的去Melaka Sentral馬六甲長途車站,乘車到吉隆坡去。

  Melaka Sentral有很多車開往吉隆坡,站上長長的一列售票窗口,每一個窗口都代表一家長途汽車公司,我隨便到其中一個買了票,上了車,卻見裝潢都是印度式的,乘客不多,大多是印裔人。座位的感覺還是挺舒服的,約莫兩個多小時後便到了吉隆坡南郊的南湖鎮巴士總站TBS(Terminal Bersepadu Selatan)。在那裡,還得找到捷運站點Bandar Tasik Selatan,乘搭「快捷通軌道」(Rapid KL)到另一站點,再轉乘單軌列車(KL Monorail)到我的目的地武吉免登(Bukit Bintang)。

  雖然自己說出來都覺得挺複雜,而且對現場站點設置一時摸不清狀況,但開口問人就獲得滿意答案,過程尚算順利,還在那個站點看到澳門旅遊局舖天蓋地的宣傳裝飾呢。

  值得介紹的是,吉隆坡有四種集體運輸系統,包括:「快捷通軌道」(Rapid KL),有安邦線和格蘭那再也線兩條,類似於輕軌或地鐵;「單軌列車」(KL Monorail),與Rapid KL同一家公司,連接金三角商業區,此種列車採用高架形式,軌道在中間,列車跨座其上,車身下方像篏子一樣夾着路軌;「通勤鐵路」(KTM Komuter)也有兩條路線,感覺像火車一般;「機場快線」(KLIA Ekspres),連接吉隆坡中央交通樞紐(KL Sentral)與吉隆坡國際機場。

  有幾個轉乘站連接各條幾乎沒有重複的集運系統(當中有轉乘站是很屈機地要步出建築物經過馬路再進入另一座建築物搭乘,不過距離也許同香港地鐵站轉乘要走的路差不多),摸熟了還是挺方便的,只是我也一度被搞得頭昏腦脹。(待續)


濶落的街位






雞飯粒


車位


泊車券




吉隆坡集運站點的澳門旅遊局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