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25, 2012
(一零三)未解決
有時候自己做事未必有始有終,就像寫小說,構想極恢宏,但開了頭,又未必有動力寫下去,小說人物連出場的機會都沒有,慘過遊魂野鬼;又有些事情,只要中間出個小岔子,就無以為繼,簡單說,除了大是大非,我是個不怎麼堅持的人。
不過,我對某些小事情卻又十分執着,簡單如吃一碗湯麵,十有八九我是要連湯也喝個一滴不剩的;讀一本書,一定要啃下每一粒印刷好的字。可能是強迫症的原因,如果我不把屬於自己一份的食物吃完,不把一本已讀開頭的書讀遍,我就感到事情未解決,心裡難受。
平時看電視新聞,最怕就是「講啲唔講啲」,例如報道說某某馬路發生一場火災,過程如何如何。其實某某馬路好長,我很想知道發生火災的地點具體在哪裡,但看完整段新聞,鏡頭只對着消防員和燒焦的痕跡拍攝,完全沒交待過街道環境,你根本猜不到準確位置。每每遇到這種情況,我的血壓就會升高,感到焦躁。可能交待環境的鏡頭對攝影師和記者來說微不足道,對部分沒有地理概念的觀眾來說也可有可無,於我而言,卻像有甚麼事未做完似的,不是味兒,有一種「未解決」的感覺。
其實不止電視新聞,有時看到一些文字報道也出現類似情況,只是頻率較少,問題主要出在訊息傳達不清,前後矛盾,你不知道報道說的到底是梁振英還是唐英年,不幸遇到真有如踩中地雷,慘過大便卡在肛門(這種感覺在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最後就會感受得到)。你明明可以不需要知道那個信息的,沒有那個信息你照樣活得好地地,但有人將信息告訴你了,卻又不清不楚,偵探小說都有提示,而這些訊息卻難如天書。我也是個爬格子的,我也有可能埋下地雷,然而發表個人議論比起新聞敘述,殺傷力要輕得多。
幾年前,巴士阿叔鬧爆四眼仔:「你有壓力,我都有壓力,未解決!」成為風行一時的談資,儘管短片已過氣甚至斷氣了,但世上至今仍有很多事情未解決,而我還是不時遇到像上面說的那種新聞一樣很多微不足道的「未解決」事情,12月21日已過世界還會不會末日呢?股災會不會來臨呢?樓市會不會再升呢?我的工作能做多久?世界已經諸多煩惱,還要踩中那些地雷,還叫人活不?
我在微博上看到一個有趣的形式,在這裡借用來奉勸各位兩點:第一點,從來人們最怕說話說一半沒有一半,因此最好將話說清楚;第二點,
(原載於2012年12月25日)
Monday, December 24, 2012
(十六)節日恐懼症
一直以來我工作都離不開與大量的人接觸,但近年我私生活竟變得越來越“宅”,公餘時間,躲在家中悄悄地過,讀讀書,看看碟,玩玩狗,寧願沉浸於自己構建的精神家園中,也不願經歷人際關係的風浪,加之近年體形越來越巨胖,我就更樂於收起自己,減少曝光。
對於我這個患有社交恐懼症的“隱性宅男”來說,一到年底年頭,就是災難時期,皆因節日過多之故。過去有段日子,我實在很不習慣一個人,一到聖誕節等佳節臨近,就遍身不自在,害怕到時沒節目,害怕形單隻影,後來倒慢慢習慣了,要真是沒約會,我便宅在家中,在父母的鼾聲及寵物饑餓的眼神下度過孤單的平安夜,聽着教堂子夜傳來的鐘聲,為賦新詞強說愁。
婚後我有了個當然伴侶,自然不用再害怕孤獨過節,只是我在想,我們是否真消受得起一年到頭那麼多節日呢?先不說那些“攞正牌”放假的節日,還有一些節日例如情人節等,根本就是由商人一手一腳捧紅的“莫須有”節日,使得我們每個月都要花費,每個月都得檢視自己的生存狀態是否過於孤獨。
過節時,我們似乎一定要熱熱鬧鬧,一定要有街去,一定要找些節日裝飾拍照留念,一定要盡興,否則不但孤獨於社交圈子,甚至孤絕於人世了。不知有多少經不起考驗的姻緣只因要配合節日而匆匆牽手?又有多少未竟的美好姻緣只因在節日中一次半次不能相伴而撒手塵圜?我們的靈魂與人生一早就出售給商人了,我們只不過是商家圈養的一群牲畜,我們的喜怒哀樂已被安排好,只需定時定刻向商人供應養份就好了。
加上社交網站的流行,興起了一股炫耀風氣,我們無一倖免地成為這種風氣的追隨者,我們競相炫耀,競相將經過偽裝的所謂真實一面公開於友伴面前。我們不會告訴別人自己有個性格孤僻的父親、有個有臭狐的男友、有個卧病在床乏人照顧的老祖母,或者駕車時曾不慎輾死一隻貓仔。我們越來越懂得偽裝快樂,將孤獨視為大忌。
不過,話說回來,時代賦予了我們如此的生活方式,我們也沒必要標奇立異逆其道而行之,今天是平安夜,如果有伴出街湊熱鬧的話,當然要去感受節日氣氛;沒有伴的,留在家裡發呆也是不錯選擇,可能再過一年你就要回味如此簡單的孤獨了。
(原載於12月24日)
(圖片來源:mali.5068.com)
Saturday, December 22, 2012
(六二)鄭健和必成大器(下)
《脫北者》構思獨特,是港漫不可多得的作品。 |
我認為,一本漫畫好看與否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其有否依賴旁白。TVB的電視劇哪怕劇情多麼不合理,都起碼不會像大部分港漫般,角色一邊說話、一邊做動作,還有一把慌死你唔明的畫外音在介紹劇情。
港漫旁白盛行的成因我沒作過研究,但猜想應沿襲自以前流行的一頁一格的公仔書有關,那些公仔書圖畫與文字分離,文在圖之下,對話都放在文字裡,而不會放在畫面中,這種小人書表現形式相對沉悶,當然不夠現在流行的形式吸引。又或者港漫多些旁白的話,可令三十多頁的漫畫耐看一點吧!
甚少人對港漫的旁白提出質疑,久而久之,旁白成為某些漫畫家偷工減料的主要手段,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更是旁白的「癲瘋」時期,劉定堅就曾揶揄馬榮成與溫日良不是鬥故事和畫功,而是鬥旁白多,邱福龍的《小魔神》更運用大量「懶」有文采但實情冷冰冰毫無個性的旁白,令人慘不忍睹。
旁白不是特色,只是糟粕。鄭健和令人佩服的一大特點,就是他的漫畫絕少旁白,甚至摒棄不用,完全透過畫面來說故事,他不會透過旁白來誇大角色的表情和言過其實地描寫場面,也甚少讓角色在出招前裝模作樣地告訴對手自己正要出乜招物招,保持打鬥場面的流暢。這種突破已賦予他的漫畫有與別不同的神采,令他在編繪時單純以畫面來思考,作品充滿漫畫感。
在構圖分鏡方面,不少漫畫家都採用全知全覺的敘事模式,似乎描寫好場景就算了,而不在乎到底「誰」在描寫場景,就像我們看着別人吃一碟豆腐火腩飯,而不是自己吃的一樣,大部分掛名黃玉郎的作品都有這個通病,加上旁白的阻隔,難令讀者投入。
鄭健和則不同,他是敘事天才,畫面調度十分出色,作品刻意用不同人物的視角去描述故事,並透過畫面的位置編排及人物角度表現出來。名作家白先勇曾說,敘事角度的轉變就像駕車轉方向盤一樣,一定要好小心,鄭健和就做好這一點,可參考他的近作《脫北者》。其實這不算甚麼獨門秘方,只是很多漫畫家都輕視視角的運用,結果一本漫畫看下來,讀者只知道故事梗概,而不能與人物同喜同悲。溫日良的顛峰作品《武神》,描寫白五世犧牲自己救助父親、描寫狂風武神與天尊武神的愛情等段落,就是視角運用恰到好處的範例,令人難忘。
說到編故事的功力,鄭健和也表現出極強天賦,從他兩部三期完短篇作品《野狼與瑪莉》及《脫北者》就可看出,兩作品都有完整的架構及開放性的結局,前者講述宅男漫畫家與變態殺手之間的故事,情節曲折,峰迴路轉,看得讀者十分過癮,獲得一致好評,到底瑪莉是否同性戀也耐人尋味;後者諷喻極權統治下人性的扭曲,場景只有車站一處,符合短篇故事創作原則,內容過於「正經」,褒貶不一,因不合一般港漫讀者審美喜好。我卻認為這本漫畫恰到好處,不可多得。
目前鄭健和仍未成為大家,仍處於建基立業的階段,但我相信他絕對有能力取得更大成就。
(原載於2012年12月)
Tuesday, December 18, 2012
(一零二)少年Pi‧寒戰‧唔生性
近期看了幾部電影,都覺得值回票價。《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不用說了,金像獎導演李安執導,名著改編,3D製作,寓意深刻,令人回味再三。看這部電影的過程容易被瑰麗的畫面和緊張的情節所吸引,散場後畫面仍縈繞不止,一幕幕奇情、深情、動情的情節重現,你感到虛脫,腦海糾結於那層層寓意,直到你決定不再懷疑老虎的存在為止。
關於《少年Pi》的感想我在其他地方寫過了,網上也有大量相關文章,我就不廢唇舌。我反而想說說原著作者揚‧馬特爾(Yann Matel),他畢業後做過洗碗工、植樹工和保安,後來才開始寫作,《Life of Pi》是他第二本小說,小說寫成後,像《哈利波特》一樣,一開始遭到出版社拒絕,經過最少五次失敗後,才由一家加拿大出版社出版,結果不用說是大受歡迎了。所以說,做人不要輕言放棄,如果揚‧馬特爾當年選擇放棄的話,世界就沒那麼精彩了。
另一部要介紹的電影是由陸劍青、梁樂民執道的《寒戰》,這齣電影卡士強勁,由影帝級人馬梁家輝和郭富城主演,描述警局內部的政治鬥爭。香港回歸後,因要政治正確和顧及內地市場關係,這類題材已難得一見,要描寫警隊的黑暗面嗎?可以,像《殺破狼》般將時空設定在回歸之前吧!一定要將故事放在回歸之後嗎?也可以,像《無間道》將內地版的結局改寫吧!也許《寒戰》最後由警隊揪出壞蛋的結局算是政治正確,才獲內地通過吧(不知內地版本有否改結局)。
《寒戰》情節引人入勝,雖然劇中人口中無時無刻不掛着「法治」和「程序」等屬於道德高地的詞語,但偏偏就是這兩樣東西,歹徒用它們來犯罪,警隊內部用它們來明爭暗鬥,極盡諷刺。郭富城及梁家輝演技爐火純青,奪權的一場戲,兩人面對面大聲爭吵,各說各的對白,互成均勢,精彩非常,單此一場戲就值回半張票價。最後梁家輝放棄爭奪處長寶座的劇情安排似乎過於「順攤」,令人詫異。因最終大佬於電影結尾處又打電話給郭富城了,內地有網民判斷那大佬便是梁家輝,設局捉拿兒子彭于晏時,打開的英文小說是他告訴兒子行動失敗的暗號,是耶非耶要看過下集才知。
最後要講講令我驚喜萬分的《我老婆唔夠秤2之我老公唔生性》,電影是十年前《我老婆唔夠秤》的續集,由阮世生執導,講述年齡相差十二載的鄭伊健與蔡卓妍婚後十年出現的矛盾與迷失,雖然劇情有點俗套,但由於男女主角都演得很放很投入,令整齣電影生色不少,加上盧海鵬及王祖藍等客串角色搞笑的演出,產生化學效應,令觀眾大聲笑,盡情哭,雖然電影沒有深層次的寓意,卻已令觀眾的情緒有如坐過山車,也對夫妻相處之道有所反思。
劇中阿Sa(不記得是她還是鄭伊健)的對白:「兩個人,遇到又唔一定識到,識到又唔一定愛到,愛到又唔一定keep到,keep到又唔一定忍到,忍到又未必白頭到老……」雖然很多人都知,但我們都是當局者迷,《我老公唔生性》就是對這個迷局的詮釋,實在也不容錯過!
(原載於2012年12月18日)
(廣告支持)--> (請查看詳情)
(十五)末日遐想
還有幾天就世界末日了,如果準時的話。假設預言真實現,我希望全世界“一鑊熟”,大家都痛痛快快地像蝦米一樣被宇宙吞噬,要不然死去大部分,而小部分活下來,“死剩種”就慘了。怎麼說?下面是一些假設:
假設一:如果導致世界末日的元兇是輻射,幸存者就會變種,本來長得貌似Angelababy,變種成黃夏蕙,本來女人懷胎,突變成男人生仔,本來是孱仔強,變種得似蜘蛛俠,本來是寵物龜,突變成忍者龜,到時就永無寧日,世界大亂,死了好過。
假設二:末日後食物必然緊缺,假設全球只剩下氹仔島上的人類幸存,由於欠缺食物,大家很快就開始自相殘殺,食用弱者以唯持強者生命成為那時的道德規範,是有澳門特色的“食人主義”。市民還會打上澳門廣場,投訴張三的肉不夠李四的好食,而政府應該如何確保食物安全讓每個強者都吃到新鮮人肉云云。
假設三:萬一人類大規模滅亡時,死的都是房奴,地產商卻沒死多少,殘存樓宇的價格就只會繼續炒升,假設每十個地產商有一個房奴,房奴基本上就是為地產商供血。現在是月儲五千元,由南北朝時期一直打工到現在才可供到香港凱旋門頂層單位,估計到時,房奴要由恐龍時代開始捱驢仔,才能買到澳門牡丹樓的天台屋。
假設四:a)新浪微博為避免引起恐慌,微博管理員堅守崗位作闢謠,用最後一口氣刪除有關末日的紀實微博,由於相關微博都已被刪除,因此世界末日是不存在的,幸存的人繼續好好地活下去;b)facebook有大量用戶上傳地球滅亡一刻的照片,不少人很介懷自己得到的Like不夠多,憑一股怨氣度過世界末日最艱難時期,但因已沒有facebook可玩,最後都鬱鬱而終。
假設五:萬能的上帝作出考驗,先令女性滅亡,留下的全是男性。正當大家還未知道幸存的科學家可否用克隆技術延續生命或製造女性時,稀有的肥皂價格已接連飇升,奇貨可居,代替了末日前的黃金。
上面的都只是插科打諢,其實世界任何時候都可能毁滅,假設世界末日後真的死剩一些人,你幸存了,但你的家人、愛人、朋友和寵物通通都死掉,這個世界已沒甚麼值得你留戀,你還會活下去嗎?
(原載於12月17日)
(商業贊助)--> (查看大圖)
Monday, December 17, 2012
(十四) 同名同姓戀
在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裡,孟加拉老虎原名為Thirsty(口渴),後來陰差陽錯,用了獵人Richard Parker的名字來命名,如觀眾不深究當中含意,這個細節也算有趣。
上網一查,始知Richard Parker真有其人,是一個在船難中被吃掉的小孩,而觸動原著作者Yann Martel採用這個名字的,則是愛倫坡一部小說的人物。那位也叫Richard Parker的仁兄,在海難後的救生船上,建議吃掉一個同伴以維持生命,卻被其餘同伴肢解吃掉。這樣看來,電影中少年Pi吃掉某人屍體維生的隱藏結局就呼之欲出了。
有記載且以Richard Parker為名的其實不止一人,好像都沒好下場,難道名字真可影響命運?我不得不對那些與我同名同姓的人表示關懷。以前,要找一個這樣的人真不容易,現在只要上網一搜,千千萬萬個 “自己”就會跑出來。
我發現,與我黃某人同名同姓的人物竟有不少,散佈大江南北,有男有女,有古有今,有局長有民工,有烈士有囚犯,有地產中介也有骨幹教師,當中歷史最久遠的,得數道光年間安徽一個“挾仇糾眾”的殺人犯,而目前最顯赫、最光宗耀祖的一位,是正在內地某經濟大省一個地級市當工商局局長的黃某人。
正所謂“同姓三分親”,我想同名同姓起碼也有“六分親”吧,看着這些人就有種莫名奇妙的親切感。可是,煩惱也就來了,皆因內地最近正大舉反腐肅貪,一些涉及男女不當關係的領導要停職接受調查,其中比較著名的一位,是長得很對不住觀眾的重慶“雷冠希”先生。
這就引伸出一個問題,與我同名同姓的那位工商局局長黃某人,清清白白猶自可,但他坐的是高危職位,根本沒可能兩袖清風,也沒可能有純潔的兩性關係,要是他不幸出事,又不幸曾自拍過些短片,而又有人將那些罪證放上網,屆時只要有朋友在搜尋器上打上敝名,出來的將盡是淫穢圖片和短片,例如搜尋“黃某人+太皮”,出來的是那位黃某人正在撫摸着一個“太皮光肉滑”的女人畫面,叫人情何以堪?當然這只是假設,但願他為官清廉,流芳百世。慶幸的是,這位黃局長相貌還算過得去,我也堅信他不可能打破“雷冠希”先生十二秒極速的紀錄,拍出來的短片也許會有點美感。
(原載於12月10日)
Thursday, December 13, 2012
紙版Blog佬記事之二
一個人最怕拿不定主意,想做這個,又想做那個,加上旁騖困擾,結果想啊想,時間花在不着邊際的糾纏上面,如非不得已,實不想寫這第二篇的「紙版Blog佬記事」,結果還是寫了,因為一時之間實在不知道寫甚麼題材好,也許沒有題材就是最好的題材,無招勝有招。
現在除了工作要不停寫東西外,下班回家,等着我的也是繁重的寫作任務,近兩個月開始在友報負責另一個每周專欄,任務加重,應付每周兩三篇的專欄實在不是易事,加上還有一月一篇的動漫專欄和其他約稿,體力和精神上能應付已經很不錯了,糟就糟在每月十幾篇文章,如何找題材實在是人生一大困擾。題材來源於生活,生活來源於親身經歷和間接經歷(讀書、看電影),但時間花在寫作上,還哪有餘裕去仔細品味生活呢?
唯一辦法就是提升效率,在工餘時間提升效率聽起來似是一件很可悲的事,但你不提升寫作和閱讀效率,就休想擠出時間來生活,猶幸近年寫文章已駕輕就熟,工作上的文章還有諸多限制,自己的專欄文章空間大得多,寫起來沒大苦惱。不過,文章好比一個人的名聲,自然也不能馬虎了事,儘管斟酌需時,最慢三四個鐘也起到貨吧,如果要磨蹭一個周末才寫好一篇文章,那可受不了了。
很多事情是相輔相承的,要不是我目前工作假期較多,還有妻子幫忙減輕家務,我可能連一周一篇的文章也應付不了!──試過一周上七天班,每天早上八時至晚上十二時都在工作,那還寫個屁文章啊?──因此,在提升效率之餘,首先要感謝生活和珍惜生活。
我不相信舒舒服服就能寫出好文章的鬼話,很多好文章、好作品,都是迫出來的,大部分都是生活上的迫、情感上的迫,當然,時間上的迫、人際關係上的迫,也是好文章產生的機緣,魯迅一些集子的序言,就提到孫伏園等人對其文事的催促。這種迫,就是壓力,輕輕鬆鬆的生活,沒有壓力的人,是不會寫出好文章甚至不會進行寫作的,就算寫,沒有壓力的寫,寫出的也只會是象牙塔裡的東西,一些自以為高雅、有型卻又脫離大眾生活的作品。看書也是一樣,袁牧為甚麼說「書非借不能看也」?也是「迫」的道理。如果個個都像王家衛一樣拍齣《一代宗師》要好幾年,電影工作者還要開飯嗎?
壓力,是一個人作出奮鬥的要素之一,也是創作者考驗自己堅持的一種途徑,我現在就很享受這種「被迫」的感覺,我這種人是不迫不成的。當然,在這樣緊迫的生活裡,更新一下Facebook狀態可以,寫寫微博可以,寫Blog卻是難得的機會了,要寫也只好寫紙版Blog。
(原載華僑報12.12.11)
Wednesday, December 12, 2012
(一零一)紙版Blog佬記事之二
一個人最怕拿不定主意,想做這個,又想做那個,加上旁騖困擾,結果想啊想,時間花在不着邊際的糾纏上面,如非不得已,實不想寫這第二篇的「紙版Blog佬記事」,結果還是寫了,因為一時之間實在不知道寫甚麼題材好,也許沒有題材就是最好的題材,無招勝有招。
現在除了工作要不停寫東西外,下班回家,等着我的也是繁重的寫作任務,近兩個月開始在友報負責另一個每周專欄,任務加重,應付每周兩三篇的專欄實在不是易事,加上還有一月一篇的動漫專欄和其他約稿,體力和精神上能應付已經很不錯了,糟就糟在每月十幾篇文章,如何找題材實在是人生一大困擾。題材來源於生活,生活來源於親身經歷和間接經歷(讀書、看電影),但時間花在寫作上,還哪有餘裕去仔細品味生活呢?
唯一辦法就是提升效率,在工餘時間提升效率聽起來似是一件很可悲的事,但你不提升寫作和閱讀效率,就休想擠出時間來生活,猶幸近年寫文章已駕輕就熟,工作上的文章還有諸多限制,自己的專欄文章空間大得多,寫起來沒大苦惱。不過,文章好比一個人的名聲,自然也不能馬虎了事,儘管斟酌需時,最慢三四個鐘也起到貨吧,如果要磨蹭一個周末才寫好一篇文章,那可受不了了。
很多事情是相輔相承的,要不是我目前工作假期較多,還有妻子幫忙減輕家務,我可能連一周一篇的文章也應付不了!──試過一周上七天班,每天早上八時至晚上十二時都在工作,那還寫個屁文章啊?──因此,在提升效率之餘,首先要感謝生活和珍惜生活。
我不相信舒舒服服就能寫出好文章的鬼話,很多好文章、好作品,都是迫出來的,大部分都是生活上的迫、情感上的迫,當然,時間上的迫、人際關係上的迫,也是好文章產生的機緣,魯迅一些集子的序言,就提到孫伏園等人對其文事的催促。這種迫,就是壓力,輕輕鬆鬆的生活,沒有壓力的人,是不會寫出好文章甚至不會進行寫作的,就算寫,沒有壓力的寫,寫出的也只會是象牙塔裡的東西,一些自以為高雅、有型卻又脫離大眾生活的作品。看書也是一樣,袁牧為甚麼說「書非借不能看也」?也是「迫」的道理。如果個個都像王家衛一樣拍齣《一代宗師》要好幾年,電影工作者還要開飯嗎?
壓力,是一個人作出奮鬥的要素之一,也是創作者考驗自己堅持的一種途徑,我現在就很享受這種「被迫」的感覺,我這種人是不迫不成的。當然,在這樣緊迫的生活裡,更新一下Facebook狀態可以,寫寫微博可以,寫Blog卻是難得的機會了,要寫也只好寫紙版Blog。
(原載於2012年12年11日)
Sunday, December 09, 2012
(十三)感動一生的恐懼
觀賞偉大的電影是一次奇妙旅程,或許你表面看來還很冷靜,但內心你已哭得像個嬰兒般淒惶。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孟加拉虎,李安導演的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對不同觀眾來說自有不同意義,就算對單一觀眾而言,電影釋放的訊息也是多層次的。
純粹看來,那隻叫“理查帕克”的孟加拉虎代表的就是其本身,一隻吃人的猛獸,少年Pi與老虎的組合,令人想起《魯賓遜漂流記》的魯賓遜與星期五,或《劫後重生》(Cast Away)的Chuck與排球Wilson,是人在絕境的時候,與異己共存的哲理思考。
少年Pi仍記得童年時父親的教誨:不要以為老虎眼中有靈性之光,那只是自己內心的反映。Pi也不會天真到以為老虎會對自己友善,然而在227天患難與共的漂流中,Pi與老虎之間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和兄弟之情,最後老虎變了Pi的親人,變了Pi自己。
Pi曾經可以放着跳進海中的老虎不顧,任牠活活餓死、累死、凍死,但他沒這樣做,反而有所內疚,那是出於天性對生靈的尊重,他甚至因上帝令老虎擔驚受怕而對上帝破口大罵。透過老虎,Pi得以直接與上帝對話。
老虎也代表恐懼,少年Pi就是我們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上,恐懼無時無刻不威脅着你的生存,然而你活下去所需要的食物和食水,卻在牠領域之內,你必須面對恐懼、戰勝恐懼、馴服恐懼,然後你還得犧牲自己純良的天性去餵養恐懼,與恐懼同行,而你始終要對恐懼保持驚覺,不能讓牠強大,否則你就會被恐懼吞噬。Pi說只有恐懼才是人生的真正敵人,而正是老虎帶給他恐懼,他才可以生存下去。
偉大的作品總提出很多開放性的思考題,引領我們不停思索,每個人都可根據自己人生經歷作不同解讀,電影所要傳達的信息又豈是幾百字可以說清?於我而言,電影的核心信息就是“信念”,無論遇到多大逆境、多大恐懼,只有信念才可讓自己度過難關,而信念當中包含了大愛,對包括恐懼在內的萬事萬物的大愛。
我想信當大家看到少年Pi癡癡地看着老虎離開,而老虎不再回頭的一刻時,每個人都會深受感動吧?其實孤獨才是人類的真正敵人,比恐懼更可怕。
純粹看來,那隻叫“理查帕克”的孟加拉虎代表的就是其本身,一隻吃人的猛獸,少年Pi與老虎的組合,令人想起《魯賓遜漂流記》的魯賓遜與星期五,或《劫後重生》(Cast Away)的Chuck與排球Wilson,是人在絕境的時候,與異己共存的哲理思考。
少年Pi仍記得童年時父親的教誨:不要以為老虎眼中有靈性之光,那只是自己內心的反映。Pi也不會天真到以為老虎會對自己友善,然而在227天患難與共的漂流中,Pi與老虎之間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和兄弟之情,最後老虎變了Pi的親人,變了Pi自己。
Pi曾經可以放着跳進海中的老虎不顧,任牠活活餓死、累死、凍死,但他沒這樣做,反而有所內疚,那是出於天性對生靈的尊重,他甚至因上帝令老虎擔驚受怕而對上帝破口大罵。透過老虎,Pi得以直接與上帝對話。
老虎也代表恐懼,少年Pi就是我們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上,恐懼無時無刻不威脅着你的生存,然而你活下去所需要的食物和食水,卻在牠領域之內,你必須面對恐懼、戰勝恐懼、馴服恐懼,然後你還得犧牲自己純良的天性去餵養恐懼,與恐懼同行,而你始終要對恐懼保持驚覺,不能讓牠強大,否則你就會被恐懼吞噬。Pi說只有恐懼才是人生的真正敵人,而正是老虎帶給他恐懼,他才可以生存下去。
偉大的作品總提出很多開放性的思考題,引領我們不停思索,每個人都可根據自己人生經歷作不同解讀,電影所要傳達的信息又豈是幾百字可以說清?於我而言,電影的核心信息就是“信念”,無論遇到多大逆境、多大恐懼,只有信念才可讓自己度過難關,而信念當中包含了大愛,對包括恐懼在內的萬事萬物的大愛。
我想信當大家看到少年Pi癡癡地看着老虎離開,而老虎不再回頭的一刻時,每個人都會深受感動吧?其實孤獨才是人類的真正敵人,比恐懼更可怕。
(原載於12月3日)
Wednesday, December 05, 2012
(一零零)筆多筆少
早前在公司將一支做筆記的原子筆(圓珠筆)用完,立即興高采烈地拍下照片,貼上Facebook當作一件創舉般宣揚。在這個虛擬數據書寫(正如我在電腦上寫着的這篇文章)盛行的年代,把原子筆用得一滴不剩,確非易事,值得記錄。
記得讀書時期,要用完一支原子筆或者一次性的墨水筆之類,是件尋常事。小學時用鉛筆做作業,上中學就用原子筆或水筆代替,我最初選用的是一種筆頭極細,筆蕊是吸滿墨水的棉簽那一種,那種筆可使人寫的字看起來秀麗一點,但長時間使用會感吃力,且一跌就壞,寫的字難乾,遇水即化,後來我就不想用了,改用較一般的套頭原子筆,主要用質量較有保證的牌子Zebra或Pilot。──不是不想用國貨,但國貨自動漏墨的特色功能實在令人左右為難。
Zebra或Pilot的原子筆陪伴我渡過高中時期,我也是在那時開始寫作,水平所限,能順利發表的作品主要以詩歌為主,有時也創作散文和小說參賽或投稿,卻難見天日。因字跡差劣,怕影響印象,每次寫作都要謄抄好幾遍,以塗改最少的版本投寄,儘管作品不多,用完一支原子筆的速度還是比一般學生快。
到了上大學,那時寫作更勤,發表機會也多,雖電腦已相當普及,電郵和ICQ是青少年傍身工具,理應使用電腦寫作了,但當時電腦對我家來說還是一大負擔,故此我繼續用最原始的方式來書寫,繼續消耗原子筆,後來連載長篇小說《草之狗》,寫一個章節就可用完兩三支筆,用完的筆我暫時沒丟棄,堆在一起,集了二十幾三十支,場面宏偉,可惜沒拍攝工具存檔留念。
出身社會後,我工作與興趣繼續離不開寫東寫西,本應對原子筆的需求增大,我卻已習慣使用電腦了,筆退居二線,只用來做筆記,又因所工作過的單位幾乎都有筆供應,做記者時採訪的活動也多派筆當作紀念品,得到的筆可謂源源不絕,再沒特意去選購或故意挑筆種來用,用過的都沒深感情,不是半途用壞,就是落在甚麼地方,不是放在辦公桌上不翼而飛,就是借給人不了了之,總之,沒有一支筆可以功成身途。
直到近期用完那支筆,才省起自己已很久沒嚐過用完一支筆的快樂了。工作單位資源尚足,我已取用的物資中就有好幾支不同種類的筆,相信用完要好幾年。我自然很希望今後每支筆都可用到壽終正寢,卻似乎有點難度了。
(原載於2012年12月4日)
圖片來源:http://yanjiang.baike.com/?m=article&id=129025
(十二)記很多年前的一隻鴿子
很多年前,大槪是黑熊BoBo被解救後不久的一九八幾年,暑假的一天,我與幾個小毛孩,大老遠由馬場木屋區跑到二龍喉公園玩,那可能是我第一次去那裡,好比現在的孩子去迪士尼樂園一樣,心情興奮。當年,公園的佈局與現在不同,那時BoBo居住的地方只有經屋房子般大小,旁邊好像還有一個養巴西龜的處所,築了一個小池,植了幾叢修竹,一隻大龜,夾在竹子之間不能動彈,同一姿勢維持好幾年。
那時公園裡還養了很多鴿子,住在鳥屋裡,可自由自在地飛進飛出,通常成群結隊地在屋外,呆頭呆腦地啄着地面上不存在的食物消磨時間,大多都怕人,我們一走近,牠們要不是趕緊飛上天,就是快步躲老遠,歪着頭看你下一步動作。也有不怕人的,閒庭信步地踱到你身邊來,但只要你一彎腰,牠就機靈地避開,休想碰牠一根毫毛。
見逗鴿子玩兒不成,朋友都走開去了,我不死心,挨着牆邊守株待兔,盼望可隨便摸到一隻,純粹為好玩。我靜待時機,卻見一個較我年長兩三歲的小孩忽爾出現在鴿子堆前,嚇得鴿子四散奔逃,那小孩巋然不動,半晌,鴿子放下戒心,慢慢聚攏回來,更有一隻不怕人,就像總有一些善良的傻子一樣,走到小孩跟前。
我腦裡大概聯想到卡通片人與動物的溫馨畫面,正自羡慕那小孩之際,白影一晃,只見他舉腳就踢在那鴿子身上!換了是大人,鴿子肯定受不了這一道重擊而一命嗚呼,但小孩力度不夠,鴿子負傷而逃,卻又飛不起了,小孩追去,一腳又一腳,直至將鴿子踢死在一個角落裡為止。
小時候我心地尚算善良,擔憂鴿子安危,卻又怕事,不敢制止那小孩,只見他像瘋了一般,做着我難以想像的舉動。他完事後發現了我,不懷好意地看我一眼,走了。我才敢跑去看鴿子,剛才牠還是一隻天真爛漫的小生靈,剎那間就已變成一堆爛肉,兩隻眼睛不再動了,色彩正變暗啞。
這件事留給我可怕的印象,那情景至今揮之不去,看到虐待動物的消息,有時我就會想到這個畫面。其實在我一生人裡,所有親眼目睹的殺害動物的畫面都一直存留於腦海內,比很多事情都要深刻。
只是我至今不解,那小孩為何要無故殺死一隻鴿子?那是人的天性嗎?
(原載於11月26日)
(圖片來源:http://thefool19771021.pixnet.net/blog/post/6116566-%E4%B8%8D%E8%A6%81%E5%A4%A7%E4%BE%BF%E5%95%8A%EF%BC%81%E9%B4%BF%E5%AD%90)
Tuesday, December 04, 2012
(十一)強迫症
也許我有強迫症。
以閱讀為例,我用“地氈式閱讀法”,一定得將書中每粒字都看過看懂,才算將書讀完;我看漫畫的方式更是不得了,用“掃瞄式”,眼睛將每條線都掃視一遍,才心息地翻看下一頁。總之,不這樣,總感覺未把事情做完。不過,現在我逐漸放下這心理包袱,看得越來越快了,因為經驗和理論告訴我,無論用三分鐘還是用三個鐘去讀一頁書或看幾頁漫畫,一兩年後,能幸存的印象其實差不多。
我曾有強迫動作的習慣,小時候維持過一年半載,後來大槪會突如其來出現一次,例如水喉關好後,我手部會維持扭緊的姿勢,在心底默念一到十,確定真的關牢了,才會鬆手;鎖好門後,用力拉住門把手,默數十聲以確定無虞。我也有強迫觀念傾向,聯想不幸事件,回憶不快經歷等等。
當我終於在《新園地》開始一個專欄後,不知是純粹想自得其樂,還是受強迫症影響,開首十篇文章,即從第一篇《缺一不可》,到第十篇《變種十兄弟》,由一到十,每篇題目我都插入一個數字,像扭緊水喉默念十聲,終於數完了,這一刻,我確定自己正在《新園地》寫專欄。
《新園地》、《鏡海》和《小說》等澳門日報文藝副刊,是我一直嚮往的文學園地。中學時,我在《鏡海》發表過數十篇詩作,大學時,也曾在已停刊的《小說》連載長篇《草之狗》,只是《新園地》卻一直未敢涉足,說白了,我一來因經歷尚淺,寫散文小品沒閱歷是不可能寫好的,二來也怕技不如人、貽笑大方。在《新園地》寫作的多是澳門文學界有數人物,如果澳門有一個文學殿堂,《新園地》就是。我一直躑躅於這園地外,只曾偶然蜻蜓點水地投過一兩篇文章,儘管我在其他副刊、報刊已深耕了自己的園地,但《新園地》畢竟不同,她代表的是一種文學儀式,是澳門作家必須經歷的洗禮。在《新園地》寫專欄,是我夙願。感謝編輯錯愛!
專欄名稱開宗明義,只因小弟不學無術,卻又喜歡舞文弄墨,所思所想經不得推敲,只望憑一得之見啟發思考,故此名為“金漆皮毛”。
有人說,強迫症是基於不安全感或豐富的聯想能力,我認為這都是文學創作的必須品性和因素。我的強迫症應該不太嚴重,大家不用擔心。
以閱讀為例,我用“地氈式閱讀法”,一定得將書中每粒字都看過看懂,才算將書讀完;我看漫畫的方式更是不得了,用“掃瞄式”,眼睛將每條線都掃視一遍,才心息地翻看下一頁。總之,不這樣,總感覺未把事情做完。不過,現在我逐漸放下這心理包袱,看得越來越快了,因為經驗和理論告訴我,無論用三分鐘還是用三個鐘去讀一頁書或看幾頁漫畫,一兩年後,能幸存的印象其實差不多。
我曾有強迫動作的習慣,小時候維持過一年半載,後來大槪會突如其來出現一次,例如水喉關好後,我手部會維持扭緊的姿勢,在心底默念一到十,確定真的關牢了,才會鬆手;鎖好門後,用力拉住門把手,默數十聲以確定無虞。我也有強迫觀念傾向,聯想不幸事件,回憶不快經歷等等。
當我終於在《新園地》開始一個專欄後,不知是純粹想自得其樂,還是受強迫症影響,開首十篇文章,即從第一篇《缺一不可》,到第十篇《變種十兄弟》,由一到十,每篇題目我都插入一個數字,像扭緊水喉默念十聲,終於數完了,這一刻,我確定自己正在《新園地》寫專欄。
《新園地》、《鏡海》和《小說》等澳門日報文藝副刊,是我一直嚮往的文學園地。中學時,我在《鏡海》發表過數十篇詩作,大學時,也曾在已停刊的《小說》連載長篇《草之狗》,只是《新園地》卻一直未敢涉足,說白了,我一來因經歷尚淺,寫散文小品沒閱歷是不可能寫好的,二來也怕技不如人、貽笑大方。在《新園地》寫作的多是澳門文學界有數人物,如果澳門有一個文學殿堂,《新園地》就是。我一直躑躅於這園地外,只曾偶然蜻蜓點水地投過一兩篇文章,儘管我在其他副刊、報刊已深耕了自己的園地,但《新園地》畢竟不同,她代表的是一種文學儀式,是澳門作家必須經歷的洗禮。在《新園地》寫專欄,是我夙願。感謝編輯錯愛!
專欄名稱開宗明義,只因小弟不學無術,卻又喜歡舞文弄墨,所思所想經不得推敲,只望憑一得之見啟發思考,故此名為“金漆皮毛”。
有人說,強迫症是基於不安全感或豐富的聯想能力,我認為這都是文學創作的必須品性和因素。我的強迫症應該不太嚴重,大家不用擔心。
(原載於11月19日)
(圖片來源:http://www.sml20.com/jc/jsk408.html)
(金漆皮毛‧十)變種十兄弟
小時候,亞洲電視還不像現在般“弱雞”,仍有不少質素不俗和值得追看的電視劇,就像角色造型奇特、故事情節詼諧的《十兄弟》,着實令小太皮看得興高采烈,想像力大為促進。關於“十兄弟”,我也曾在粵語殘片中看到同名電影(以前殘片會在早上播映),還以為“十兄弟”是民間傳說,但多年來卻未看到其他地區製作相關影視作品,也未看過文字記載,估計“十兄弟”是殘片原創。
故事中,十兄弟各身懷一種特異功能,不是力大無窮,就是聲如洪鐘,不是懂飛天,就是曉遁地,但這幫畸胎單打獨鬥是沒作為的,要集合一起,威力才會強大。現在看來,十兄弟與美國漫畫《X-Men》(《變種特攻》)有點相似,《X-Men》的人物也是各有神奇力量,不同的是每個角色幾乎都可獨當一面。從創作時間上看,殘片《十兄弟》比《X-Men》漫畫要早,《X-Men》參考十兄弟似不太可能,但說不定《十兄弟》本就是美國超級英雄的本地化改編。
中國傳統民間文學作品,就我接觸過的來說,大多強調個人主義,《西遊記》不用說,故事模式一般是唐僧被抓或二師兄闖禍,最後要孫悟空來收拾爛攤子,而《封神演義》在中後部開始,就是悶到屁股生瘡的鬥法車輪戰。傳統小說難得提及團結就是力量,以多勝少在民間似是不光彩,“三英戰呂布”的場面不是沒出現過,但歌頌對象卻非三個結義兄弟。《水滸傳》中有一些打群架場面,多是兩邊站滿人,中間“隻揪隻”。其實一百單八個好漢也不是甚麼團結集體,結義沒多久就鬧分歧,說白了,盧俊義和秦明落草,就是被所謂的兄弟陷害迫上梁山。
由於看書少,記性差,沒印象有傳統文藝作品描寫過令人印象深刻的團結場面,不團結符合我國國情,中國人從來都是個人主義者(或曰利己主義),一團結就是營私結黨,而群體多以利益集合,以個人名聲為依歸,達成目的後,免不了兔死狗烹。“團結”是西風東漸後才出現的物事,在中國註定要水肚不服。
這也許就是當年的編劇為何要將特異功能者描述為十個兄弟,要不然,十個不相干的人又怎會同心協力互補長短呢?但其實這也是現代人想當然的好心,古代似乎連兄弟都很容易出事,例子很多,不用多說。(作者:太皮)
(原載於澳門日報新園地11月12日)
Sunday, December 02, 2012
(金漆皮毛‧九)九流EQ
富人不怕店員誤會他窮,教授不怕販夫笑沒見識,貴族不與俗子爭長論短,只因他們底氣十足;至於平時在店裡呼呼喝喝,打開皮夾子取幾十張千元大鈔再慢慢挑錢付賬的,是窮慣的暴發戶,生怕人家瞧不起。我也一直很怕被人取笑智商低,只要有人對我言行舉止陰陰嘴笑,必手騰腳震,敢情自己笨到出汁,否則哪怕人家質疑?
有些童年被認為愚鈍的人最後成為偉人,達爾文是一例,愛恩斯坦又是一例,我小時候被長輩朋友認為愚蠢,勵志故事倒沒能開解,確信自己豬咁蠢。不記得哪年,開始出現情商(EQ)這說法,為我人生開啟了一道曙光,一個人要向上、要成功,原來除智商外(IQ),情商也起決定性作用,於是我不停自我暗示,只要憑努力、憑情商,永遠不怕在群體生活中墊底,結果證明想法正確,情商救了我。
我一直確信,情商在人生中起重要作用,否則我可能在少年時就已經自殺了──不是說笑,那時經歷過一些困境。
多年後,我做了一些IQ測試,結果都證明智力在一般聰明人以上,達到門薩級別,我便懷疑自己不如想像中笨,小時被認為愚蠢,只是智力超前,又或是家裡窮,沒甚麼物事足以誘發智力而已。我雖然認為那些IQ測試不準,但八不離十,智力應該不太差吧,而始終認為自己未曾變成地底泥,EQ仍是功不可沒。
近來,我又多番內省,開始醒悟自己一直以為在起作用的情商,也許在拖後腿──我會因人家一句不經意的笑話而整天不開心,會因一時意氣而與朋友反睦,會因參加文學比賽不獲獎而放棄寫作,會因失戀而經年單身……不勝枚舉,我所謂的EQ,其實低無可低。作為一個集膽汁型、B型血和射手座性格大成的人,我其實無論如何都不會有高EQ。
這也說明了,我被人笑說IQ低時不開心,可能並非真正愚蠢,只是EQ低而已,所謂“十差九錯,只為慌張”,情緒一波動,腦筋便不好使。據說IQ高EQ高者會飛黃騰達,IQ低EQ高者得貴人相助,IQ低EQ也低者則一事無成平平安安,至於IQ高EQ低者,只會懷才不遇,鬱鬱不歡,好像有點道理。性格決定命運,EQ其實是性格體現,到我這個年紀才知道和承認自己EQ低,還來得及改變和補救嗎?(作者:太皮)
(原載於澳門日報新園地11月5日)
Saturday, December 01, 2012
(六一)鄭健和必成大器(上)
鄭健和主編的《封神紀》 |
我們見到成功者表面風光,久而久之,有時會覺得那些成功是理所當然的,而忽略成功者曾經付出的汗水和經歷過的兇險。澳門鉅記手信現在開到成行成市,老闆豬籠入水,但在回歸前,鉅記只不過是一個車仔檔,為了拓展生意,老闆毅然將物業抵押出去周轉,結果證明他成功了。「按咗層樓」說得輕鬆,但在機會面前,不一定人人敢試。香港漫畫新世代的靈魂人物鄭健和,當年脫離海洋創作自立門戶時,也將物業出售換取資金,到今天他的壹本創作已佔有了市場地位,而鄭健和本人,也成為延續港漫血脈的重要人物。
一開始我真的完全不看好鄭健和,他最早為人所知的是幫《拳皇》系列漫畫勾頭,由於我本身對鄺氏出品有偏見,加上除了八神庵畫得型仔之外,其他角色並不出色,沒有自己的風格,感覺較一般,而且勾頭勾得好也最多成為另一個倫裕國(幫《古惑仔》勾頭出名),層次高一點就是鄧志輝(《海虎》及《武神》繪畫),只能成為畫匠,不能成為創作者、藝術家。
後來鄭健和(人稱和仔)離開鄺氏,加入海洋,真正成為主編及繪畫,創作《魔神傳》、《風林火山》及《絕地天行》等作品,雖然是當時喜歡的海洋出品,但並沒引起我的興趣買來或借來看,因我偏見地認為,出身自鄺氏的勾頭高手,絕對無可能創作出高質素漫畫的。
直到他接手溫日良(肥良)主編《武神鳳凰》,我才逐漸折服於其故事構思、敘事手法和分鏡繪畫,雖然一開始故事去得並不暢順、架構比較含糊,但那種強烈的風格令人不忍釋卷,隨着故事展開,飛歷、斷海、希望和誅天武神的命運扣人心弦,他們個性之鮮明使人印象深刻,而且除了打鬥場面吸引外,一些文戲也十分出色,顯示出作者驚人的天賦,猶記得失常後的斷海與希望之子天空結成忘年之交的情節,至今依然感動。有人說,《武神鳳凰》要不是和仔離開海洋而提早結束,是一定會超越《武神》的,我認為《武神鳳凰》最少可以與《武神》並駕齊驅,因為肥良只有才華,而和仔除了才華外,還有一份不可多得的情懷。《武神鳳凰》的成功,相信也是肥良後來進退失據的導火線之一。
和仔後來自立門戶成立壹本創作,先出版《火龍》厚裝漫畫,後出版《殺道行者》及三輯《封神紀》等主流漫畫,邀得肥良以前的拍擋鄧志輝及其他助理加盟,作品具質素,取得不俗成績,在畫壇站穩陣腳。他是香港「薄裝周刊漫畫界」中,極少使用旁白甚至已摒棄旁白的第一人,沒有九唔搭八、懶係有文化的旁白,只用畫面來表達故事,以港畫的出版周期和篇幅而言,絕對是實力的證明。
(原載於2012年11月)
Subscribe to:
Posts (Atom)