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31, 2013

(六三)關於《故事小寶盒》



  不知從哪裡看到有網民說,抑或是由名家所言,大槪說過去的電視動畫,有情節,有熱血,男人都像個男人,而現在的動畫則基本沒甚麼情節,胡胡鬧鬧,男人都像女人。我現在沒怎麼追看電視動畫,偶然觀看,卻實有上面說到的那種印象,不知是我年紀大了或是心態改變,這些卡通片除了讓少年兒童覺得圖畫可愛,得啖笑之外,對他們又有何益處呢?

  以前的卡通片確實高水平,對我的影響也很大。今次我想說說一套叫做《故事小寶盒》的卡通片,七、八十後的讀者應對此卡通有印象,雖然比起同時代的稍嫌老土,未必人人喜歡,但至少聽過名字。

  猶記此卡通在TVB重播多次,最後一次重播該在我高中時期,於黃昏時段用來“殺時間”之用,當時我既兼顧學業又做兼職,沒多少機會欣賞,只看過幾集,便被卡通那感人故事、那優美畫面、那柔和細膩的導演手法、那舒緩配樂,以及那娓娓道來的獨白所吸引,不少畫面至今仍歷歷在目,當時就想這絕對是套不可多得的卡通,不禁為它起了個趕客的名字而大感惋惜。

  猶記有一集,講述一對賣藝父子,對眾人說可以偷天上桃子,於是父親將一條繩索向天上拋,直上雲端,兒子說上天堂很兇險,卻違拗不過,只得向上爬,直至消失不見,不一回,有東西掉下來,一看,不是桃子,是頭顱,接着劈劈拍拍,天上不斷掉下兒子殘肢。父親哭着將兒子屍體用布蓋住,說兒子被眾人的好奇心害死了。圍觀者很內疚,紛紛送錢予父親。收完錢,父親向着兒子殘肢說:我兒,還不出來謝謝眾老闆?兒子竟完好無缺地從布下爬出,多謝眾人,與父親一起走了。

  這故事我印象深刻,令我一直很想重看《故事小寶盒》。最近心血來潮,想找相關資料,網絡發達,現在連《幪面超人RX》都可全套翻看,這套卡通於網上再現也非沒可能。

  上網一找,卻發現資料不多,大多與我狀況一樣,都是在網上發出對此卡通的尋人啟事,不過,我還是找到一點資料。在天涯社區中,我找到時間證明,有網民說此卡通於1989年在TVB首播,1996年重播,之後我進一步在豆瓣找到更多資料,包括此卡通的日文原名“まんがこども文庫”(漫畫兒童文庫),有日文名,一切就好辦了,到日文維基百科一搜,就找到進一步資料。





  原來“まんがこども文庫”於1978年10月至1979年9日間於日本首播,監制為滑川道夫,總導演前田庸生,每周一集,一般每集講兩個故事,故事都由童話雜誌《赤鳥》曾刊載的著名童話改編,原作者包括芥川龍之介、小川未明及坪田讓治等,都是日本名家,難怪當年我看卡通時,就覺得與別不同。

  其實豆瓣上已有網友提供此卡通在youtube的鏈結,我一搜果然有,相信是有人以前錄下,再製成視頻放上網的,並不完整,日語原聲,沒有字幕,我只聽得懂一些單字和日常用語,將就着看了幾段,算是一解夙願,遺憾的是找不到上面提到的那個故事。

  其實,以前讀《聊齋誌異》時,我已發現那令我念念不忘的故事原來改編自該書的《偷桃》,維基的“まんがこども文庫”條目列出了所有單元名稱,並沒發現以此為名的,較有可能的是坪田讓治的《魔法》,因為芥川龍之介改編唐人傳奇的《杜子春》也在此卡通中動畫化了,出現其他改編作品也不足為奇。下面的鏈結是第40集的《村童》,有片頭歌曲,歌聲優美,畫面特別,值得一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NYPsTyFEk

  
  (原載於2013年1月)

Tuesday, January 29, 2013

(一零八)祐漢街市熟食中心(中)





 (舊熟食中心,圖源:http://www.ecpz.net/viewthread.php?tid=124427&extra=page%3D3,即此默謝)

  高中時我開始做兼職,較多錢消費,但也只能消費一些低檔場所,包括無牌經營的卡拉OK及自己打工的麥當勞等,其中祐漢街市熟食中心也算是其中一個。當然大多人去熟食中心只是解決三餐所需,不過我最初光顧那裡,卻實是帶着女朋友,享受着吃一碟小菜的情趣。後來女友不見了,熟食中心也成為我一個放學後尋常買小吃的地方。

  較常光顧的是那裡的餃子檔。一開始只有一兩家在經營,後來生意好,使得不少檔主有樣學樣,整個中心幾乎有一半攤檔都出售餃子之類的食品,然而味道口感卻差遠了,最好吃的始終只有那一兩家,其中一家還經常有人排隊。因我從未見過該檔子有男經營者出現,我難以確定是否我小時候吃到的街邊餃子,然而味道最似了。餃子檔的名字我沒留心。

  麵檔也是我心頭好,當初最愛吃的一家是以咖喱出名的「咖喱林」,老闆娘甚兇,老闆的每一個動作,似乎都會惹來老闆娘一頓責備,我最喜歡吃那裡的咖喱雞和薯仔了,可是忽然有一天,麵檔竟然變了賣糖水,弔詭的是名字卻沒改。我悵然若失,唯一可資慰解者,是我在那裡首次嚐到了叫楊枝甘露的糖水。其他尚有幾家麵檔,我基本已嚐遍,縱然沒絕對出眾的美味,但無論是味道、份量及材料,都絕對對得起廣大市民。

  麵檔當中「其記」是以前露天街市的遺民,最記得街道檔時代一碗香腸麵售兩元,大槪在八九、九零年左右。不知我是為了吃那碗香腸麵還是為了吃放在攤子上的辣椒醬,我隔三差五就光顧一碗,哪怕在晚飯之前,坐在一角,將半支辣醬倒在麵上,攪拌來吃。也許就是從那時開始,埋下了我終生肥胖的禍根──養成了愛吃濃味的食物以及在正餐之前吃大量東西的習慣。後來麵檔一分為二,其中老檔主搬上熟食中心經營,同時在祐漢一舖位開了一家叫「甄其記」的店子,打理人應是其兒子,食品種類更多,請了好些店員,生意不俗。

  此外,熟食中心還有一檔賣油炸食品及一檔賣豬皮魚蛋的,兩者都是在我小學時已在祐漢露天小販區擺賣的攤販,我由十歲吃到三十多歲,已吃了二十多年,估計還會吃下去。

  除了我較喜愛的麵食、餃子及上面提過的糖水和小食等,舊祐漢街市熟食中心的食品也還有不少:生滾粥、糉子、咖喱角、油器、小籠包、菠蘿油、雜果冰、布拉腸、炒牛河,可謂種類繁多。

  (原載於2013年1月29日)

Monday, January 28, 2013

(二十一)保命奇招



  十五、六歲至二十歲的一段日子,也許社會氣氛使然,我總感到自己將死於非命,並非身體出現甚麼危險訊號,單純就是怕被高空擲物砸死、被車撞死、被童黨打死或自燃而死,雖惶恐卻也無可奈何。後來還是找到法子,我相信只要不惹死神叔叔生氣,加上有心念未了,祂就不會無緣無故動手。

  於是除日常生活外,還替自己增添很多“念想”,包括同時閱讀幾本書和追看多套漫畫,一下子往身子擱上十多件未了之事,每天盼着陪孫悟空取西經、盼着感受胡斐與程靈素袁紫衣的感情結局、盼着與白武男一起避過大刀武神追繫,只因太多事情未解決,才可度過那段隨時斃命的時期。

  二十歲後,有段日子我連載小說,自知那時無論如何都死不了,皆因至少有一個半個讀者在等看連載,死了對其太殘忍。之後我再也沒那種瀕死心態,直至近年邁向中年,肥胖身體像支柱過少而構件龐大的建築,開始發出警號,我又再度感到可能會有猝死的一天,幸好這一回,我同樣也想到保命奇招,就是寫長篇小說,寫得越長越好。

  何解?我喜歡的短篇小說家,十居其九都英年早逝,魯迅只活了五十五歲,契訶夫四十四歲,莫泊桑四十二歲,芥川龍之介只得三十五歲,最近我正跪拜的愛倫坡也只活到四十,當然,也有寫短篇而長命的,例如博爾赫斯活了八十幾,但他卻承受了失明這一慘痛命運。反之,寫長篇小說而著名的作家一般也較長命,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大仲馬及福克納等等,最少都有六十歲。雖然也有寫長篇短命的例子,但總體知名度或數量不可同日而語。

  到底是因命短而寫不了長篇小說,還是因寫得多短篇而命短?後者有點無稽,然而要信地球存在詛咒,靠短篇小說成名,很大機會受詛咒影響,正如童年大紅大紫的演員,長大後都較為矮小一樣。

  看來我又有點杞人憂天了,一來我顯然不會成名,二來我甚麼也不寫就可以了,三來我也曾寫過一部十八萬字的長篇。其實十八萬字又算甚麼?莫言曾說:“沒有二十萬字以上的篇幅,長篇小說就缺少應有的威嚴。”為以防萬一,為不讓自己早死,我還是應該寫一部二十萬字以上的小說──只是怕寫了出來沒法出版,令自己嘔血而亡,嗚呼!

  (原載2013年1月28日)

Tuesday, January 22, 2013

(一零七)祐漢街市熟食中心(上)

(舊熟食中心,圖片來源:http://www.ecpz.net/viewthread.php?tid=124427&extra=page%3D3,即此默謝)

  早前在一篇談論西灣湖夜市的文章中,我曾蜻蜓點水地表達了自己對祐漢街市熟食中心搬遷的微言,也在臉書上寫了幾句抱怨的話,這主要有三個原因:

  其一,當時社會上關於留住「集體回憶」的呼聲甚為熾烈,但有感於「集體回憶」也有階級之分,住在北區的人窮,連那裡的「集體回憶」也下賤,幾乎沒人關心那一道即將失去的風景,而除了當局曾經發佈新聞稿,印象中舊熟食中心並沒擺放或張貼任何提示,以致不少客人也不知自己將與舊熟食中心後會無期,使得自己對其搬遷甚感愕然;

  其二,以前舊工人球場餐廳使用一種大鋼桌,大家踢完波,一班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各據鋼桌一角,與其他街坊一道飲飲食食,韻味純樸,令人懷緬。祐漢街市舊熟食中心也是用那種買少見少的大型鋼桌,充滿平民特色,給人一種社區大家庭的感覺。根據新下環街市的經驗,我情知新中心將沒可能再擺放那種鋼桌了,因此感到依依不捨,而那種上世紀的紀念品將從此在澳門失去;

  其三,正所謂「上屋搬下屋,唔見一籮穀」,我極其擔心一旦小販從舊熟食中心搬到新熟食中心,某些經營者可能因年齡等因素而順勢退休,又或者新中心運作未如理想,生意江河日下,會導致原本經營得好端端的攤檔結業。

  種種因素,令我對祐漢街市新熟食中心不抱好感,並且有一種被人活生生剝去記憶的感覺。

  確實,我對舊街市熟食中心十分留戀。在沒有祐漢街市前,不少熟食小販檔遍佈祐漢街頭,有賣豬皮魚蛋的、有賣油炸食品的、有賣麵食的、有賣餃子的,雖然那些老闆或事頭婆不會認得我,但那一張張親切的臉卻陪伴着我成長。後來社會發展,市容整頓,祐漢小販搬上熟食中心,在這過程中,部分街頭小販就沒再經營下去了,包括祐漢新村第七街的廣東艇仔粥、第八街印尼華僑的雞翼尖和第二街福建移民的炸粉果等,這些味道只能長留記憶中。

  木屋拆卸後我一家搬到台山,我有段日子甚少去祐漢一帶,直至上高中開始,因做兼職關係,多了點零用錢,祐漢街市熟食中心便成為我其中一個消費場所,我才發現原先不少街頭小販都搬到那裡去了,而不知何故,餃子竟成了那個場所的主打食品。


   (原載於2013年1月22日)

(廣告支持)--> (請查看詳情)

Monday, January 21, 2013

(二十)記性唔生性

      (廣告支持)--> (請查看詳情)






  頭大如斗的我,小時候就被經常形容為“頭大冇腦,腦大生草”,後來這句話慢慢遠離我的生活,並非人家以為我變聰明了,只因我另一體態特徵──肥胖越來越顯著,再針對我大頭說項也就說不過去。到現在我還不敢肯定自己有冇腦,但有一點可以證實,我曾經是個記性很好的人。

  大學畢業之前,我正事不多,只管閒事,閒事也沒多少,經常讓腦袋空轉,回想曾發生的種種事情,最遠可追溯至三歲時的一些片斷,而有時自己就像博爾赫斯筆下那位博聞強記的富內斯一樣,將一件剛發生的事情逐格重播,竟可將細節逐一鋪展。不知何故那時夜裡總睡不着,而且經常下雨,我就一邊回憶與聯想,一邊呆到天發白。

  也許只有電影裡那些一看謎語便記住、一聽口訣就能背頌的人物比我厲害,為此我有點沾沾自喜,後來抽了自己幾條筋和幾塊性格,創造了一個人物放在小說中,人物名為“胡憶深”,是一個性格複雜的少年,記憶力驚人,應記的一定記得,不應記的也會記住,小小年紀,就被記憶壓得喘不過氣來,然而他卻記不起自己小時候是否曾錯手殺人。我自然沒那麼誇張,但有時也覺記性太好不是件好事,就像一支裝滿了的USB儲存棒,只能翻看舊資料。

  幸福不是必然的,去年我在另一份報章上寫了篇鞭撻“面盲症”患者,譏笑那些人記性差的文章,報應不爽,之後我在一個場合出現認不出朋友的尷尬局面,接二連三,我相繼遇到了認得樣貌不記得名字,甚至連樣貌也認不清,只隱約記得在甚麼地方相處過的人物。這種事情發生在別人身上沒甚麼大不了,但於我而言,就似小醜忘記化裝一樣,感到自己已不是自己了,然後我才發現,記憶力竟日益衰退。

  也許少年生活太輕鬆、太單純,也許近年生活太勞累、太複雜,不要說如今已無閒情雅致去回想閒事,連很多正事,也因事情接二連三,像水過鴨背一樣,發生了就拋諸腦後;或許還有一個原因,就是2006年頻密寫網誌起,至今我一直筆耕不絕,下意識將現實記憶存放在散文裡,又或經偽裝後放在小說中,而自己的腦袋就不花空間去記。這引致的問題是,我腦海裡存留較多的是少年和童年回憶,而成年回憶極少,這樣的我開始有點精神分裂了。

  (原載於2013年1月21日)

Wednesday, January 16, 2013

(十九)食神流淚蕃茄蛋



  周六中午懶出街,叫了外賣,一飯一菜,收費嚇一跳,其中蕃茄炒蛋盛惠三十八元。棲息北區的我,於此莫名高價難以接受,對送外賣的表示懷疑並給過小費打發後,坐立不安,終致電食店查問,店家回說小菜加價了,由三十三元(其實我沒留心看餐牌,竟不知原價已那麼貴)漲到三十八元。聽到解釋,我便有點像那位被葉德嫻問完“邊個”後,再看着黎耀祥攞視帝的馬國明一樣,以呆樣將飯菜吃完。

  無論如何,我一時三刻實難將“北區”及“蕃茄炒蛋”兩個概念與“三十八元”聯繫一起。在不少非該區居民和老澳門眼中不屬於澳門一部分的北區(選舉期除外),因長期被邊緣化,得以在旅客的鐵蹄底下保留較低廉消費,萬料不到,有朝一日這裡的商戶也沾染了“撳住嚟搶”的惡習。

  有數得計,按零售價,四隻雞蛋加四個蕃茄也就十元左右,若按批發價或拱北價,成本則更低。一般河東獅就算沒有巧手,都可將蕃茄炒蛋做得出神入化,食店蕃茄蛋並非採用西班牙食材,憑甚麼向可敬可親的消費者謀取三四倍暴利?

  對於北區食店如此肆無忌憚地抬價,我認為那可能是懲罰我等肥胖而不願煮飯的懶人,是出於好意,但也有可能,只因食店看到旅遊區食肆那種大發其財的經營模式,懷着同仇敵愾之心理,“北施效顰”對待卑微生活的草根階層。

  北區只是單純住宅生活區,不是其它已經成為旅遊區的生活區。在那些淪陷區裡,食肆就算將未來十年的通脹預期都計算在餐牌上,就算店員包公上身,就算將一塊豬扒以美容拉皮方式由只有4x5cm捶打至10x15cm,還是一樣客似雲來,中午時分,按圖索驥如獲至寶的旅客,與灰頭土臉步履匆匆的職場人士同爭一張枱、同點一道菜,近年逐漸構建成小城一幅獨特場景;較慶幸的是,情況還未誇張到鄰埠過去那樣,由坐下開始,就有人在你旁邊呵着氣讀着報等位。

  統計暨普查局早將通脹元兇揪了出來,就是“出外用膳”,當然,我們知道元兇是誰,卻沒法將之槍斃,畢竟社會上大多是雙職家庭,就算晚餐可吃住家飯,午餐也只能懷着鼓佬吃家明的心情光顧食品難吃的食肆。職場人士只能看着兇手消遙法外,我等懶胖子也只能任由宰割。

  (載於1月14日)
  (圖片來源:http://www.fantong.com/cook-385135/,特此默謝)

Tuesday, January 15, 2013

(一零六)再說拖延(下)



  剛好近日看到網民炮製一首《拖延之歌》(PROCRASTINATION - The Musical),簡直說到我心坎裡去。歌曲短片以風趣幽默的表現方式,將現代人的拖延(procrastinating)通病陸續道出:明明知道事情來不及做了,但我們還幹着無聊的事情,玩Facebook、看Twitter和致電老媽;明明該馬上投入工作了,我們卻先將桌子整理一番,把照片扶正,但還是不想幹事,然後又找出一堆筆來分門別類。這些歌詞幾乎像對我說一樣,十分貼切,像我寫這篇文章前,我就上網看了Facebook,瀏覽了一下新聞,查查網上銀行戶口,沖咖啡,做了一大堆無聊事,即是說Hea了很久,才開始認真動筆!

  其中令我中槍倒地的一句是:「All day I sit here waiting, for just the perfect moment to begin」(我整天就坐着等待,那個開始幹活的完美時刻),絕對是我的寫照之一,明知自己應該寫一篇小說,明知自己要讀一本意義重大的書,但我卻在等那個永遠不會存在的「perfect moment」!這個perfect moment與《明日歌》的「明日」一樣,真是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其實,自己沒將一件任務做好,又怎怪得了人家?況且於我而言,很多事情是我要自己做,而不是人家叫我做,借助外力倒不如求諸己身,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從源頭上,防止拖延的出現。

  
  拖延是惰性的女兒,人的惰性是與生俱來的,不是為了生存,沒多少人喜歡上班,如果你叫我選擇中六合彩幾千萬頭獎還是做一個知名小說家,當然我希望兩者兼得,但如果要我選,我會選中頭獎,因為我成為知名小說家的機會概率會低於中六合彩。──噢,岔開了,說回正題,人的惰性之所以起到作用,產生拖延,主要原因是被拖延的事情還不至於影響生存,正如我不會因拖延而誤了工作一樣,要在不影響生存的狀況下消滅拖延,這絕對需要毅力、決心,以及運氣。

  有毅力,要決心,還好理解,為甚麼需要運氣呢?──其實我們做甚麼事不講運氣?我們之所以生下來有手有腳,之所以有份工作,都講運氣!沒有運氣,投胎投得不好,你哪怕讀完大學,也可能像我們海上鄰國的朋友一樣,做一個保安員或家傭而已。當然運氣不能強求,況且一般的運氣我們還是有的,克服拖延的殺手鐧始終是毅力和決心,而毅力和決心,卻需要長期的身心鍛煉和一絲不苟的態度所建立。

  雖然一年下來,我自己已做了不少事情,而且亦已逐漸改善拖延的毛病,不少工作也提前在死線前完成,但尚嫌未盡如意,效率也不甚高,希望在新的一年裡,我能夠加強身心的鍛煉,減少拖延,把握已剩不了多少的青春,做好時間管理,不再光說不練,磋跎歲月。願與讀者共勉!

   (原載於2013年1月15日)


《拖延症之歌》視頻網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R3ppnZ1qALw&feature=player_detailpage


Saturday, January 12, 2013

(十八)感恩平凡人生



  上周《攞你命電鑽》的題目本來叫做“電鑽與感恩”,我想說的是,一把電鑽產生的噪音就可將一個人二十來天的美好生命毁於一旦,可見幸福是多麼的經不起考驗,故此我們應該對上天賜予的一切幸運表示感恩,我希望以感性且優雅的態度為二零一二年作結。料不到自己當時的憤懣已徹底擊潰本來已不好的脾性,滿紙都是對電鑽噪音惡毒的詛咒。寫完文章,半夜再被電鑽吵醒,一定神,才知發惡夢。

  我總認為,在這一刻自己仍能神智清醒無病無痛地敲打鍵盤將所思所想記錄下來,已是一種巨大得令人匪夷所思的幸運。我們有幸來到世界上,作為幾十億人類、數萬億生靈的一份子,這本身蘊藏的無數巧合、偶然與機緣,實在玄而又玄,無法解釋。

  試想一下,當年你的父母要不是在那一刻相遇,要不是在那千分之一微秒有觸電的感覺,要不是其中一方放下矜持作出追求,要不是他們在某一個緊要關頭嘿咻嘿咻,你就可能不會看到我這篇文章了。我們能夠平平安安地長這麼大,有家人、愛人和朋友的愛護與關心,都是由無數的幸運和機緣積聚出來的結果。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聽起來迷信,卻十分有理,我們個人的努力頂多只可以讓生命總體往好的或壞的方向發展,但個人出身、具體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是“命”和“運”,就不是我們的能耐可以扭轉了。就像樓上裝修,偏偏就在我大假期間進行,難道是我可以改變的嗎?

  幸運的是,電鑽的噪音並非在我正在創作文學比賽作品的生死關頭,又或者在我極度不幸兼且情緒低落的時候耀武揚威,要不然,輕則導致我完成不了比賽,重則可能令我情緒崩潰!相對而言,還是比較幸運,畢竟那噪音只是破壞我一段無關痛癢的生命。

  我們每天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到家,是絕對的幸運,因為在路上,我們隨時可能被大意的司機開車撞死、可能被失修的花籠砸死、可能被失常的人斬死,也可能身體某項機能出錯而猝死,總之,我們的平凡,就是種福氣。在剛過去的二零一二年,我的生活雖然平淡,但我感到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謝平凡的人生!

  (原載於1月7日)

Tuesday, January 08, 2013

(一零五)再說拖延(中)



  那段奇跡般毫無拖延地做好作業的日子,絕對是我人生一件豐功偉績。可是,除了日常的作業,學生時期還有另一項重要任務:測驗和考試──那要命的測驗和考試!徹徹底底地喚醒了我沉睡的拖延:沒有一次小測我會提早一天準備,沒有一次大測和考試我會提前兩天溫習,總之就是測驗考試前一天,我才趕去抱那聖潔的佛腳,拿起書本,圍繞老師溫馨提示的重點從頭到尾看一遍,以短期記憶過關斬將。幸好沒被拖延擊倒,我還是一條好漢。

  也是命運的安排,我出來社會的第一份工作是記者,而且是日報記者。對於我這種易被拖延誘惑而需要死線守護的人來說,日報記者絕對是一個度身訂造的職業。先不說其他,只說時效上,澳門的日報記者每項工作幾乎都是日日清,由採訪到寫稿都在一日內完成,不用將事情留過夜,每日都可以將魔女驅走,保持個人神聖的光輝。雖然有時實在趕得辛苦(特別在出差時要趕幾條稿),但還是十分享受與死線並肩作戰的日子。

  然而好景不常,後來我轉了做周報和月刊,甚至兼顧季刊的工作,我的苦難日子也就降臨了,死線遍體鱗傷,拖延耀武揚威。一項工作再不是一天內完成了,周期以一周、一月為計算,當中還牽涉大量個人積極主動的因素,例如邀約社會人士受訪等,而接二連三的碰壁容易澆滅你的積極性,直接助長了拖延的氣焰;況且有時你積極也是徒勞的,由於出版周期長,你過早做完一個訪問,可能激發了受訪者,在你還未出版時,他已接受了其他媒體訪問並發表了,怎不叫人氣餒?我開始有點找不着北,延挨時日,像個遊魂野鬼,拖延已經與我共存,我感到透不到氣。最後,我結束了別人眼中的「筍工」,重新尋找死線。

  到現在,我還是很害怕沒有死線,例如有人叫我幫手寫篇稿,只說:「越快越好啦!」又或者「冇話幾時嘅,你幾時得就幾時啦!」換了以前,我一定按兵不動,要不等到拖延不下去,要不就是不了了之,但現在我一來認為自己應該把握寫作機會,二來也不能如此馬馬虎虎,於是我一定會硬逼着別人給我死線,最好對方態度明確,定下日期,否則又是模棱兩可的話,那件事我就會一直拖延,但又因為責任關係,我又會有種懸而未決之感,墮性又說服不到自己動手(確實還有別的事情要做),這種半天吊的感覺實在不好受!

  (2013年1月8日)

Tuesday, January 01, 2013

(一零四)再說拖延(上)



  差不多半年前,我在「字字屈機」寫了篇題目叫《拖延》的文章,希望可以提醒自己,把握機會,珍惜時間。事隔半年,拖延的毛病在我身上並沒改變多少,正如脂肪一如以往包圍着我的頭胸腹一樣,最近就是由於拖延,我竟錯過了一些參加寫作比賽、獲取獎金的黃金機會。是的,參加比賽不一定獲獎,但不參加就肯定甚麼都得不到。可見,拖延已危及我的生存,不得不重視。

  說正題之前,要一再強調的是,對安身立命的正職工作,我是毫不猶豫全力以赴心無旁騖絕不含糊地在時限內完成的,奈何工作以外的事情,包括我視之為生命的寫作,明明時間容許我做出成績,但我的拖延老毛病一再作威作福,像那邪惡的魔女莉莉斯,不容許我改過自新。

  我好喜歡「死線(dead line)」這個忠誠朋友,他老實地叮囑我去按時做好工作。沒有這位死線先生,學生會乖乖地每天做好作業嗎?沒有死線,我們會準時上班嗎?沒有死線,老闆會心甘情願發薪水給你嗎?死線,具有哲學意義上的無上尊貴位置,他提醒我們必須善待時光,否則後果自負。死線定得越短越好,越能激發人的潛能,越能讓我們珍惜生命。我們讀書時,幾乎沒多少人會趁早做好暑期作業而不拖到最後幾天的吧?若有,那人一定是好學生(未必是聰明的學生),其思想可能異於常人,要不,那人未來定必是一個出類拔萃的強者。

  我曾經也是一個積極的好學生,我讀書時的家課量一定沒現在的孩子多,因為那陣時老師根本沒條件安排網上作業,有段時間,大概是高中時期,每天的家課我例必在各節小息時就開始做,在督課堂完結前一定會做完,以致學校的作業我甚少帶回家去,因為我覺得放學後的時間是我自己的,用來做兼職和看書,不應該抱着學校不放。

  那個有明確死線,並在死線之前將功夫做好的日子,現在回想仍覺得是項偉大成就,若然當年我被拖延的魔力打敗,後果會如何呢?我可以想像:如當天有兼職做,我會在晚上十點十一點回到家後,看一陣電視,發一會呆,才提起勁,一邊頂着睡意,一邊在毫無協助的情況下做作業,事倍功半;如不用上班,放學後我可能去踢足球,或者回家後先睡一覺,再看看課外書,吃飯或有的沒的做其他事情,又是拖到深夜才做作業。幸好沒拖延,否則中學時代就被拖垮,只剩下慘痛的回憶!

  (原載於2013年1月1日)

(十七) 攞你命電鑽



  工作這麼多年,終於在十二月迎來了夢寐以求的接近一個月的長假期。本來我對這個假期充滿了想像,而計劃也很豐富,後來知道沒可能通通實現,於是將目標縮減,只希望趁着假期,呆在家裡靜靜讀十來本書,寫幾萬字小說,還要去一趟祖輩的家鄉。結果呢?樓上單位一把催魂奪命的電鑽,徹徹底底地將我的假期給摧毁了!

  我們寓居的地方樓底較矮,經常性被逼分享到樓上傳下來的生活訊息,原本也只是隔三差五有拖動重物或跺腳的聲音,平時還算較為安靜,然而不幸的事情終歸要降臨到我這個“不幸星人”身上,就在我懷着美好心情憧憬着放假的前兩三天中午,樓上忽然傳來開鑿牆壁的聲音,轟然響動,嚇得我的狗以為打雷,我氣急敗壞地上樓一探究竟,才知道樓上單位原來轉手了,新屋主正開始裝修。那開鑿牆壁的聲音已使我心情跌至谷底,而緊接登場的電鑽聲,摧枯拉朽地宣判了我假期的死刑。

  那把可怕的電鑽,就在我頭頂上五十厘米左右的天花的另一面,日復一日,從早到晚鍥而不捨地鑽,音量之大,音源之近,根本與在你耳朵邊上鑽絲毫沒分別。我的太太沒有大假放,不用像我一樣整天受摧殘,但她上班的時間由中午開始,換句話說,裝修師傅八九點就開始鑽的話,我們簡直沒可能安然無恙,我唯一可以做的,也就是跑上去叫裝修師傅不要太早鑽,先做其他功夫。法例只規定公眾假期及周日,進行室內裝修不可製造噪音,至於周一至周六,則早上八時至晚上八時,裝修師傅是可以任意發出噪音的。

  期間的公眾假期,裝修師傅繼續開工,雖然會造成違法後果的電鑽已改為間歇使用,但那種只有我們樓下單位才能感受到的刮地聲及傾倒雜物聲仍然帶來困擾,又不能基於噪音而報警,更沒可能要求日薪上千元的裝修師傅停工,實在是求助無門。天氣這麼冷,這麼多事情要做,我也沒可能老是躲到外面去,只能忍受着噪音,皺着眉頭默默地、低效地看書和寫作,而平日電鑽並沒因我的反感而有所愧疚,停止下來。

  寫這篇稿的時候已是深夜了,但一想到那慘烈的電鑽聲,我還是感到一陣心悸。這幾天,我的情緒實在被電鑽推向崩潰邊緣,沒絲毫放假的愉快心情,真是萬料不到一個美好的假期會這般毁於一旦。

   (原載2012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